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了一次电,我似乎懂了蔚来为啥会每个季度亏50亿
文章

昨日,在太原找了一家蔚来的充电站充了一次电,让我对蔚来的运营能力产生了深深地怀疑。我开的是一辆小鹏X9,最高充电功率大概能到180KW左右。当我开车到了蔚来的充电站时候,发生了以下的事情:

1、先找到一个500KW的充电桩,发现充电线太短连不上充电口

这个500KW的超充桩,是在一个角落。它的充电线极短,我估计只有3米,只有车辆是左边充电口的才能充得到。只要是右边充电口的车辆都没法充电。我试了几次都不行,够不着。

我当时就感慨:这么短的充电线肯定会影响这台车的充电收入的。蔚来的人看不到这会影响充电收入么?而其后台人员,就不会从数据中看出这个充电桩的收益异常低么?或者说,蔚来是故意设计这么短的充电线,把这台超级充电桩留给蔚来自己的车么?那么为什么不和理想5C充电桩一样通过软件协议来限制呢?毕竟绝大多数充电不紧张时候,这台充电桩是可以留给其他车辆充电的。

2、200KW的充电桩,充电功率提升太慢

放弃了500KW充电桩之后,我找了旁边的一个200KW的充电桩,心想我这车最高充电功率也就是180KW,200KW的桩也是绰绰有余。

可是,等我连接好,开始充电之后,发现功率只有90KW,持续了几分钟之后,我本来计划20多分钟就可以充好,结果现在显示需要45分钟。这一下子让我着急了不少。之后发现其功率开始慢慢提升了,过了几分钟提升到了150KW,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我车辆的充电上限。

我不清楚蔚来充电桩的功率提升算法具体是如何设计的,但是以我充其它家的充电桩情况,一般都是:充电之后,很快就提升到最高功率,然后一直保持到80%,再开始下降。而蔚来这种缓慢提升功率的方式,是为了更好保护电池么?从实际来看,拖慢了充电速度,减少了蔚来的单位时间内的充电收入。是否可以学习其他充电桩的方式呢?

3、又换到500KW的充电桩,车尾撞到了防护筒

就在我充电时候,旁边的另一个500KW充电桩空出来了。我想那就去试试看500KW充电桩是什么效果吧。然后我断掉原来充电,移车过去了。我看到那个车位地上有两个轮胎限位器,于是我就没注意看,径直往后倒,结果咣的一声。我下车看了一下才发现,由于X9车身较长,轮胎没到限位器,车尾已经碰到充电桩的防护筒了。

像这种安装限位器的,却又让车碰到后面防护筒的情况,我用X9一年多了,还是第一次碰到。我觉得首要责任是我自己,但是蔚来这个限位器安装也是有问题,但凡学习一下停车场的标准方法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4、细节里面也能省出来很多钱

充电中还有一个小细节,蔚来的充电桩在用微信扫码之后,必须发送短信才能连接充电,而特来电等其他家都可以选择快速验证手机号省去了发送短信。虽然每条短信没多少钱,但是每次充电蔚来都要发送一条短信,加起来也是很多很多钱的。这个短信发送费,蔚来不能想办法省掉么?

所以,充了一次蔚来的充电桩之后,我对蔚来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都产生了深深地怀疑。很多问题,都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一线负责人员,还是后台运营人员都应该都可以清楚看到。但是,这些问题为什么还一直存在呢?蔚来每个季度亏损50亿,除了战略原因,恐怕这些细节的跑冒滴漏也是不少的。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