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写在小米上市一周年后。 281天,25619公里,我选择了卖车,当我将SU7 Pro钥匙交给下任车主时,这段数字背后承载的不仅是里程表上的刻度,更是人生第一台车特有的成长印记——作为我的首台车,它用九个月时光教会我:车从来不只是交通工具。 ◆ 理性主义者的换车逻辑 先聊聊为什么要卖车?原因有三: 1 用车场景锐减:因为工作变动,我的车从通勤利器成了'周末限定',用车时间大大减少。 2 价值兑换的窗口期:到目前为止SU7的保值率还很亮眼,尤其是我这台24年4月权益Pro的含金量,上市价格24.59万,但现在同样的配置选装下来得26万,还得等车40周+,这两点就让SU7的保值率远超其他车型,所以现在出手对我而已也是最合适的阶段。 3 新车技术迭代的吸引:当初买SU7时400V就是其中一个遗憾,时间来到2025年,800V、新的智驾芯片、座舱内一些新的硬件形态(PHUD),都在吸引着我换车,想去体验更新的东西。 (还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布熙 的怂恿哈哈哈) ◆ 对小米汽车的一些思考 9个月的时间,su7跟我一起走过了2.5w公里,这里面有超过1.6万公里都是用智驾开的,在很多车主看来SU7的智驾不好用,不敢用,但我恰恰相反,这也回想起最早购买SU7的原因之一——可以跟随一个品牌成长的过程,见证他变好的过程。 这个因素是我当初买SU7最重要的原因,再回看过去9个月小米的表现,他也确实成长起来了,但还不够,SU7的阶段性成功印证了'米粉经济学'和“雷总个人魅力”的破圈能力。但需要清醒认知的是,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来都是马拉松而非百米赛跑。第一款车的成功远远不够,小米需要用产品矩阵证明:爆品战略不是孤例,而是体系化能力的必然产出,这也让我更期待YU7的表现。 ◆ 第一台车带来的感性思考 他陪我走过中国南北,带我体验了一种有车之后无限充满自由 想走就走的全新生活,也让我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走进了解了一些新的领域。 第一台车,也许就像初恋,总是会带有一些特殊的含义。至今我还记得:23年底,第一次看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画面、24年1月听闻SU7实车来到深圳,趁着午休果断去看车时第一次触摸到实车激动的心情、24年3月28号坐在家里拉上家人一起看SU7上市发布会,随后激情锁单拿下人生第一台车的兴奋劲、也还记得第一次萌生了卖车的想法后,从能用智驾就用转向“我想自己开”想要更多的感受这台车的心态变化。 也许上面这些情感,只会是人生中第一台车才能带来的吧~
最后编辑于 · 2025-04-01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