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小米SU7 ultra的弯速为啥偏慢。 之前看了小米SU7 ultra和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在上赛的车载对比,以及和仰望U9在株洲的车载对比,发现有个共同点,就是小米SU7 ultra的弯速会偏慢一些,尤其是在低速弯里更加明显。 有些人认为说是灿哥跑法风格的原因,他更倾向于V型跑法,即用更慢的弯中速度换取更早的开全油时机。与之相反的是U型跑法,就是在弯中保持更高的速度,把轮胎侧向抓地用尽,走一条更饱满的曲线。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为什么灿哥要用V型跑法呢? 我有一个普世理论,走线是V型还是U型,主要取决于动力/抓地力的比例。当这个比值大的时候,走线接近V型;当这个比值小的时候,走线接近U型。这个结论卡丁车、房车、方程式、拉力车其实都适用,它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拉力赛车要漂移过弯,而场地赛不用。 理解一下这个事。比如说娱乐卡丁车,马力很小,抓地很强,那么在走线时肯定尽量接近外内外的理论线路,转弯半径尽可能大,保证速度不要掉下来,因为马力小加速很慢。这时候你的走线就接近U型,追求的通过弯道的平均速度更高。 反之,当你雨天开个超跑时,马力很大,抓地很弱,那么这种情况下,所关注的核心就不是弯道的平均速度了,而是出弯的加速效率。因为马力大嘛,只要我比别人早一点开全油,那么在出弯加速阶段就能更加有优势。要想早开油,那就要及早把车头对准出弯方向,让方向尽早摆直。那么从走线上看,就更像个V形。 回到小米SU7 ultra上来,从绝对抓地力来说,这几辆挑战量产电车圈速的车都是用的当下顶级半热熔轮胎,抓地力(分母)都在一个水平上,那么主要差别就看动力(分子)了。这里的动力其实是推重比,小米SU7 ultra的推重比明显更大。 放到所有车里,在动力/抓地力这个指标下,小米SU7 ultra都算非常大的。所以要想取得更快的圈速,小米SU7 ultra就是要用更V型的跑法,这也是造成其弯中速度(尤其是低速弯)偏慢的原因。 群友们发的
  • 全部评论8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确实 性能这方面要下很大功夫

小米汽车是啃骨头下功夫了

看不懂但是好厉害

专业,解释到位

好像有点道理啊

小米汽车厉害

呐,这就叫专业

太快不是更危险?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