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汽车行业的发展洪流中,不管你是一般车主还是从业人员,都有不少品牌产品从你身边匆匆而过。哪些是你能抓住的?或者说,哪些能抓住你?更多的,都是在你身边擦肩而过 ....

正在讨论
{{active_title||'全部'}}
  • {{item}}
  •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

双擎会铁皮
2024-09-14

最近这半年来,更多的油车用户都会说:现在马路三大妈都变成绿牌车了,很多造成堵车的都是因为绿牌车慢驶。其实除了做网约车的绿牌车为了等单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新手司机开车确实很慢,很不灵巧。这段话就折射出两个现状,第一,当然是油车已经逐渐失去网约车市场了;第二就更要命,C 端方面很多新人买新车也没买油车了。所以,并不仅仅是慢驶的三大妈少了,而是三大妈真的少了!!

当初传统的三大妈系列是多少家庭的入门车型啊,当然现在的量也还有不少,但从上次网上看到的数据已经暴跌很多。

例如:
轩逸 1-7 月同比下跌 51%
卡罗拉 1-7 月同比下跌 68%
雷凌 1-7 月同比下跌 62%
…. 当然三大妈系列不仅有三个,还包括朗逸这种就不去细查了

这成绩还是在拥有某些区域渠道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获得的。什么区域还有渠道优势?多得去了,很多新能源品牌其实在四线以下甚至很多三线城市都没销售渠道的,例如图二,强如理想目前这么高销量的品牌依然还有很多地方找个店都没有。所以目前能够给予合资品牌最致命打击就是渠道和产能规模都完全能与它们抗衡的比亚迪。

老一辈三大妈依然拥有很多渠道优势情况下还这样大跌,可见在没有渠道优势的城市三大妈增长量是很少的。

昨天大家也都看到小鹏 MONA M03 最近不到五天时间又增加了一万订单,这订单增长量在 11 万出头 15 万以下区间估计不分能源模式也是很靠前的成绩了吧?关键是昨天 @蒋保信 大 V 做的调查结果里面(图三),M03 的用户对比车型里面主要还是海豹 06 和银河 E5 这类,传统三大妈已经连对比的对象都没了位置。也是应了 @孙少军 很久以前就提到“考虑新能源的客户会直接跳过燃油车”的上海特斯拉效应,而且这类用户越来越占据主导。接下来 M03 这类和比亚迪合力再这么一围剿 …….

所以马路上小心翼翼开新车的司机,越来越多都成了绿牌车司机,传统三大妈慢慢成为“老司机”的情怀收藏品了。

小鹏MONA M03 比亚迪海豹06 DM-i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新出行 & 小鹏 MONA M03 热爱之约

双擎会铁皮
2024-09-05

早在 2022 年,某厂家也拼凑出一个高速领航,找我们去路试拍视频希望传播。结果我们一用发现诸多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地方,反馈的时候对方未经深思熟虑脱口而出:啊?你们真的拿来“用”的啊?这句话瞬间把这个对话双方都惊出一身冷汗!

把这事儿挖出来讲是想作为一个较极端的例子,说说我对最近所谓“传统合资厂也有智驾供应商了,所以属于赶上来了,有了智驾以后也会好卖了”这个观点的看法。上述的例子是极端一点,因为我感觉他们压根没打算这东西真的会给用户用,甚至压根不会卖出带有这配置的车型(后续也证实),但当年高速领航那是个高大上在热议的东西,为了迎合领导那就得交个功课,做一波传播之后反正也没人会记得,用户买不到也不存在差评,没想到你们居然还打算拿来“用”?确实够惊吓,换位到我们这种拿来用的听到就更惊吓了 ….

当然,现在都 2024 年了,今天这个年代我觉得也没有厂家会沦落到这种程度,但还是有些共同点:

主要是缺乏培育智驾用户氛围的条件和目的
说白了就是:人有我有,配置表上有了相同描述的功能就完事儿了,至于后续有没有人用?啊,什么??这玩意儿还真的会拿来用的?

1、先说目的:
为啥刚才惊出冷汗那句话要强调“用”这个字?因为这是用户氛围和交流的基础。你内心连“用”都觉得不是必须的,爱用不用,还觉得本身这东西就不好用,就不该用,车就是应该手动开的,那确实没辙!
为啥这个配置必须要有用户氛围和交流?为啥一个顶配才有的座椅通风不需要?甚至一个得加钱选装的柏林之声也不一定需要?

因为智驾是一个千变万化,甚至涉及一定程度的千城千面需求的应用,使用细节渗透到毛细血管,所以现在激烈内卷的厂家,例如最近的理想端到端,小鹏的 5.3 昨天居然连续推了两个版本甚为夸张(引用一下 @肉肉爸比 @大懒货 两位老兄的微博截图)。而且这些细节甚至是需要跨越智驾这个技术模块与外面子系统进行融合,包括人机界面操作和例如 SR 及 EID 信息的展现等等等等。如果都不是自研的话那就属于涉及不止一个供应商的综合工程,各种新需求萌发都是来自用户和内测用户每天反复的通勤,总结了琐琐碎碎的反馈后权衡而修正进行继续增强。

然后说回我自己的例子,我分享的大部分智驾视频也都不是什么“高大上专业仪器场地测试极限性能参数”,而是琐碎的“回家路上等平淡无奇的买菜经历”,这都是实实际际在用的过程中街头巷尾展现的细节,在细微变化里面寻找迭代的变化。

这样的迭代属于不成熟?以前吹的落地一年最多更新两次那种称为成熟可靠?哪怕人类老司机在广州生活几十年,去上海开车都分分钟吃罚单,后续就看看那些以往天天吹“落地就成熟”来挖苦数字汽车的厂家,自己怎么施展和供应商的超能沟通力啦。

2、上面那句话就引出了条件的问题。条件岂止跟供应商沟通能力这么简单,产生用户氛围的条件还需要哪些?

别说现在高阶智驾了,好歹我也算目前还呆在丰田车群的人,大量雷凌卡罗拉都标配 LCC 有个四五年了吧?有啥被广泛提及的没?哪怕吐槽也没多少,是因为实在太出色了没人吐槽还是基本上没啥人去使用?我武断一点猜其实就是没啥人会用到,也希望这些大厂把启用 LCC 的路程和比例数据拿出来打我脸。

用户群体本身多年以来被培养为对类似智驾乃至智能化都普遍批判,然后“有个 Carplay 就够了,智驾不靠谱还不如自己开”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且在群体里面“以老带新”,现在发现整个群体越来越老龄化并且缩量明显,才临急抱佛脚打算搞个供应商进来,然后在配置表上一填,然后大家就都买单了?这么容易的吗?如果是这么容易那配置表上也没输给比亚迪的插电和纯电车多少啊,比亚迪之前的产品智能化也不算非常出色,那为啥也是输给比亚迪这么多?

当然卖不动,他们的销售刚刚才在朋友圈上转发骂电动车是垃圾的小视频,转头就让你看看他们家的电动车?开啥玩笑 …. 这可不是段子啊,我微信上两田的销售也不少。

这帮厂家就仅把智驾当作是一个配置,而不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主要的用车应用场景,注定它根本没有培育用户的土壤。虽然目前对具有智驾强需求的用户数量占比还不多,但用户心智就是依赖这些初期用户群在社会上慢慢建立起来的。

说更直白一点,你问丰田车用户你那个 LCC 好不好用?他说:我在乎这个东西我还买丰田吗?

X 智能 单Orin能做城区NOA吗?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4-08-17

都过去几个月了,广汽的朋友在朋友圈的轰炸还没结束,今天又步伐一致地集体群发一篇南方日报的文章,标题叫:汽车“内卷”,该休矣!(图一)

打开一看,内容当然也毫无新意,无非就把眼前激烈的竞争描述为仅仅是过度的“价格战”,仅仅是“卷流量”“卷价格””卷老板“,而不是卷颠覆性技术,呼吁竞争必须回归产品技术创新本身。说了一大通“正确的废话”。(图二,图三)

但眼前激烈的竞争恰恰就是在卷颠覆性技术,恰恰就是卷产品技术创新的本身,而价格和流量以及老板都是围绕产品的剧烈更新来展开攻势的。就像今天刚刚聊过的 https://m.xchuxing.com/ins/723793 极氪就是因为要短时间内让主力产品赶上城区无图 NOA 的步伐而弄出的轩然大波,虽然做法很难被人接受但反映出市场何其惨烈,技术产品竞争何其残酷。如此颠覆性迭代的时期,这种还是幻想回到当初躺赚日子的老车企至今都没意识到问题所在,产品无法跟上节奏的同时一而再再而三不遗余力在抨击所谓“内卷”。

想想当年的好日子是怎样的?我当然很清楚,11 年前我是凯美瑞双擎车主,那个年代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这几款车很有节奏地打默契球,表面上激烈竞争,其实换代改款时间刚好错开,时间差令每家有个宽松舒适期,三年中期改六年换代,产品周期的末期竞争力稍低就销量少一些,新品出来气势如虹就风光无限,舞台轮流上,你改完轮到我改,价格配置也都符合“潜规则”,例如座椅通风必须卖得最少的顶配才能有啊,大家都遵守得挺好从不违规,惺惺相惜安安稳稳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但从来不需要有吞掉对方的意图,当然也不存在可能性,那种三年换个包围的改款方式想吞也没法吞啊。

结果现在已经进入了我感受到的“战争局面”。啥是战争局面?就是大家以真正地灭掉对手为目的。以前是默契球,打平各拿一分,现在是淘汰赛,打平也必须点球决胜。以我大迪王为例,如今虽然一个比亚迪已经比大众+丰田总和还大了,但绝无善罢甘休的迹象。例如:啥?凯美瑞现在降点价一个月还能卖一万多台?那就是比亚迪汉等轿车的工作没做到位啦!目标?理应你是零才是目标。

当然目标归目标,除非完全是同类项要不然不可能赢家通吃,但起码就是以这样的目标来付诸行动的,所以跟当年那种默契球完全两码事儿,打惯默契球的当然无法适应,这不就得整天只能呼吁“停止内卷”啰!

有人说这样要把这些企业卷垮,里面这么多人就业咋办?这是社会责任问题啊。就业?有本事的完全可以去胜的那方应聘啊,很多崛起的品牌在扩大规模非常渴望人才。没本事的在原来企业里面也难保不被淘汰啊。啥叫淘汰落后产能?当然包括淘汰很多混日子的岗位提高运作效率啊。

日前曾经还有人说我转达信息不够全面,例如;人家本田关闭生产线你就提,其实同时人家还新开新能源车生产线为啥不提?这典型也是没搞清楚啥是“战争局面”。战争期间,双方有核弹就值得一提,你搞一堆鞭炮提来干嘛?都这时候了还抖这种传播机灵?现在真的是真真切切卷产品卷技术的时代,新能源车生产线?本田新能源车的产品是啥大家不知道?有啥竞争力自己心中没数?新开的生产线有啥实际意义自己心里没底?

都啥时候了,还没打算发力啊?

比亚迪汉 比亚迪秦L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4-06-09

比亚迪发布 DM 5.0 之后,沸沸扬扬的争论热潮慢慢过去,我也旁观完了,也补上一些相关看法吧。之前看到有喷 NEDC 标准的、有说热效率我家实验室已经做到更牛逼的、有喷油耗和续航测试速度过慢的、有说纯粹因为油箱大占便宜的。但这些其实都妨碍不了比亚迪这次的量产产品确实把省油和长续航这类产品的竞争标准又再拉升了一个大层面。

我也算是这方面过来人了,10 年前双擎会最关心的就是各种汽车产品日常省油情况,举办多次丰田本田车主自发的油耗比赛,日常每天通勤个个抠抠搜搜都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去评价谁的脚法牛逼。

(图一)我本人也参加过本田的“推车”大赛,哈哈哈我们自己都这么称呼这个比赛,我开了两千多公里综合油耗是 3.1L/100km,奖了个 iPhone 手机用到去年才刚刚退役。

(图二)这个比赛一直延续至今还在举办,这是最近的宣传海报,都用上两台车总续航总数加一起来宣传了。但其实细心一看,都是两千多公里。我们当初是用 HEV 去比赛,如今用 PHEV,但因为平台限制所以油箱很无奈要缩小,结果里程没啥突破(为啥不能把油箱保持?因为没必要还是没办法?)

说到这里,我就想说说刚才提到的,目前竞争标准已经被 DM 5.0 拉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注意看图一的日期,8 月 17 日出发,我们跑到 8 月 23 日凌晨。足足六天时间每天起早摸黑地跑才跑了两千多公里,而且绝对打包票是全程不开空调的,这个条件还是否需要去精抠全程平均时速不?到了当今秦 L 和海豹 06 去跑,不管是官方找的各位媒体老师还是 @一路向北BYD 向北老师直播的,当然也很辛苦起早摸黑跑,但两三天时间跑个近两千甚至达到 2500 这种成绩,哪怕你再怎么说是省着开时速才 5-60 公里(向北是跑压限速),如果压限速跑不到两千等等等等 …… 都是提升了一个大层面。你知道我们当年(估计现在也是) 5-60 公里那是放弃比赛的车速吗?有斜坡溜车才能放肆一些的,毕竟是竞技比赛不是日常通勤,为了赢肯定得拼。

话说回来,高速上很多三大妈确实只跑 7-80 公里,已经跟这个很接近了。所以 @一路向北BYD 向北老师找了个雅阁一起跑也正好印证产品能力上的实际差异。

(图三)我本人甚至用凯美瑞在新疆跑续航比赛拿到 1.9L/100km 的成绩拿到第一名,这种比赛性质的距离实际通勤实在差异过大。哪怕跟一直保持时速 60 公里的通勤行驶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我知道肯定会有杠精会继续抠,说秦 L 和海豹 06 比雅阁凯美瑞小,不是一个规格,但其实哪怕雷凌卡罗拉双擎我们也一直认可非常省油,也都亲自进行过比拼,也是达不到秦 L 这个级别的能力。发布会上两位销售老总在路况顺畅下跑了 2.4xL/100km,当然是借助了有利条件,例如视频看上去是晚上,路况顺畅,而且跑一百公里,属于单程距离比较长,这都是有利于制造低油耗的条件。但起码这种条件下卡罗拉雷凌要跑到 2 字头的油耗也是没办法的,不服气的车主可以自己去试试。

很多人至今对油耗都没啥实际概念,以为它理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参数,如果同一台车出现两个差异很大的油耗数字,就代表其中一台有故障,或者有人作弊,各种阴谋论。

(图四)其实对于实际每天抠搜油耗的人对数字起落逻辑很清楚。跑单程十公里内和十公里以上相比,油耗都会有明显差异,如果十公里以上和五公里以内更是巨大差异。而且看均速也得看具体条件,如果你某一段地板油然后某一段几乎停下来,跟另外一台一直几乎匀速行驶的车相比,均速结果哪怕一样,油耗差异也很大。真正抠过的人,心里都清楚。

所以这次比亚迪 DM 5.0 的推出杀伤力真的很猛。能把行业平均标准这么大幅度地一拉,同时这种技术标签产品价格这样大幅度地一压,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啦。其他自主品牌其实很多都有类似储备,例如好歹有人可以把实验室非量产产品的认证亮出来,日后量产也是时间问题。对于两田这种就有点无法适应啦,毕竟常年灌输这种技术提升是多么的不可能,而且也才刚刚发布所谓第四、五代新产品,说实话我翻来覆去看都不觉得跟六年前的有啥本质区别。该咋办呢?只能继续找角度去杠,去喷呗 ………

比亚迪秦L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

双擎会铁皮
2024-05-18

前两天看到微博上以及车友群里面在聊广本裁员的信息,不觉得奇怪。倒是因为认识广丰广本的朋友也不少,这段时间在朋友圈上看到很多公关媒介朋友经常发一些推广文,有点百味俱全,想扯远一点聊聊 ……

因为里面我看到不少“既熟悉又陌生”的关键词,
例如最经典的 “长期主义” 和 “销量不重要”

“熟悉”是因为,这论调确实早就被很多新势力品牌使用过。
毕竟新品牌都是处于发展周期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产能规模渠道规模,甚至队伍结构等等都处于稚嫩的野蛮生长期,都在加大投入在研发和队伍渠道规模建设上,透过具有实质竞争力的产品和掌握行业最领先的研发技术吸引资本的持续投入,眼前因为品牌因素和技术路线没能立刻拥有市场表现,提提“长期主义”、“销量不重要”可以理解,继续埋头在深耕的领域站稳一个不落后的阵地就是了。

“陌生”是因为,真是活久见,这居然出现在本身都长期得连黑白片素材也不少的百年老店。
在当初躺赚年代吹嘘自己销量厉害的事儿也没少干,今时今日居然学起“眼前销量不重要”的腔调!难不成因为你们研发前瞻技术很厉害?好戏在后头?丰田的是指固态电池还是 L3/L4 无人驾驶?本田的今天一个“灵悉”明天一个“烨”,今天想拿通用的奥特能明天又要和日产合作的这种长期主义?花六年时间换一代的全新车型和六年前相比进化了些啥难道自己心里没点谱?

说到六年换一次代,我很熟悉的八代凯美瑞在九代上市交付前,印象中近年来从未试过月销量低于一万台,我看到的数据还经常都是两万多。结果九代一上来连续三个月达不到一万台,也开始发“销量不重要”“长期主义”的推广文了。

不少混这口饭的老师们也挺不容易的,一天到晚得写这种自相矛盾精神分裂的文章,我看到都觉得尬得出汗!

图一:才刚刚吹过“销量没输过”,发现势头不对再发“不能眼中只有销量”,矛头转移去全球市场最高利润,不晓得这些利润和中国市场经销商共享了没?

图二:前文才批评用户不该过分迷信智能化,后面就说提升智能化成了全球最好凯美瑞,然后最大亮点:智驾,8155车机和华为软件。结合图三看一下,这些不也正是被这位老师的作品描述为“花里胡哨”的东西?

图四:你看看,你们这些“缺乏真正技术创新”的东西都是“慷用户之慨”要用户额外花钱埋单的伪需求,我顶配都没这些东西价格还比你贵那是物有所值,六年换代连个白车身都不用改,真正技术创新在于前后包围,另外还包括比你更小更少的屏幕,然后加个华为供应链软件 ……

图五:价格战伤害用户,销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盲目跟进,但我们用最大限度克制的方式,所以:2.0L 比 2.5L 更好,我们的凯美瑞是全球最好凯美瑞!结合前面的宣传“为什么是最好”?因为智能化啊。但智能化又是花里胡哨?人家的是我们的不是,例如人家那些“500万最佳和遥遥领先”。但,你们连个车机都是找华为做的? ……… 我接不上去了,我连着看了这些一系列推文,只能说,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这个行当是真不好做啊!

图六,图七,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 这都是广丰广本的长期主义推文摘录。图十二我又乐了,4S 模式确实还继续有价值,但已经被提到作为合资品牌的优势这个地位了?

再说一句,老师们你们是真的辛苦了!

+3

综合 理想L8 理想L7 理想L6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4-01-23

越来越多厂家都认识到某些技术板块是必须的,如果落差太大在圈内都几乎是“社死”状态,所以也都纷纷加大力度并且把初代产品推出了。但我从用户角度的感知,“人有我有”这个第一步,距离真正入局还是太远了,因为产品要良性发展和迭代,太需要用户端的实际应用互动促进了。

例如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用智驾为例吧,某些品牌推送准高阶甚至已经算是高阶的智驾系统不止半年甚至一年了吧?至今起码我个人从投喂时代的各个平台都没发现有相应用户的分享,哪怕是吐槽。或许是因为没选装?或者就算标配也压根平时不用?两方面因素应该都有,而且后者可能更多。

别说一般民众,哪怕是混车圈的大 V 们,有些也是亲自买了 EQ 某车,凯某拉某车,但也从没看见他们分享过日常使用这些功能的内容。就算有也是产品传播期那种谁都知道咋回事的任务作品,过了传播期,不管是用户还是大小 V 的内容,都没了。

为啥?因为那些人压根就不用那些东西,甚至很多人内心是排斥和讨厌的,实在需要配合传播的时候,为了饭碗硬着头皮做个内容已经烧高香了,如果不需要配合传播的要么不做,要么发内容也是吐槽一通,说“不如自己开车云云”,见惯不怪。

这些品牌斥巨资投入这类研发,要跟上节奏,但无奈他们用户群的心智早就被培育得对这些是排斥的。或者换个角度说也行,就是排斥这些功能应用的人,都去选择了这些品牌。例如我也见过某些车友,哪怕牺牲一些配置也故意要买个没有高阶智驾的车型版本,无他,唯讨厌尔。

造成某些品牌辛辛苦苦也像模像样把一些功能做出来,搞了一通的传播,最后水花都没起来,想找个民间小视频都难。但是不做也不行,谁都知道后来诺基亚也出了安卓手机,纸面上也看着不错,但然并卵,所以往往出现我之前那个微博说的“丰田销售一方面私下跟客户交流,骂电动车不能买,一方面自己背了 bZ 的销售任务”!!

X 智能 极氪009 理想L7 小鹏X9 小鹏G9 小鹏G6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4-01-07

作为围观的群众,最近隐约看过这样的剧本:

● 新车上市前(可能因为被骂得自信心过弱),内部决策矛盾,前怕狼后怕虎,最后定个保守的预估量。既没有提前预生产足够的成品量也没有给供应链足够的产能预期 ……

● 上市后订单一片叫好,订单超预期!赶紧召集供应链开会,临时提高供应链产能预期!供应商措手不及:档期满了啊老兄,俺也不是仅做你一家生意 ……

● 结果前几批交付量不足,等不及的用户陆续退订,新用户看见交付时长太长不想下订,后续订单增量疲软 ……

● 接着友商们参照你家一片叫好的定价策略,类似竞品用更甚于你的策略上市,公众的选择性已经多样化,一下子灭掉你的绝对优势!而且时间拖得越长,公众的新鲜度也都转移到新品上,后续订单更趋于平凡。

● 当你大声疾呼,我的产能已经提升啦,大家可以很快提车啦!然而大家的兴趣已经不浓厚了。虽然产品力依旧在,也能持续卖个不算很差的量,但那种一飞冲天并良性循环带来的增长势头就没了!

以上剧本类似的真实写照我自己围观过的也不止一家了,而某品牌哪怕招惹目前舆论最多抨击,但这方面真的是最为出色,暂时没有之一 …………… 也希望参演过上述剧本的品牌产品别再反复演绎,这种循环非常浪费青春!

小鹏G6 小鹏X9 理想L9 理想L7 蔚来ET5(T)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4-01-04

推荐此文:http://t.cn/A6ldtqys 作为一名搞软件出身的人,对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极度认同!之前就老有人提及,所谓智能化(当初他们还只是认为智能化就是装个大屏可以运行安卓APP)很容易,传统大厂轻易就可以搞定,满街码农写软件的,哪怕招聘不到好的都可以花点小钱挖角一个队伍过去,这对传统大厂那不是轻易的事儿?说这话的就是那类喷别人对传统大厂缺乏敬畏之心的人。但恰恰他们就是对软件的统治力毫无敬畏之心,无知者无畏!智能化搞得一塌糊涂的传统大厂,甚至今时今日还有些车型需要去 4S 排队进行 OTA 的,为啥他们当领导的连挖团队都做不到?因为要挖要换的并非下层的码农,而是得换掉他们自己,那帮当领导的甚至很多中层都得换掉。那么,谁愿意换掉自己呢? #只要传统品牌一发力#

小鹏G9 小鹏P7 阿维塔11 小鹏G6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3-10-10

关于问界 M7 的爆火,昨天看了几位大神的直播室,其中有一个观点我一直以来都非常认同,这次是被 M7 这个实例从其中一个方面释放出来了。

“黑科技”有很多种,但最容易打动一般广大人群的“黑科技”,往往不是些高深复杂,需要专业感知才能发现并了解差异的东西,而是一般人都非常容易感知差异化,但看似容易其实门槛不低。例如之前“理想的电视冰箱沙发”,哪怕后来短时间内也有其他车效仿,但出来的结果也没法完全相比。事实上这些东西上车想融合得好并没那么容易。

但这种东西恰恰是华为专长,它貌似不用怎么费力?昨天 @孙少军 提及门店反馈很多用户会被华为 Pad 可以很方便嫁接入后排而吸引,也是其中一个能打动很多客户最终下单 M7 的附加因素。这个东西门槛就很高啊,华为 Pad 作为一个单独产品本身就已经很有优势,然后它可以无缝和前排车机乃至华为手机互联,统一都由鸿蒙 MagLink 贯通起来。你喜欢接一块也行,两块也行,下车可以随时拿走。对于华为来讲这貌似理所当然,但对于其他厂家来讲这个门槛太高了。蔚来搞了 NIO Phone,但毕竟不是能在手机市场单独站住脚的级别。

这个时候绝对很多大聪明会跳出来说“不是刚需”“没必要”的观点了。这个事情恐怖就恐怖在于对市场教育的效应,花三十多万买台车,这东西我可以不用,或者说不常用,但你不能没有啊,更别说后续到了四十、五十多万的市场。哪怕传统老饼 BBA,以前豪华车里面都有娱乐屏幕,现在宝马更有超级大巴屏,区别只是用户体验好坏的差异,BBA 的屏幕能有多好用就不需要多说了吧!哪怕买回去确实用得不多,但这个足够成为下单的其中临门一脚,接下来车内 10 块大屏的 M9 出现,有什么景象确实很难预料!

这种东西虽然门槛也不低,但也不需要作为非常强调的“技术亮点”,已经足够在门店里面已经占据大量用户心智!当初理想 L9 刚上市就月销过万,后续更是每次去理想门店都看见用户坐车里面兴致勃勃,可以说单纯在展厅里面已经捕获了大部份用户好感,再到外面试驾只是水到渠成。更何况这些产品试驾起来也是很不错,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然而华为现在会在这个方面更进一步降维打击,有可能令理想也黯然失色,这就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还有更恐怖的是这种用户教育不仅仅局限所谓的“圈内”,因为这次很多人不是因为想买“新能源车”,而只是想买“华为车”,刚才提及的优势,强如理想都没绝对把握进行对抗,那么在主流燃油车的市场里面更是完虐一般地以超强产品力而存在!当然,上述的仅是其中一方面的优势。

如果你还死抠“车”的定义,说“车”不是半导体,“车”还是得看车本身该如何。一方面,这些在前面说了已经被教育得融入了车本身就该有的部分,另一方面,以往车该有的它也不差。例如“安全”,几个 AEB 和极端状况小视频足够让很多用户觉得“华为的车”是真的安全,甚至“华为的车”才安全。

华为这类厂家都是从之前手机市场血雨腥风拼杀里面走过来的,这个领域各个环节的人经常早上起来还满身插着刀拍拍身上血迹又继续上路厮杀,确实比汽车领域当初六年换一代不痛不痒躺赚多年的生态环境强悍得多。当很多用户甚至还没真正试驾就在展厅决定下单 M7 智驾版的时候,你还在指望:等媒体老师们日后拿试驾车开上路,跟你们讲解一下这车底盘质感怎么样都不迟啊?现在看来,是真的迟了!

问界M7 AITO问界M9 问界M7为何卖爆 我来点评问界新M7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双擎会铁皮
2023-07-18

这几个月,我分别用小鹏 G9,阿维塔 11 以及智己 LS7 这几台定位类似的车型进行过长时间生活通勤体验,而且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我们一家人,包括我父母和岳父岳母,老婆孩子等等,都在车内进行过近 300 公里长途以及市区里面多次穿街过巷。也该到了回头总结大家对这几台车大致印象的时候了!另外还有一款车是理想 L9,也有类似的通勤体验,只不过级别和上述三款没有完全对应,但下面的总结也会附上大家对 L9 同类特点的印象记录。

外观内饰:
(阿维塔 11 约等于 智己 LS7)> 小鹏 G9;
这一部份突出的地方是内饰,我家领导到昨天还能清晰说出对阿维塔和智己的车内内饰印象,但小鹏 G9 已经完全忘记了,问起这款车的时候她记不起自己曾经坐过!我只好具体说是哪一趟旅程的那台,并且当天还发生过什么,她才“哦”,但具体车内啥样确实忘了!这个也跟当初第一次带她去展厅看这个车时候的感受吻合,那个车内的感觉平庸得没有记忆点,没有惊喜,更谈不上因此产生购买欲望。除非,让她们了解过其他特性之后可能才会记住这台车。

乘坐舒适性:
智己 LS7 > 小鹏 G9 > 阿维塔 11;
智己 LS7 不管是前排座椅还是后排,舒适性都是得到全家认可的。包括我个人都非常认可,连司机位置,大腿承托都是非常好评,靠背的角度和对腰部承托也是软硬适中,很舒服!G9 总体也挺舒服,但后排感知度不高。而阿维塔 11 的座椅横向对比起来感觉偏硬,哪怕四座版本也没有太特别的感觉。这里也需特别说一下,LS7 尽管是五座车,但配了零重力配置的车型,后排中间的座位乘坐感受较差,几乎是一台四座车的功能,而阿维塔 11 我们体验的则是完全四座版本,这两款车的这个配置车型对于五座需求来讲有硬伤,有待日后看看其他完全五座配置的如何!

这方面也可以提及一下理想 L9,L9 的座椅大家也是总体印象不错!

智能座舱及车内配置感受:
小鹏 G9 > 智己 LS7 > 阿维塔 11;
这方面评价则是我自己的主观印象为主,毕竟大部份是我来操作使用的。车机操作流畅度和功能方面占主导。 G9 的系统在能力上还是最强的,而智己的 UI 设计和操作流畅度也很不错,但阿维塔 11 目前来讲缺点还比较多,经常在启动的时候都有卡顿现象!

对于乘客的感知方面,智己 LS7 如果后排是零重力座椅的配置,副驾驶则没了座椅通风,这个在大热天会遭到副驾驶的领导吐槽。而小鹏 G9 则是对我家大女儿出现过一个产生感知的场景,那次出门她赶时间需要在车上完成化妆,一打开化妆镜子,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发现副驾屏幕自动推荐了化妆视频。当然对她来讲根本不需要这种视频,但确实算是真实使用场景里面感知到了这种仪式感!!

此时又得拿出另外一名参照物。在之前用理想 L9 带着一家人出游的时候,家里人对大电视和冰箱的感知度是非常高的,五一假期时候经历堵车的那趟旅程,在车内看完了当时刚上线的《满江红》,而且后续回程的时候中午打包的餐食被冰箱呵护到晚上回家,这印象对于老爸老妈是至今都清晰记得!

智能驾驶 ADAS 的感受:
(小鹏 G9 约等于 阿维塔 11)> 智己 LS7(L9);
这里也不光是我个人感受啦!因为每次是我在驾驶位,而我属于能开 ADAS 就必开的类型,所以刚才所说家里人乘坐这几款车,几乎大部份时间里面都是 ADAS 在操作车子,包括高速和城市里面。对于我来讲,如果这车有辅助驾驶我还自己去操控来通勤?我觉得这属于吃饱了撑着,不管你是否同意起码我现实生活使用就是如此,我的家人就是 ADAS 的乘客。

对于家里的女士们,不太关心什么技术因素,是不是 ADAS 在开完全没感知,该聊天的就聊天,该睡觉的就睡觉。而能产生感知的就三个场景,我八十多岁老爸还是对技术类东西感兴趣的,所以他常常也看看 SR 界面(理想叫 EID)。我家五岁的小娃,也听到过小 P 说:这有点难,你帮帮我吧。对于她来讲,从小看到的汽车就是车子自己懂自己行走,遇到难的时候会叫司机爸爸帮帮它。然后小娃对 SR 上被标红的车子很感兴趣,经常问我为什么这个车屏幕里会标红,而有些车就不会,然后我挺费脑子去跟她解释!!

而我家领导也有感知的经历,当在城市里面我提醒她感知的时候,她会感受到某些时候有相对急的减速刹车,这也不是 ADAS 系统完全主动的结果,而是我自己踩电门催促太怂的 ADAS 做动作,当我松开电门的那一刻,经常出现急减速,这也是目前城区系统没做完善的一个地方。驾驶员松开电门系统重新接管速度的时候,这个反差没有做到平顺,华为和小鹏的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当然了,如果我没有提醒大家特别关注的话,其他人也没注意。毕竟哪怕我完全自己在开车也会有急减速的机会。

而回到最重要的,就是我个人感受。目前来讲综合来看小鹏 XNGP 能覆盖的实际应用需求场景更多,而阿维塔 11 则是感知能力方面给你更强的感受。例如静止状态旁边有车挨过来都明显驾驶员可以感受到系统已经发现它,并且要做相应动作了 https://www.xchuxing.com/ins/397056 。但阿维塔 11 目前的系统(1.2)在城市里面并线失败率太高,上次有关注我们全程深圳市区直播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回放录像 https://www.xchuxing.com/live/24838 ,期间有几个具体例子。不仅仅是那次直播,我自己回到自家路上也屡次发现它在很多挺宽松可并线的地方都并线不成功。这方面 XNGP 则是成功率很高,大家也可以参看之前我发过的视频,记录下来的插空变道例子:https://www.xchuxing.com/ins/386122 。

至于智己 LS7 和 L9,因为目前还不是城区级别的系统,大家一同感受的都是高速上。那现在高速的领航对于乘坐者更不可能产生明显感知了,我连主动提醒他们关注这个状态的兴趣也都没有了。仅仅是有时候遇到一些不适合领航系统的路况,我自己接管来通过的时候顺便故意吐槽两句,才拿回一点存在感!!

X 智能 小鹏G6 小鹏G9 阿维塔11 智己LS7 理想L9 铁皮侃那些擦肩而过的品牌

置顶 {{item.data.title}}

来自#{{item.data.theme_info.title}}{{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本周共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 人参与,话题内容折叠显示`:'话题内容折叠显示'}}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查看全部':'立即参与'}}

{{item.data.author.username}}{{item.data.author.user_honour}} 置顶
{{item.data.create_time}}{{item.status==1 ? ' · 待审核':''}}{{item.data.author.car_list&&item.data.author.car_list.length?` · ${item.data.author.car_list.map(e => e.name).join('/')}`:''}}

首页推荐 社区推荐 置顶推荐 精华
NO.{{i+1}}热度 {{item.hot_total}}
收录于周榜 TOP {{item.week_rank}} 收录于日榜 TOP {{item.day_rank}}
视频文章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duration}}

{{item.data.video.duration}}
{{calculateAspectRatioFit(item.data.imgs_url[0].width,item.data.imgs_url[0].height).imgTag}}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price}} ¥{{item.data.original_price}} 包邮 分类/{{item.data.garage_category_name}} 状态/{{item.data.garage_condition_name}}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series.name}} {{item.data.model ? item.data.model.name : ''}}

个人评分{{item.data.contents.fraction}}

点评:

{{item.data.title}}

{{related.theme.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membernum}}人参与讨论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