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系列社区

    {{score?`上周社区出行值 ${score}`:''}}{{rank?'  |   全站排名:':''}}{{rank}}

    该社区为理想i系列专属独立社区,理想i系列车友可以在此社区分享更多专属内容,参与互动和分享请注意遵守新出行社区规范。

    社区版主:
    签到日历
    连续签到{{userStore.user_info.sign_info?.sign_day || 0}}

    社区热点

    • 发文章
    • 发动态
    • 发点评

    旗下产品库相关车

    • 推荐
    • 理想i系列实车谍照收录
    • 理想的纯电车型将命名 i系列
    • 理想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
    • 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 理想汽车与中国石化正式达成充电业务战略合作
    全部话题
    动态

    从攻到守,聊聊理想的 “L”“i” 系列| 1|从财报看: L6 销量占比大幅提升,但理想 L 高端系列、MEGA 销量疲软,直接导致单车均价降到 27 万左右,创低点,基本回归到当时理想 ONE 的水平。 但整体销售毛利率却回归到 20.9% ,单车利润依旧十分坚挺。 明年增长目标策略变为保守,理想主要看 20 万市场增速两倍,不分纯电或增程。 2|从高端市场看: 看高端化 L9 对比 M9 的销量明显下滑,M9 的增程销量暴涨,其中 M9 有 9 成用户选增程,而上个月 M9+M7 的销量占问界总体销量的 76% 左右,接下来还有 M8,大概率也会爆。 其次是高端新能源市场竞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部分用户的需求过去可能不太明确,但是现在逐步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问界提供了一些范式。 高端车型对毛利持续性、品牌影响依旧重要。 L6 销量持续增速短期问题不大,但今明年其他品牌有大量“类理想 L6”的增程或纯电车型推出,同时很多定位家用的车型品类也变多,会对理想销量有一定冲击。 3|那理想的高端化是由 L 系列承接还是 i 系列承接? 接下里理想的 L 系列改款和纯电 i 系列变得至关重要。 L 系列需要保持市场领先性,Thor + AD Max 的能力变得非常关键,特别是英伟达 Thor 的首发。车机端理想是联合了高通 Snapdragon Cockpit Elite(骁龙座舱至尊版)。其次和和宁德时代的大电池增混合作、激光雷达的成本下探、征程 6 平台带来功能多元化的可能性。L 系列在原先产品价格上需要更多的产品优势,同时确保毛利的持续性。 i 系列的使命驱动高端化。理想利用纯电新品类开辟新的高端市场,智能化+补能体系+驾驶体验都需要更高,所以预估定价可能不会太低。其中补能和渠道建设这两个全新拓展非常重要,现在超充 2000 座目前看应该只是小目标... (图一源:晚点Auto)

    飞机先生
    动态

    家家订单都这么猛!!接下来看理想i系列的了,你觉得理想i7,纯电大五座月销量会在多少?

    贺磊
    动态

    理想汽车和奔驰定点骁龙至尊版汽车平台。 这次高通推出全新的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并且采用了专为汽车定制的高通 Oryon CPU。 定制的 Oryon CPU 好处是可以更加灵活,也支持更多跨域的应用,包括多个应用并行不卡顿,也支持多个虚拟环境,最多支持 16 个 4K 显示器。 和前代平台相比,全新平台的 CPU 速度可以提升至 3 倍,AI 性能最高提升 12 倍。 并且可以支持超过 40 个传感器,包括 20个高分辨率摄像头,比如可支持多个 1600 万像素摄像头,并且兼容最新的汽车传感器和格式,可以用 AI 增强成像工具来优化图像质量。

    飞机先生
    动态

    理想 i 系列,理想在造型和智能空间的另一个探索。 1|在大学的时候,有个很好的同学家在佛山,家里开一台奔驰 R 350 和一台中大型 SUV ,非常典型的广东大家庭出行场景。 理想纯电 i 系列,现在能想起来是两台车,一台就是 R 350,还有一台是老款奥德赛。 这些车的设计的特点是无论外观看起来还是通过越性更像 SUV ,但实际内饰空间和座椅布局更像 MPV ,特别是第二排,同时坐姿也低,没有侧滑门,也不像 MPV 的方盒子造型,很受广东家庭们的喜爱。 2|所以 i 系列,其实也是理想在造型和智能空间的另一个探索。 i 系列的造型探索,基本开创了 Model Y 后的第二个造型先例,它的创新和 MEGA 我觉得定位有很大的不同,不等同于彼时的理想 ONE 或者理想 L9 所做的产品延伸。 我现在还记得 R 350 上的几个细节:当时大学毕业开着搬东西,第三排放倒纯平,空间非常夸张。没记错当时这台车有带空悬,姿态很低,六座布局,中间还有过道。但第三排比较小,后备厢放倒后空间非常大。 这几个产品特性在 i 系列应该会被放大,而且按照理想的产品思维,i 系列的后排门打开角度应该不小。 3|六座、也有大五座。 i 系列的空间或者二三排的体验,可以更好兼备城市纯电出行场景,而且和理想 L 系列一样,也可以做大五座布局。 还有一个细节是大家看到三排的三角窗,理想 i 系列的三角窗和 MEGA 类似,也是最大程度保留了第三排的视野空间。 奔驰 R 的第三排确实轮拱侵入比较严重,非常影响三排横向空间,不知道理想 i 系列会如何解决。 4|理想 i 系列配置猜想。 增程 l 系列改款大电池和纯电 i 系列同价。 纯电 i 系列只有 1 个配置。 纯电 i 系列和增程配置类似,价格错位。 大家更期待哪种?

    飞机先生
    • {{default_recommend=='new'?'按最新':'按回复'}}
    • 热门
    • 精华
    • 闲置
    • 理想i实车谍照
    更新 {{manage.unread}} 条内容
    置顶 欢迎扫码加入【新出行-理想 i 系列交流群】

    活动君
    7小时前

    发动态有奖|点评车展新车趣闻,赢限定精美车模等惊喜好礼

    2024广州车展正式开展啦,你今天逛展了吗?

    这次广州车展有哪些品牌会展出新车?又有哪些新车值得看?现场人流量怎么样,有什么品牌的展台出圈了?又有哪些明星来到现场了?

    不如和新出行的小伙伴一起作为前线报道员,来社区发动态,给其他朋友们报导一下车展现场情况吧!

    【活动内容】
    无论你是现场直击,还是在新出行社区云看展,欢迎把关于“2024广州车展”内容的一切所见、所闻、所遇与所感,均可参与发动态分享,参与即有机会赢“车企限定精美车模”等惊喜礼品!

    【奖品设置】
    🎁发帖必得奖丨新出行30积分

    ⭐️最佳人气奖丨「新出行露营椅」*1
    *话题下互动数据(评论+点赞)之和最高者可获得;

    ⭐️新能源首席观察员丨「BEIJING-X7 收藏级车模」/「岚图FREE 收藏级车模」*2
    *话题下优质内容(首页推荐/社区推荐/精华)数量Top 2 用户送出,其余优质内容可额外获得200积分;
    ❗️注:优质内容需≥ 3篇

    ⭐️随机奖丨米家保温杯*5
    *话题下随机抽取5名幸运用户送出;

    【参与方式】
    发布车展上相关照片(图片需符合主题)+车展期间现场逛展或云逛展感受、心得等动态,要求30字以上,动态/文章/视频,每人均可选择其一类型参加 (动态/文章/视频)并关联话题 #2024广州车展#
    点击快速发帖:https://www.xchuxing.com/theme/1978

    【活动时间】11月15日-11月24日
    【开奖时间】活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
    【活动地点】广州市广交会展馆

    注意事项:
    1. 与主题无关、无意义水贴、水评论,将取消评选资格。
    2.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新出行所有。

    乐道L60 小鹏P7+ 极氪001 零跑C11 深蓝S07 2024广州车展

    德卤爱开车
    2024-11-12

    我到目前依然对『谁有基建,谁得纯电』这句话坚定不移。

    那我今天在这个基础上,ota 一个细分观点:如果高端车也要纯电,那补能必须是换电或者私有协议的专属桩。

    并且建补能桩还必须像 蔚来、理想 一样坚定。

    公共充电桩在政策退掉之后,桩的营收和运营以及桩站的硬件没办法跟着整车技术升级而迭代。

    这是一个事实,坦率讲,今天的高端纯电销量,是补能和高端两个字的限制。

    S、7 系、A8 他们的渗透也没有那么大,我指的是高端市场。

    也就是说,高端纯电它本质上就是小圈层需求,产品、服务、补能三位一体。

    我认为理想也有这个想法,所以理想对补能的建设才不遗余力,理想如果希望自己的纯电能有增程一样的毛利,这一步是必须的。

    所以 nio 品牌往高端走很正确,如果我们清楚奔驰就会发现,奔驰非常厉害 2020 到现在奔驰基本脱开 b a 成为了超高端的一员。

    蔚来ET9 理想i7 2024广州车展

    老汤哥Tango
    2024-11-11

    #老汤哥说技术#
    前几天说完了“肉体”,今天再来说说“灵魂”,
    如果很多用户还把“零部件”是否自研当作整车厂有没有“技术”的表现,那对很多用户来讲,软件有没有“技术”可能就更难理解了

    有点像,如果不懂”傅里叶变换”的人,要和他讲明白“频域”和“时域”的关系,要讲NVH的各种频率,真的特别难

    不过软件呢,老汤哥不是软件专业出身,不会写代码,我可以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视角给大家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一下,今天这在很多“码农”面前,老汤就”班门弄斧“了...

    首先呢,先表明一个观点:一个智能电动车企业,软件必须自研,否则就只能做一个“电动车”企业,没办法做一个“智能电动车”企业。

    智能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电动,都得自研
    这3个都是面向用户体验的,有很直接的用户价值,
    但其实理想汽车还有智能工业,智能商业部门

    智能工业的一个目标是生产效率,另外一个目标是产品质量,
    效率更多的是企业价值,但是产品质量除了有企业价值外,其实也有更多的用户价值。

    这些都得自研,因为这些都走在行业的前面,没有哪个供应商可以帮我们,供应商提供给我们的基本都是“通用型”产品,没办法拉开竞争的差距。

    为啥软件要自研,我举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当年理想ONE,刚上市后,用户反馈:雨量很大,等红灯的时候,但雨刮并不降速,用户希望等红灯的时候雨刮可以慢一点刮,这样噪音小,等车开起来,雨刮再加快速度,
    但是就是这个简单的修改,没记错的话,大概前后花了近半年才OTA,为啥呢,因为当时这个功能是供应商做的,
    通常量产后,供应商的相关研发团队就解散了,如果要修改软件,就得重新建立团队,重新谈商务,然后再修改软件,测试,再OTA......
    换现在基本就几天就可以修改完毕,马上就OTA,那当时花个半年算少的了....
    所以,软件和用户的功能体验密切相关,软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可以根据用户的体验不断更新的,如果不自研,更新的效率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那软件,包括哪些呢,是不是也和整车一样,也有各种层级呢,是不是每一行代码都要自己写呢?当然不是,硬件咱们也不会说从炼钢开始,软件自然也不会.....

    还是再次说明,因为老汤哥不会写代码,所以我是按照我自己个人的理解来“理解”软件,如果错了,大家提醒。

    我会把整车软件和整车硬件对应起来,软件最上面一层如果对应硬件”性能“层,我觉得应该是“功能和应用层”,就是用户能体验到的各种”功能“,
    这一层是有用户价值的,每一个功能,也会有功能owner。
    第一层的功能和应用层,做为直接面对用户的价值,只能自研,比如,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电动.....
    比如电吸门到底应该花零点几秒锁紧,比如伸缩门把手到底什么车速缩进去,比如空簧啥车速降低高度,比如理想同学到底和你说话时啥情绪…..这一层面对的都是用户价值

    然后再往下面第二层是操作系统层,
    操作系统,大多数是在现有的各种操作系统下,比如安卓,比如linux上面根据第一层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研发,这一层更多的支撑

    再往下第三层是各种底层软件,比如驱动,
    老汤哥觉得这一层有点像硬件的基础材料层,有些底层软件是成熟的,常用的,那就直接用就行,有些没有现成的,或者适配起来效率不高,那就得自己研发,自己写,我们有一个部门专门就做这些....

    如何粗略的判断车企软件是不是自研的,自研深度如何?
    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一个就看OTA速度,看看哪些领域做过OTA,哪些领域OTA速度很快,次数很多,那哪个领域自研深度就多,比如我们的智能驾驶,现在端到端基本2-3天推一个版本给我们内测用户,如果1周没给我推版本,我感觉就很不适应了.
    如果OTA次数多,OTA内容量大,那大概率就得自研,而且是深度自研,因为如果不是自研,是和供应商合作,那每次都要谈商务,速度肯定受限,根本OTA快不起来。
    比如我们的智能空间,每次OTA一次都OTA非常非常多的功能上来,不自研肯定干不成....

    软件是不是自研的,还可以看看”任务大师“,到今天还不提供类似的“任务大师”功能,大概率不是自研,如果音响话,可以看看是不是提供了类似“调音大师“的功能,如果还没提供,大概率音响就不是自研。

    我没仔细统计过,我估计理想汽车平均一年提供的OTA次数大概率超过12次了,基本每月都用OTA,这要是不自研,采购同学商务合同都来不及谈......

    好了,以上是老汤哥做为一个不会写代码的外行,对软件自研的认知,如果和你的观点不一致,以你的观点为准。

    飞机先生
    2024-11-05

    看到有同学开始聊「第二代端到端 VLA」 ,这里可以和大家进一步展开:


    ★ 第二代端到端和第一代端到端有什么区别?

    第一代是 E2E(系统一)+VLM(系统二)的形式为主。

    系统一负责直觉输出,系统二帮助系统更好理解环境信息,然后告诉系统一怎么做。但毕竟还是有“分工”和“交流”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带有延迟。

    第二代 VLA 就是将系统一和系统二合并,直接由 VLA 输出,结构简洁、推理时序更长、执行效率更高,更具备有通用 AI 的条件。


    ★越过第一代端到端 ,直接到第二代 VLA 合理吗?

    不合理。1.0 和 2.0 是递进关系,不是技术路径切换的问题。

    端到端的变化不是过去我们理解的有图和无图某个技术区别,它是 100% 基于 AI 理论下进化的产物,不是过去某个技术切换或者拿掉哪个模块这么简单。

    所以接下来自动驾驶的竞争维度发生巨大的改变,没有 AI 人才和方法论储备的企业,基本没法参与竞争。而自动驾驶 AI 的变化可以参考 GPT ,速度、体验变化惊人。


    ★ Orin 车主能上吗?

    Thor 应该是标配,Orin 大概率做不到。


    ★ 那是不是意味着 Orin 已经被淘汰了?

    有技术储备的车企就绝对不会淘汰。

    我个人预判未来城区领航是个标配功能,但体验会有差异,具有 AI 储备的企业,可以在 Thor 的基础上蒸馏出好的模型给 Orin 甚至其他普惠芯片,这是好用的前提。


    ★ 会干掉激光雷达吗?

    端到端和激光雷达没有任何关联,随着价格下探,有很多企业会保留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件。

    小鹏P7+ 小鹏MONA M03 理想i8 理想L8 理想L9 单Orin能做城区NOA吗?

    置顶 {{item.data.title}}

    来自#{{item.data.theme_info.title}}{{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本周共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 人参与,话题内容折叠显示`:'话题内容折叠显示'}}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查看全部':'立即参与'}}

    {{item.data.author.username}}{{item.data.author.user_honour}} 置顶
    {{item.data.create_time}}{{item.status==1 ? ' · 待审核':''}}{{item.data.author.car_list&&item.data.author.car_list.length?` · ${item.data.author.car_list.map(e => e.name).join('/')}`:''}}

    首页推荐 社区推荐 置顶推荐 精华
    NO.{{i+1}}热度 {{item.hot_total}}
    收录于周榜 TOP {{item.week_rank}} 收录于日榜 TOP {{item.day_rank}}
    视频文章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duration}}

    {{item.data.video.duration}}
    {{calculateAspectRatioFit(item.data.imgs_url[0].width,item.data.imgs_url[0].height).imgTag}}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price}} ¥{{item.data.original_price}} 包邮 分类/{{item.data.garage_category_name}} 状态/{{item.data.garage_condition_name}}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series.name}} {{item.data.model ? item.data.model.name : ''}}

    个人评分{{item.data.contents.fraction}}

    点评:

    {{item.data.title}}

    {{related.theme.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membernum}}人参与讨论

    参与讨论

    近期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