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磊
2小时前

事情出来后,关于智驾的几点思考: 一:现在智驾都在卷端到端,城区NOA,车位到车位。高速NOA似乎没人关注没人管,这是不对的。 很多优秀的智驾品牌,高速依然在用高精地图,没有用上无图,改进动力不足,因为全行业关注点都在城区,但用户真正多用智驾的地方还是高速,因为速度快,容易出问题的也是高速,高速一出问题就是大事。 全民智驾的局面下,LCC和高速NOA更值得重视,反复提安全的智驾值得尊重。 二:别用“零接管”等容易误导的词。 不管你这一次是不是零接管,大V或者媒体,都应该别用这类词语,你自己很懂智驾,知道提前预判和接管,但看文章视频的人不一定会。 三:AEB和AES的宣传要谨慎,特别是用在普通广告宣传上,如避免了多少碰撞之类的。哪怕测试文章等,都需要说明场景,以及大量的不会响应激活的可能性。不要让一些并不了解汽车的普通用户,看了广告觉得现在科技可以避免碰撞之类的神科技。 四:智驾的研发反而应该更多的投入和努力,别因噎废食,特别是在用户使用更多更频繁的场景上投入。现在阶段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哪怕L3,这是宣传的出发核心点。 五:高速修路似乎现在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场景,能否更多投入研发攻关一下,感觉比投入巨大力量解决一些停车场召唤小街小巷绕行要对用户意义更大。 国民品牌进场后的每一次事件,都是全民大话题,希望大家都谨言慎行,提醒好身边人。 评论里, @饺子Zzzz 的同学说了一句很哲学的话: “当一个人不相信辅助驾驶,那这个人其实是当下最适合使用辅助驾驶的。”

智驾发烧友社区

飞机先生
昨天19:04

这次小米 SU7 高速 NOA 遇到的事故,围绕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和大家讨论: ★激光雷达有真实作用吗? 对于很多障碍物的识别,夜间激光雷达的处理优势肯定占优。 这次发生的是没有激光雷达的版本,视觉感知压力肯定是巨大的。 特别是高速上这种超远距离、夜间、速度还比较快的前提,事故发生时还不是静止障碍车,而是一堆复杂的障碍物目标,目标体积可能还比较小,且复杂,对于摄像头识别有很大压力。 ★除了摄像头,车身毫米波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 毫米波本身识别静止障碍物也有缺陷。 除了摄像头,另一个传感器毫米波也没发挥很好的作用。 毫米波本身分辨率不足,对相近的物体没法精准识别区分,也没法识别太远。 其次毫米波雷达本身缺乏高度信息,也就是分不清障碍物是广告牌还是真实的地面障碍物,所以毫米波有时候会对路面反射回来的静止物体做杂波过滤,过滤一些速度为零的信号,导致毫米波对这种远距离的障碍物,识别效果较差,没有起到实质效果。 ★为什么系统反应较慢,最后才有刹车动作? 智驾的预测计算,也要有距离。 比如大脑要利用 10 帧或者 20 帧的时间来追踪、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但这个累积实际有一个时间差,比如前 10 、20 帧的信息作为参考,但比如前面突然个静止车、或者障碍物速度显示为 0 时,这时候系统计算的平均值可能不一定 0 ,计算有延迟,没法瞬时做出对应的计算,这样控制可能没有合理的时间,也没法有效的刹停。 按照这次信息看,2 秒发生的预警,速度约为 97km/h,那这时候障碍物距离大概为 64 米,也就意味着 2s 前系统已经开始感知到这个障碍物了,但明显没有刹车距离。 ★为什么 AEB 没有触发? 还是目标物的问题,先不说障碍物是否在视觉训练过的数据以内,AEB 的触发本身也会对小型、或者路边的静止物体做过滤,来避免误检的情况。所以路边这种路障很多时候不在 AEB 的启用范畴。 而且 AEB 的触发问题和这次 NOA 遇到的问题类似,本身视觉感知距离不足,加上没有达到 AEB 触发的条件, 2s 的时间没有足够的响应时间。 其次 AEB 的响应和驾驶员接管的逻辑会有冲突,这次人员有接管,AEB 有可能在驾驶员接管后会优先响应驾驶者的操作,可能不会再介入。 ★这次为什么说不仅只是一个障碍物识别? 从这次小米官方透露的信息看,这次识别的不是普通的障碍物避让,是涉及到改道,并且是改道到到逆向车道。 这个识别可能不是简单的避障,或者偏移。而是涉及感知、避让、规划多个链路一起,计算链路更加复杂,完成改道对系统时间的要求要更高。 ★标准版和高阶版除了激光雷达,还有哪些差异? 标准版和高阶版算法的研发,可能有代差。 标准版除了不带激光雷达外,在车企研发上,标准版和高阶版可能会有代差。 标准版一般能力上限只有高速、LCC 等,所以一般车企会切进 Max 版做高阶的研发,一般进入高阶后,就会和标准版架构慢慢形成两套架构,所以标准的算法也和高阶版的算法能力会有不同。 ★ 这次事故为什么小米有详细数据,真实度高吗? 这证明了 EDR 开始起作用。 到底是人驾还是智驾的“错误”,现在有更先进的数据记录系统作为“黑匣子”兜底,这次小米也公布了秒级的关键时间节点,能够更清晰的还原事故过程。 ★我们应该敲响哪些警钟: 1、高速 NOA 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技术方案,这也是我们一直做 NOA 横评的目的。 因为高速 NOA 已经慢慢走进千家万户,更像当时的 LCC 了,逐渐变成标配功能,使用群体更大,但是大家对于智驾使用范围的理解不同,我觉得高速 NOA 的研发更要重视。 2、其次小米这次的 NOA 涉及到借车的问题。 我们知道小米的智驾开启条件已经非常苛刻,比如它的方向盘检测从来没有降低检测频率,而且新手要跑完 1000km 才能开启高阶智驾,但是如果借车,可能这个条件就只跟车不跟人,借给其他驾驶者就没了限制,所以借车人关于智驾的叮嘱,我们也要非常重视。 3、主动安全的开发应该成为重点。 主动安全的开发,其实和智驾没有关系,它是独立成长的路线,这条路和智驾应该并行。大家做好场景化的同时,也呼吁提升主动安全的真实投入。甚至有激光雷达的加入,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4、辅助驾驶决不是自动驾驶。 高速的辅助驾驶很容易给很多用户带来误区,接管小、场景少,会导致过渡信赖。但高速的发生所带来的连锁问题是巨大的。大家莫轻视! 对辅助驾驶不能过渡信赖,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随时接管!多休息!

小米社区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

德卤爱开车
昨天10:43

日产国内 新能源团队 被赋予了很大的自主空间。 上个月有机会和他们团队交流过一次,不管这是哪个领导做的决策,都要点个赞。 日产知道自己之前的动作是偏慢的,所以在成立新能源团队之后,应该是想明白了至少从整个大日产来讲,我必须要试一试。 这就很有趣,试一试 是多少传统合资没有想明白的,或者说想明白了,国外管理层不信任和不同意,又或者考核指标还是之前的。 总之,所有的动作都不是很整齐划一。 从产品 - 用户,这中间在大部分团队里都是黑盒,销售、营销、服务 都不是太明确,又或者说不是不明确,是每明确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 对,话题来到了这两个字:成本。 但要不要做,它不以成本转移。你又必须要做,日产新能源团队拥抱现在的社交传播,开始认真思考现有的销售、传播、用户运营 的新策略与考核机制。 这就是 空间 的体现,其实主要在于考核机制,这里面不太有标准答案,需要日产团队自己摸索,但如 @新出行贺磊 磊哥所说,想永远比不想 要强。 关于 日产 N7,也之前沟通的时候我体验过这款车,大家很喜欢用结果先去对这款车有一个评价,比如 N7 能不能卖好。 我的天啊,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一台车能够有一个准确的稳态销售预期的车企还有多少? 所以我也很难说 N7 的销售预期,主要是我不太会预测。 但 N7 的主要任务当然除了销量,还有为日产提供一个重新介绍自己的机会。 合资的智能化烂,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快变成 固定范式 了,如果你看到 N7 或许会有一个新的改观,其实很多合资的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合资品牌之间最应该做的应该是,借着合资『队友』的起势来进一步介绍自己,一起来打破固有认知,集体先出线在各自 battle。 N7 需要持续运营,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媒体的好评,这个资产在后面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最终都要回归到整个大日产团队的整体考量,考验领导的时刻来了。

东风日产N7社区 东风日产N7

广林同学
前天13:27

很多人觉得,极氪007GT是007车型的一个猎装版,仅此而已。但体验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无论是底盘,内饰,造型上都是非常“个性”的,至于为什么解密再和大家说 这款车型我觉得更应该对比的应该是极氪的001,因为这可以说是极氪猎装家族的第三款车型了,所以他的设计思路基本都是在猎装这个品类去衍之前生的。 之前007GT的官图也曝光了,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这款车的造型比较一般,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车头没有拉长(实际是车偏高),视觉中心比较靠前。 但是实车上看007GT的线条还是非常好看的,特别是尾部那两个顶部扰流板,非常有设计感。 细节和硬货太多了,这里先和大家说这么一些吧,对了这车四月上旬上市,上市交付。

+1

极氪007GT社区 极氪007GT 极氪007 极氪001 极氪DX1E 极氪9X 极氪7X

小马
前天10:42

猜价格赢挂脖风扇|猜方程豹 钛3预售价格区间 3月31日19点正式开启“方程豹 钛3预售发布会”作为比亚迪旗下最潮最好玩的车型,基于EVO平台打造的纯电新车,拥有双电机四驱,搭载72.9/78.7的电池,最高时速可到每小时210KM。这样的方程豹 钛3的预售价格区间会是多少呢? 大家结合个人对这台车的预期和目前的市场情况,在评论区留下预测,你认为方程豹 钛3预售价区间是多少?(精确至小数点后2位,如XX.XX万至XX.XX万) 【奖品设置】 1、最快最准的预言家送出价值74元的「向物 挂脖风扇 - 冰夏」 2、随机抽取3条评论区的留言送出「66积分」 竞猜截止时间:3月31日 19点(发布会开始) *活动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开奖。 🎁扫码图4回复“方程豹”即可进入“新出行-方程豹交流群” ,关注这款车的朋友进群一起交流探讨。

方程豹 钛3社区 方程豹 钛3 方程豹钛3预售发布会

孙少军
前天08:41

#秦L EV新车上市一线销售周报#具体情况如下: 1,订单情况: 均店新增订单:8~10个 进店量占比:20~30% 需要注意: -上市后价格符合客户预期,新增进店持续稳定,部分门店销售自己也下单。 -展车3月初到店,订单已开始交付,试驾车陆续保险上牌,部分客户在等待试驾。 2,客户画像:25~30岁,男性比例:70~80%,置换比例:40~50% 需要注意: -家用为主,年轻家庭第一台车或家庭的第二台代步轿车,喜欢秦L EV的质感。 -男性比例较高,对车比较了解,关注比亚迪平台变化,关注智驾和动态体验。 3,配置选择: 40% 545超越 30% 545卓越 30% 470领先 外观颜色:茶晶灰(主销) 内饰颜色:玄武灰(主销) 需要注意: -基本都选择545长续航版本,关注充电功率和动力加速,车辆配置更愿意选择高配。 -外观颜色选择基本跟新车资源直接相关,客户需求不明显,内饰颜色更喜欢玄武灰,认为更耐脏。 4,竞品对比:10个竞品,5个比亚迪各车型 3个对比小鹏mona 1个对比埃安RT 需要注意: -大部分客户没有明确其他品牌竞品,只考虑比亚迪,就是在车型之间做选择,对比燃油车比例已经很少。 -对比mona 03客户整体偏年轻,关心智能座舱和智能体验方面,选择秦L EV更看重外观和后排空间。#汽场全开##新能源锐评#

比亚迪秦L社区 比亚迪秦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