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磊的小作文

新出行 CEO 贺磊个人车评、行业点评栏目,不定期更新!

动态来自:贺磊

《分析华为享界S9的前景竞争力》 最近国内核心媒体都在北京拍摄华为享界S9,而华为自己也开始了官方的享界S9的预热,余承东和微博CEO来去之间的互动,把产品内饰基本上都曝光了出来,这台车的产品细节和竞争力就基本明朗了,今天在新出行享界S9社区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1:这台车会是BBA们在中国遇到的最强竞品,暂时没有之一。 BBA们的最大利润金牛就是56E们,也是传统汽车用户觉得最稳固的后方基地,无论3系i3如何烂价,无论迈巴赫们如何没有货源,56E都是这几个品牌最有把握的大后方。之前看到这个的是蔚来,他用ET7来尝试性进攻过,但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品牌、产品力和纯电的受限,三个方面,现在华为来了。 2:享界S9在上面三个方面上,首先品牌力比蔚来强大很多,国民品牌甚至现在上升到民族的地位了,而且华为的品牌力受众和S9的用户受众基本完全契合,购买力是足够的,他们之前有很多都是BBA的客户,他们也一直期盼有一个智能化拉满的车型来替代,特别是一些商务和公务场所,开M9还是有一点不太合适。 3:产品力上: 现在进攻这波人的产品力必须符合一个大的原则就是外观足够保守,内在足够智能。 S9正是这个思路,外观看上去,特别是老余和来去之间在东莞的那台黑色加迈巴赫轮毂的配色,完全切中了这群人的心智,好看且不需要他们去习惯,完全就是他们从小到大一直以来认为的豪华车的样子。 内部,鸿蒙座舱+华为最新的ADS3.0拉满,加上大投影,余总后排的图中间非常明显的还有中央扶手放倒后的,奢华车常见的后排靠背冰箱的拉手,加上后排的零重力座椅,后排是可以完全躺倒,应该副驾运用了折叠的技术,加上最新的城区NOA和无人泊车等,都是56E会很羡慕的东西,华为德研所的空悬底盘魔毯等东西应该都配上了。 这台车首发的时候只有纯电,但余总也明确说过,增程也储备了,但估计前期产能也顾不上,等纯电开始出现疲态的时候,增程应该也会上,价格还能往下走一点点。一台商务行政轿车,感觉大家对续航应该要求没有SUV那么高,何况在S7上,华为的续航能力就是800以上了。 4:华为现在要解决的几个点: 一是渠道和服务的整合能力。 从新出行社区里智界S7车主的一些反馈来看,智界涉及到了华为、赛力斯(有些在赛力斯的用户中心)、奇瑞、中邮(华为汽车端的渠道商)四方的合作问题,服务还是有所欠缺,现在又来了一个北汽,这个急需尽快整合好。 二 就是产能和交付能力 这台车初期的大定海报,我是不担心的,但产能爬坡质量爬坡和终端的交付能力是考验这个新团队的时刻了。包含后期的增程跟进速度。 三 和傲界的华为版迈巴赫的协同 江淮合作的第一台车,也是一个大轿车,比S9更高端一点,据说现在品牌名字可能会变,到时候这两台豪华轿车如何平衡,也是一个考验老余的地方。 最后: 华为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于品牌和技术研发迭代能力,他们新切入一个市场,可能初期不太成功,但每一个产品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巨大的研发实力会把每一个对手拖垮,品牌力也相对高端,给了技术更多的发挥空间。 享界S9虽然产品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方向变化,但最终形成的产品力还是非常对位的,哪怕初期没有增程,也应该是一个让很多BBA车主们眼红的车,他们都有足够的眼界和信息获取能力,他们都对科技和民族品牌有自己的喜好,越来越多的S9和ET9这类产品,才能真正让他们心动。

2024-06-27
动态来自:贺磊

《雷军的心思和小米SUV的一些事》 这几天,小米第二台车代号MX11,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小米SUV开始密集的在媒体圈里曝光,011、219、220等代号的伪装车也频繁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图片和视频都有的情况下,我觉得不会是偶然,那就来聊聊这台车和对雷总的一些猜想: 1:现在小米SU7的订单和交付,包括进店都比较稳定,和之前比,热度都下来了比较多。有多地的小米的销售也和我说,期待官方能尽快有一些料出来,要不一线确实有冷淡的趋势。前一段小米SU7 Ultra在纽北的新闻出来,但显然这个离小米用户还是太远,只是自身研发实力的Flag,真正要让大家对小米量产车有兴趣的,还得是更亲民的版本。接下来新订单的交付周期都比较长了,确实需要新的信息增强大家继续等待的信心。 2:这次谍照车主要是在上海。这个符合小米汽车硬件的研发大多在上海的情况,主要是在上海浦东的区域,之前华为上海的对面。车辆还是重伪装,但图片角度都比较丰富,特别是正侧的谍照图,非常重要,可以看出整车的比例和姿态。 3:整台车的轿跑味道还是非常浓厚的,长前悬长L113的特征非常明显,B柱往后的空间并不充裕,后悬也比较短,整台车还是有明显的速度战斗感的。 4:大家容易联想到法拉利Purosangue,这也不怪大家,一台车一曝光的一瞬间,如果大家的联想都朝着一个方向,那说明确实有风格取向在的。这台车可以看出来,后排的空间应该还是够用的级别,头空会比SU7要好,但也不会是乐道那种完全家庭空间取向的车。 这台车的节奏我个人比较乐观,只要产能允许,今年年底曝光,明年一季度发布并开始交付也是可以期待的。 5:其实雷总在思考自己的前两台车的时候,应该是统一的思考: 大的原则,SU7和这台小米SUV应该是一致的,就是“守正出奇”。这两台车的开发周期也不是大家所想的前后交接班的模式,而是第二台车应该并没有比第一台车晚太多,虽然两台车的通用件不一定太多,但开发思路,总布置和整体的外形冻结,比例姿态等,应该都是在小米SU7卖爆前就定好了的,平台应该也是400+800的一个架构。 所以大家需要理解的是,雷总一定需要做一个高分的答卷,有把握的事情,开卖一天就卖光的事情他确实没想到,但确实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中国普罗大众都能接受的一个轿车外观是什么样的?小米的答卷和最后的订单,加上小米用户的调研都证明了这一点,第二台车也会沿袭类似的思路。无论汽车媒体圈如何评论这个外观,但在消费者眼中,这就是一个漂亮的车,而且他们愿意为这个漂亮而买单。 6:行业里的争议,雷总何尝不知道。 李田原不想做一台大家完全看不出任何车影子的车?道理大家都懂,但能一把卖10多订单的商业逻辑,只有少数人才懂。 我个人估计,这台SUV出来,依然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全行业第一,很多在SU7上的改进和迭代,小米华为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而商业上,依然会延续一开售就卖爆的情况,很多人以为第一台车消耗完米粉,第二台车小米就困难?这是一个误解。其实第一台车的非米粉比例就很高,特别是一些女性用户。 与其说小米的前两台车是消耗雷军这10多年积攒下的米粉,倒不如说这是雷军对中国汽车行业对用户需求的漠视的一种很粗暴的回击。到了第三台第四台车,你们肯定会看到更多的原创设计和技术,甚至小米风格的设计套路,也会有增程+纯电的产品丰富程度,到那个时候,雷军造车的全版图,才会向大家真正徐徐展开。 7:我反而觉得最近小米汽车软件上的OTA进度,比我想象中表现差。包括这一次比较拉垮的城市NOA的OTA大版本,新出行小米SU7社区的用户也在抱怨,一再推迟,包括车机的OTA进度,也不甚理想。软件本应该是小米的特质,更开放的态度和外界沟通,才能在软件上持续迭代,这一点蔚小理们已经驾熟就轻多了。 最后: 有时候刚入局者,确实有旁观者清的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需要极强的落地执行能力。汽车行业在最近短短几年时间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从一个用户需求完全漠视的时代来到了一个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从一个海外有什么车我们就卖什么的时代走到一个中国有什么功能外资品牌就跟什么功能的时代。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现在雷军小米的每一次产品和技术的讨论,每一次其他车企的拜访,每一次和媒体的交流,都会体现在未来的车型身上,以一个全行业消费品的思维造一个当年完全不面对消费者的汽车产品,这背后的思路值得很多还在跟风学直播学短视频的车企老板们多思量。

2024-06-24
动态来自:贺磊

《小鹏MONA M03是一台什么车?》 我第一次接触MONA是几年前,在疫情中间,滴滴团队的人联系我,让我在广州车展时间去做一次MONA的沟通会,那时候叫达芬奇项目组,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最终活动没成,风风雨雨到现在,很多变化,市场也有挺多的误解,在新出行这里聊一次: 1:MONA现在明确为一个系列了,不是一个独立品牌了,这个变化明显是今年发生的,因为之前小鹏的财报会上,明确说过是独立品牌的,所以小鹏很多的事情确实是在时刻变化中的,有一些料不代表不真,只是后面又变了,哪怕老板当面说过,变化对当今智能电动车极度内卷的环境也是正常的。 2:M03是这个系列第一台车,后面还有几台,为啥不直接叫03,我估计是区分轿车和SUV的考虑。这台车肯定不会有滴滴的版本,但后面的车会有,因为收购协议里当时说也有一些包销的部分,还涉及到股份的对赌。 3:接下来这台车就平替了P5了,和F57形成高低搭配的纯视觉智驾方案的两台先锋车。但是这台车明显是后进小鹏体系的,所以我估计视觉智驾方案的首发应该还是F57,这台M03的智驾需要一步步来。 4:虽然官方一直用20万以内这个词,但我坚信这台车会是15万以内的。性价比下的智能化才是这台车最大的优势,因为现在15万以下的车没有智能化真的能打的,有些人说15万以下的人根本不需要智能化?我并不这样认为,当年P5时机过早,且能力场景应用太少,且智能加价太多。 现在M03不同了,纯视觉下,硬件不需要加那么多钱就有满满的智能化,无论车机还是智驾,要加钱的智能化人人都犹豫,15万以内不要加钱的智能化真香! 但Mona的用户在智驾上要耐心等待,没那么快。何小鹏说的不无聊,我的理解也主要在于这里。 5:M03的其他方面是一个水桶车的思路,这也是之前滴滴达芬奇团队的初衷,你想想,他们团队做的第一台车,整车素质,后排空间和车机的酷炫,肯定也是类似于雷军的“守正出奇”。大家注意我拼接的图二,官图里给大家埋的彩蛋,你会有惊喜。 6:节奏比大家想的要慢一点,估计7月初一个线上的亮相,然后媒体推出外观的实拍和视频,后面有内饰动态试驾,最后我猜测9月一个上市即交付吧。我估计和F57的节奏会有一点点交织,后者会在接近20万区间,据说参数比P7都大。 小鹏明年的节奏我看新出行小鹏社区都已经爆料了,炸裂的大改款 800v的P7来袭,还有小改G6,一台主流SUV等。 何小鹏有一次说:今年我并不着急,做好该做的事情,打好基础,明年会是反击第一年,销量至少涨100%。 树木依靠同一片阳光成长,但每一颗树木都最终长成自己的样子。 嗯,我觉得有戏。

2024-06-21
动态来自:贺磊

《从必死到无敌 聊聊乐道用户对换电的理解》 换电这个东西,现在已经超越了“服务”,成为蔚来身上的第一大标签,我还记得,当年刚推出换电的时候,各大自媒体都写了文章,什么特斯拉当年尝试过换电,什么蔚来的钱都花在换电站了,什么中石化中石油的事情不应该一个车企来干。。。。。今天,乐道来了,我想聊聊,今天的用户,如何看换电: 1:新出行乐道社区做过乐道小定用户的调研,所有的决策因素里,换电补能体系排名第一,且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因素,成为几乎所有用户倾向于乐道这台车的最大原因。乐道官方自己也做过调研,这个数据也高得惊人。 2:我身边有3个定了乐道的很熟悉的朋友(1线2个,2线1个),我都分别问了一下,都是因为有换电而决定要买乐道,而且他们都不是蔚来的用户,都没用过换电。我也很好奇,你们都没用过,怎么就这么肯定呢?他们都觉得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身边确实有不少的换电站,3分钟换电的宣传一直在他们耳边萦绕,他们就觉得这个肯定可以解决补能的问题。 3:高速和出游的补能是他们的另一个痛点,这个哪怕800V或者家充的人都没办法,他们又不是很想买增程的车,他们一般会搜索老家和定居点之间的换电站布局,看到没问题就信心更足了。 4:从当年的人人喊打,每个人都觉得换电会拖死蔚来,到现在成为买乐道的最大理由,这个变化我确实没太想到。 我之前的想法是,乐道的用户是20多万,这是蔚来从来没涉及过的群体,他们对换电大多不了解,更没有实际体验过,估计要通过一定的销量来带动这个群体。没想到,这个人群完全不需要,甚至对换电的优势过于乐观了,对节假日换电站的排队,对高速上的一些排队也没有心理预期。 5:回过头来看乐道的成功秘籍。 两个点很关键:三四线城市的换电站提前布局,哪怕没订单。二是首发权益里,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月送1-2张免费换电券,让大家体验起来。 就怕乐道的补能体系还是蔚来的套路,优先建有订单的地区。 但乐道的套路我觉得应该不一样,应该优先建空白的地区,越多空白的地区,越多三四线城市有换电站了,就有希望冲订单,哪怕还没店。 上次新出行乐道社区的调研也表明,哪怕在中东部地区,还有很多县市(除去高速服务区)没有一个换电站的,这种覆盖率的提升对乐道就很重要了,因为乐道用户更下沉,加上20万价位的用户,他们家充的比例更低。

2024-06-17
动态来自:贺磊

《点评阿维塔07首发内饰》 阿维塔07这是怎么个回事?以下犯上呀??07的这套内饰看着比大哥阿维塔11强很多呀!在新出行APP阿维塔07社区点评一下: 1:整体风格偏豪华,碾压11,实用性也比12强。走的是国人比较认可的奔驰宝马那种经典豪华,和阿维塔之前11、12上那种科技豪华,特别12门板上类似蔚来的那种科技简约风完全不同了,看来阿维塔的设计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2:而且看上去后排控制按键上,通风加热按摩都有,还可以调节后排靠背角度,遮阳帘。后排的中央扶手,类似于理想L7那种,宽大厚重,用了头枕做垫,且带屏幕调节,显得豪华高档。 3:从门板上的音响来看,这次阿维塔07的音响肯定是一个重要亮点,又是英国之宝,扬声器估计25那套了,前排头枕非常大,估计头枕音响也会有,车窗开关按键也放车门了,这次亲民科学了很多,不那么另类了。 4:后排地板纯平,只有两个出风口和网兜,这里比较简约。 5:有电子后视镜,估计是一个选配且没太多人选的东西, 6:这套香槟金拼白色的颜色真的是无敌了,而且很多车内的镀铬也用了这个金色,整车的豪华感非常足。这套座椅看上去不错,这个打孔有点特别,整车内饰大量软包,很奔驰宝马的那种风格。 这台车又主打增程,又肯定比阿维塔11要便宜,这台车竞争力一下子就起来了呀! 华为鸿蒙车机+华为ADS+阿维塔的外观设计,现在又加这么猛的内饰,加增程,如果最后有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你觉得这车能成吗? 只要长安官方需要一个爆款,那07这台车应该问题不大,给一个长安经常用到的超低价格。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11和12的老用户如何安抚,至于和11的销量竞争,不用担心,1+1大于1.5就行!

2024-06-17
动态来自:贺磊

《奔驰车的智驾现在到底怎么水平,奔驰的新能源车适合哪些人?》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体验奔驰新款E350eL 这台奔驰的E级插混轿车,包括一些长途和市区,前排和后排的感受都有一些,我觉得很多估计是普通用户,特别是新出行的用户不太了解,甚至很大误解的,我想今天详细和大家说说,主要是智驾和新能源两个方面: 1:先说智驾。 奔驰现在的这套NPA智驾,一个字评价就是“稳”,稳如老狗。 这个评价适用于高速上,城区暂时就没有了。在高速上,广深这边的高速都会提示(图1)可以打开导航辅助驾驶,你按了后,就可以了,可以自动变道,而且这个变道深得我心,没有问界赛力斯小鹏那么频繁,比较保守型,和我人驾的变道频率比较像,弯道和大曲率的表现都很稳,特别是方向盘,完全没有任何的细碎动作,让人很安心,我广深的高速开下来,基本上主道上没有什么接管,对于一些只在高速主道上有智驾需要的人来说,完全够用了,大大减轻疲劳。一个小细节,就是方向盘的监测做得很好,我手轻扶方向盘,全程下来,不会有任何提示或者其他的,但其他品牌经常有一些误提醒。 2:智驾上的缺陷确实就是人机交互界面,和新势力们差距比较大,我是媒体,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不断的研究,可以弄清很多细节,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估计智驾的一些人机界面比较难理解,还有一个就是智驾的退出,并没有太强烈的提示,一个图形而已,这个大家需要注意。坚持一个主道使用的原则就好了。 3:这台车的优势点还是奔驰的优势项目。 比如一坐进来的豪华内饰,特别是氛围灯项目,其实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学习奔驰的氛围灯,但大家学得都不到位,我举一个小例子,奔驰在后排的座椅后面,还有一圈金属感很强的装饰,并在这条装饰下布置了氛围灯,环抱的效果绝佳。现在其他车企顶多就是前排中控台搞一下,副仪表台和四个门搞一下,就没了,水平差很远。 4:这台车可以纯电106公里,WLTC的,但后排的坐姿非常不错,大家可以看图3,我的大腿基本上完完全全被座椅承托住了,这个对于一个后排座椅来说非常重要。还有一个就是前排驾驶位的座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开不同的试驾车往返广深,大部分的新势力的车,我上车就在调座椅,100多公里开完了,我座椅还是觉得没调好。奔驰的座椅让你忘记了这个东西,开完后突然发现,座椅的存在感很低,100多公里高速开完了都,开车的时候都忘记了去体验或者评测一下它。 5:奔驰的新能源车适合哪些人? 我觉得适合重视品牌,重视基础乘坐体验,喜欢Old Money风格的人。这群人之前买奔驰的新能源车,总担心冤大头,智驾太落后,其实我体验后发现,智驾对这群人来说,完全够用了,你给他一个最新的城区华为NOA,他们也不会用的,他们需要的现在奔驰智驾完全能提供。 而他们重视的品牌,LOGO出去客户和朋友都认识并认可,座椅舒服,音响有保证,NVH表现不错,这些奔驰本身就能做到。 现在奔驰新能源车需要加强的,我觉得反而是智能座舱,也就是车机,最急迫的是两个点:一 是分屏。其实现在功能都有,导航,QQ音乐啥的,但没有分屏,你导航就全屏,界面超级酷炫,@伟健 的视频里有。但你又要听歌又要导航,就很麻烦了。 二是语音,现在的语音比较弱,范围少,而且我发现它不能执行的功能,每次都会说自己没听清要你再手一遍,结果还是不行。 这两个搞好了,基本就是完全可以了,对这个群体来说。 最后: 接下来奔驰的第二代EQ系列的车,包括EQS,迈巴赫系列的纯电,包括奔驰的PHEV车型,都会陆续的上了,产品还是明显的进步,特别是800V平台之后的MMA车型,我觉得大家误解的智驾,其实奔驰现在就做得不错,在高速上,也覆盖了他的群体的最常用范围,城区的英伟达的吴新宙也在努力做。但座舱上的差距,还需要加速努力! 奔驰现在的新能源车,其实钟情这个品牌的人,是可以入的,特别是性价比超级出色的时候!如果是智能科技先锋人群,那就还是看华为小鹏蔚来理想们吧。

2024-06-11
动态来自:贺磊

《下周三全球首发的领克371的一些事》 其实我一直在问自己和新出行领克371社区的一些核心网友,你们一直在等领克的第一台纯电车,是为什么?很多人知道,这个等待其实在若干年前,就应该有答案,但极氪的出现让这个答案晚了几年到达,而在这几年中,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而领克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停止,这两条线有平行,也偶尔交织,今天想和新出行371社区的朋友们深入聊聊这台车: 1:领克为什么还要做一台纯电车? 领克其实现在EMP的发展非常不错,之前的领克在新能源上一直没找到节奏,做了EMF的油电混动,之前还有之前非EMP的一些插混,都很不成功。而且领克做新能源车有一个天生的难点就是人设的统一,领克人人都知道是一个运动品牌,做了这么多年的TCR,得了这么多冠军,大马力03++,这些东西在普通人看来和0排放的纯电,都是天生对立冲突的。 但领克的高层越来越意识到,在中国,如果你不全面转型新能源,这个品牌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哪怕卖燃油车都没出路。这个决心一下后,后面的技术路线就很清晰了,燃油防守,EMP作为核心基础,纯电作为先锋,现在的领克销售公司也是分为这3个大的版块的,领克的渠道也分为传统和新能源两个网络了,新能源渠道里只有EMP和纯电,比例未来慢慢调整。 2:371的到来。 很多年前,林杰悄悄的给我看了一张图,说领克未来的车大概是这个设计风格,你觉得行不行?其实这就是大家后面看到的THE NEXT DAY概念车的设计风格,这个设计语言是瑞典人专门给领克新能源而设计的方向,大家现在最熟悉的就是“破晓之光”的日行灯,非常犀利且非常具有品牌辨识度,也和极氪路特斯这些车完完全全的区分开来,现在大家看到两个大叉子,成为0708之后,领克纯电最大的标志性前脸风格。 作为一个后来者,371的很多数据都会有后发优势,包括尺寸包括一些技术的运用,包括一些北欧味道更浓的内饰风格细节,都会让领克粉们觉得,等了这么久的领克纯电,果然还是他们心里想要的那种感觉,是原汁原味的领克EV。在哥德堡的吉利建筑,李书福开创性的用金木水火土来命名五栋大楼,设计中心是一个黑色的楼(图片一),里面有一层是领克设计,有一层是极氪的设计,物理上是完全分开的,我当时也是在这里看到了领克08和一些其他的车型。 12日,应该就可以揭晓,这台车和001到底有没有关联,和路特斯到底有哪些关联。 最后: 今天的信息其实并不多能说的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新出行@飞机先生 马上就要出发,远赴瑞典参加371这台车的全球首秀,12日在哥德堡发布,他这几天其实也和这台车的工程师们泡在一起,到时候这个社区也会独家发很多这台车的信息,大家可以随时关注,也可以随时艾特他,提出你们的问题。 领克的第一台纯电车,是值得你这么久的等待的!

2024-06-05
动态来自:贺磊

《哪吒的张勇一些事儿》 早上看到一苒说张勇总的一条微博,也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他确实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和现在的很多车企老板不一样,但很多人又对他不是太了解,我想在这里聊几句,试图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勇总: 1:我和张勇的认识始于北汽新能源,那时候他在北汽新能源负责营销等事务,那时候北汽新能源是真的火,地位堪比现在的蔚小理吧,当年的EC180小国民车,EU系列的网约车都雄霸国内市场,常年的头几名。我和他开了几次沟通会,感觉人很接地气,说话很实在,不打官腔。 2:真正的接触,其实还是他做合众汽车之后,当时他们的办公室在虹桥机场边上,走路都能去机场的那种,我去过他办公室几次,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办公室,就一个办公桌,前面一个小圆桌,就没什么空间了,我这辈子见过有独立办公室的CEO里最小的。 3:后面很多次的看车和沟通会和他接触得比较多,他是一个有鲜明个人性格的人,而且不喜欢跟随,有一次在北京看车(哪吒的设计中心在北京),我吃饭的时候提出来,哪吒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电动轿车,走走TO B的路线,他说他们不会,当时很多人走这个路线,他们会坚决的做科技平权的家用车,包括一些小众一点的车型,后面的GT等。有时候他确实很固执,包括早期哪吒S上的一些物理按键的取消,后面又给加回来一些,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拉得下面去改,而不是那种端着不改的老板。面子观没那么重,他自己也经常直播里说他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东西都在学习。 4:哪吒的很多东西都是做了再说,比如他们和宁德的深入合作,我知道好几年了,宁德一些最新的技术首发其实是在哪吒身上,包括他们在座舱和纯电平台山海的一些自主研发,所以很多人把他们和零跑归一类,这两家公司确实有点像,包括公司的一些气质和擅长优势点,两家公司甚至距离都比较近,一个桐乡一个杭州。 从传统车企出来的老板,做新势力的,基本都失败了。 威马、天际、爱驰等,他们都认为自己脱离了传统车企,可以大干一场的时候,其实他们失去的就是自己的最大优势,张勇到现在为止,还算成功,哪吒也有自己的基盘用户,陈朝华最近也去了。 改名的事情他们也问过我,我的建议是:品牌名一定不要改,但车系名称一定得改! 虽然我很不喜欢周鸿祎这个人,但哪吒对流量的渴求我是理解的,也确实会带来一些效果,哪吒L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车,特别是顶配。 希望哪吒越来越好!

2024-06-04
动态来自:贺磊

《和小米汽车副总裁聊天后的所得和所思》 昨天小米汽车副总裁,也是老朋友李肖爽来新出行了,我们聊了整整3个多小时,甚至错过了午餐时间,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密集的和我输出小米汽车从3个人开始,3年内的很多造车故事,我收获挺大,也想独家在新出行小米SU7社区里和各位兄弟们分享: 1:我昨天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小米SU7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真正的特斯拉Model 3的竞争者,方方面面都是非常对标的一个对手,而且都有实力去对标的一个对手。可能短期内,有且只有这一台车这么接近这个对手了,除非华为正式宣布造车,而不是什么奇瑞合作。 2:真的两者很多地方都非常像,特斯拉有先发优势,小米后来者有参数超越的优势,两台车的优点优势方向缺点,都非常像。雷军和小米的流量优势,这台车的价值取向,供应链和成本上的努力,包括接下来V8S上的这些努力,一切都太像了,甚至包括接下来的第二台车的思路。 有一个地方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台车其实都是属于数据参数还比较大,当然SU7更大,532的车,但其实视觉上并不特别显大感觉你很难驾驭很难停车的那种,女性用户对这个特别看重,不是那种她们看到就很排斥的那种大车,参数大但视觉显小,这个其实也有技巧。 3:设计的一些借鉴之处,是我们昨天交流最激烈最火星撞地球的地方,当时的场面很火爆。 从订单上看,直到现在还有4000的周锁单,说明普通消费者真的是不在意,完全和汽车媒体人的思维不一样。用户喜欢的不行,特别是女性用户,而且有一个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台车女性40%,这都是原来小米基盘用户不具备的特征,意思就是这台车受欢迎的人群其实是超出了大家预想的小米的粉丝基盘圈的。而不是像大家想的,只是小米粉丝在买这台车。当满大街的女孩开着SU7的时候,就如同满大街的女孩开着Model 3的时候,你能说这些女孩对马斯克有多了解多粉吗?她们喜欢的只是这台车而已其实。 4:肖爽和我说了很多设计师背后的思考,包括有一些小故事。比如大灯很多人说像迈凯伦,其实他们也是做了以后有人提出来的,他们的初衷是不能做同质化的眯眯眼,而在这个比例的轿跑车上,这个大灯是最合适的。他们当时也考虑,会不会有人说要不要改,但考虑迈凯伦离SU7还是比较远,也小众,最终坚持下来了。包括内饰里的方向盘和实体按钮等,背后其实都是有很多的考量。 5:我个人觉得,雷总一个思维主导了整体小米前两台车的方向:“首战即决战” 这意味着,这台车所有的地方都需要考虑周全,不容有任何的冒险和失误。比如为什么要有启动按钮,那因为这台车要有最大的用户受众,包括保守型燃油车用户,人生第一台电动车的用户,如果是其他新势力,他们没有这个顾虑,他们觉得新鲜用户足够多了。但雷军要的是首战必爆。 最终结果也证明了雷军的正确,如果今年真的交付12万台,我只能说,这是任何一个最乐观的预测都没有设想过的成绩。 6:有一些配置为什么没有?比如座椅按摩。 肖爽当时是负责产规,后来负责供应链,他最清楚背后的故事。这台车最早的对标设计是Model 3 小鹏P7 比亚迪汉,这些车当时其实都没有按摩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取向是这台车是一个驾驶者之车,所有配置选择的时候取了这三台车的最大公约数,在这个基础上加小米的独特配置,那就是符合小米“科技,生态,驾驶者之车”的方向的配置,会优先加,所以类似按摩这种没有,反而奔驰大G的那种转向主动支撑是有的,我觉得@孙维放 他们的思考也是有取舍的。 最后: 很多汽车爱好者和媒体人,喜欢小米的操控和驾驶乐趣,但对这台车的外观设计并不是特别买单,这个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是这个国家所有人的想法和观点,车是买给普通人的。 而且一台车的设计和风格,是需要跑在路上,路上越来越多的销量给人形成的,而一个全新汽车品牌的设计风格,也远远不是一台车能形成的,需要3-4台甚至更多的车后,慢慢沉淀下来,最终形成品牌的特征和家族DNA,海外那些品牌也都是如此。 给小米汽车多一些时间,给李田原多一些尊重,我相信小米汽车会一步步给大家留下更多的印记,包括汽车设计上。 我曾经当面问雷总,蔚小理现在都有自己的特征词了,那小米是什么? 他坚定的回答:“科技、生态、驾驶”。 这是小米汽车的努力方向,也是他们产品以后一直会坚持的理念吧,迎合不了所有人,只能和同好者并肩前行。接下来小米汽车也会和新出行小米社区建立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很多用户运营的东西都会互通合作,也欢迎更多的小米车主来分享你们长途开SU7后的感受,每一个分享我们都会有奖励 @阿鑫 负责发放! 每次和小米的高层交流,都感觉收获很多,很多外面人看不到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是复杂的思考和大量数据的支撑,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 当你看到老虎的时候,老虎已经凝视你100次了。”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