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y

jimy
2周年勋章
2周年勋章

使用新出行2周年啦!

200天签到勋章
200天签到勋章

连续签到200天勋章奖励

关注2 粉丝3 获赞4900

  • 加入黑名单
  • 创作成就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投票
  • 个人信息
  • 门店优惠
  • 全部
  • 动态· {{circleNum.ins_num}}
  • 文章· {{circleNum.article_num}}
  • 视频· {{circleNum.video_num}}
  • 点评· {{circleNum.remark_num}}
  • 闲置· {{circleNum.sale_num}}
  • 全部
  • {{item.name}}·{{item.contentNum}}

优惠活动

抵扣券

权益礼包

哄蒙智行没做车之前,根本没几个车企吹智驾的,智驾也没那么大声量,哄蒙智行和小康狼狈为奸勾搭在一起后,靠抄理想起家,自己和理想没什么特殊的卖点,只有一个靠华为海量人力堆出来的智驾,然后大嘴就天天吹智驾,搞得车圈乌烟瘴气的,一幅买车必须看智驾,没智驾好像就不能买车的模样

jimy 点赞 2

转发一下国标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对汽车驾驶自动化各项功能的分类。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0级到5级,0-2级为“驾驶辅助”,3-5级为“自动驾驶” 0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可感知环境,并提供提示信息或短暂介入车辆控制以辅助驾驶员避险(如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抑制等紧急情况下提供的辅助功能) 1级驾驶自动化,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或操作(如车道居中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 2级驾驶自动化,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或操作。 3级驾驶自动化,动态驾驶任务后援用户以适当的方式执行接管。 4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发出介入请求时,用户可不作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 5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发出介入请求时,用户可不作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 以上全是国标的内容。 国标已经非常明确的说了车道居中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属于车辆驾驶自动化技术。 国标中没有“智驾”这个概念,所以0-2级算不算智驾,1级驾驶自动化计算算不算智驾,国标没有说。 但是我认为“智驾”无非狭义广义两种情况,狭义的智驾只包含3-5级驾驶自动化,按这个标准当前所有车都不是智驾车。 广义的智驾,0-5级驾驶自动化都算,按这个标准,智驾早已经普及了。 至于某些群体认为的“有NOA功能才算智驾”,只是某个群体自以为的,没有依据。

jimy 点赞 2

所有国产智驾都不具备智驾水平,因为他们是敲代码抄袭fsdv11的,这是2022年马斯克在ai day开源的技术框架。而fsd从v12开始就弃用那一套方案了,所有代码从零开始塑造。目前没有开源v12版本。特斯拉工程师表示,过往的底层框架不足以应付复杂的视频画面,反映会不及时。而v12开始,特斯拉fsd能毫秒级处理1280p分辨率的全车视频。 特斯拉不升级摄像头是因为高清的画面会让智驾反映有延迟,延迟一毫米都可能要人命

jimy 点赞 3 评论 2

在智能驾驶这件事情上,小米公司在技术上是积极跟进,但是在使用上可以算是最保守的。小米公司一直坚持宣传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提醒车主要安全文明驾驶。 而最近这起事故,就是司机错误的危险的使用汽车造成的。小米汽车顶尖的安全性,也挽救不了作死车主的命。安全不是绝对的,小米公司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这时候,有博主还要带节奏,说什么“智驾和智驾是不一样的”,那小米公司真要感谢这些博主,赶紧让这些迷信智驾的人远离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从来没有把智能辅助驾驶当成卖点,也不需要那些迷信智驾的车主。 这些迷信智驾的车主,谁爱要谁要,反正小米公司是不想要的,小米公司也不差这点销量。 这些博主,最近可要努力呀,赶紧黑小米的智驾,赶紧带节奏,把这些祸害都转移到其他品牌上去。 把这些祸害带走以后,以后小米汽车的发展会更加顺利。

jimy 点赞 3 评论 1

钛3的发布本身是比亚迪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但其背后折射出公司面临的深层挑战:如何在维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实现品牌高端化、如何平衡产品扩张与资源效率、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能力。若比亚迪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钛3可能成为“车海战术”反噬的又一例证,而非扭转颓势的关键。因此,钛3的发布更多是无奈之举

jimy 点赞 2

第一,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未来基础设施逐渐破败是不可避免的,能维持较好维护的恐怕只有大都市群,叠加上大陆恐怖的人口密度,未来恐怕是,充电桩不损坏就排队。 第二,第一款量产电车应该是2012年的Model S,实际上当时特斯拉没有产能,购买的大多是大企业CEO、民主党、绿党、气候变化支持者,zz意义较强,商业价值比较弱。2016年特斯拉因为产能爬破失败,一度濒临破产,全靠马斯克个人魅力拉投资。2020年之后上海超级工厂投产,电车才真正意义开始大规模量产。也就是说,所谓的新能源电车开始大规模量产普及不过四五年,技术路线是否可靠,还有待验证。 第三,电车的维修全靠车厂,消费者被绑架。据小红书看到的很多消息,比亚迪保养都经常出现预约排满的情况,目前比亚迪一月几万辆车的出货量,产品还都在青壮年,未来会怎样,还无法确定。 最后,根据“它们鼓励的你一定要坚决不做”原则,选择油车可能没有受益,但基本不会被害,总是没错的。

jimy 点赞 2

华为做汽车的原因,华为高管自己都已经说了。被制裁以后,手机业务前景不明,华为必须要找新的利润来源。当时华为营收下降,整体亏损,必须赚快钱,做那些能快速盈利的业务,来帮助集团整体扭亏。这就是华为“不造车”的背景。 华为选择智驾作为突破口,选择和车厂合作造车,原因就是“投入低、来钱快”。至于什么扶持汽车工业、国家任务之类,都是higo瞎编的。被制裁后华为自身生存都是问题,国家怎么还会给华为任务。 而小米造车的事情雷军也说了。华为被制裁后,小米也意识到风险了,手机行业太依赖先进制程的芯片了,于是小米选择做汽车。但是小米没有被制裁,所以小米做汽车可以更从容一些,不像华为那样需要急着赚钱。小米是把汽车作为一个长期业务来做,目标至少是全球前五。 小米在汽车上的打法更传统一些,机械性能,刷圈,这都是为进入全球市场做准备的。像华为那样拿智驾做宣传,也就在中国吃得快,在全球没戏。 欧美那边汽车工业历史很长。中国企业如果不在欧美企业擅长的领域和欧美企业一较高下,是得不到认可的。这就像外国队踢赢了国足,中国人不会记得。但是要是外国队打赢了国乒、国家跳水队,中国人就会记得很清楚。 华为选择了欧美车企不擅长的智能驾驶,小米选择欧美车企擅长的性能,这是两家企业的处境不同,目标不同,所以选择也不同。

jimy 点赞 4 评论 1

仰望U7的售价已经把其他高端品牌的豪华车的脸都快打歪了!曾经百万元高不可攀的仰望居然六十多万就能买到了,而且仰望并不像尊界还有蔚来ET9那样只是售价高端,技术里子更是深不见底,仰望真是带头把价格战扩展到高端豪华领域了! 今晚仰望U7的发布会我是全程观看了,这个价格想必大家应该都买得起吧,给没看发布会的准车主们介绍一下仰望U7到底豪华在哪里。 整场发布会满满的全都是比亚迪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全是实打实的技术,一点虚的都不带玩的,易四方技术带来的一千三百多匹的马力以及2.9秒的百公里时速,像什么全地形原地掉头,高速爆胎稳行,平行横移泊车这些对易四方来说更是小case,更重磅的是搭载了全球首款智能悬架车身控制系统—云辇-Z!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项技术的含金量,这本来都是应用在航母弹射系统和磁悬浮列车上的技术,这个技术的应用也代表着全球新能源车从原来的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转变为增加了一个电悬架的四电时代! 一般选择豪华车的车主最看重的就是乘坐体验,仰望最擅长的就是稳和安全,云辇-Z能让你前路从此无坎坷,它的一些技术参数就不一一罗列,总计一下就是云辇Z能让仰望U7在面对颠簸坑洼路段时,不需要预瞄直接就能调整到适应路况的姿态,让车内完全感受不到路面的颠簸坑洼!安全也是仰望U7非常夸张的一个点,凭借易四方四轮独立扭矩矢量控制技术,可对四个车轮进行毫秒级的独立控制,这样说大家可能没什么直观感受,在现实中就是仰望U7可以做到时速100km被侧向追尾而在短时间内很快调整到正常的车身姿态,而且160km的时速下无论是同侧双轮还是对角双轮,仰望U7的姿态都没有任何变化,这就是仰望U7给你带来的满满安全感! 仰望U7在智驾系统上必然也是直接上到顶配的天神之眼A,交付及开通,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 作为豪华车,奢华有韵味的内饰更是必不可少,仰望U7比较运动的外观内饰设计的非常古典豪华,酒红和米白的拼接彰显出了独属于仰望的豪华感,内饰设计的就像一个艺术品。 仰望U7满屏的高端开创性技术真是为电车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不像只会拿圈速这种对日常使用体验完全没帮助的配置来说话的米7U,要是有这么多夸张的技术那发布会不得开三年啊,也不像是只会用价格来定义高端的蔚来ET9和尊界,甚至用调好距离的减速带和过坑不扬沙这种糊弄鬼的手段来说自己的悬架稳,仰望U7的电悬架让他们全都现出低端原形!

jimy 点赞 2 评论 1

赛力斯向问界m8的供应链发催货函,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在5月30日前把供应能力提高到900车付/天,哪个供应商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请在3月31日来重庆赛力斯说明情况!按照这个要求算,问界m8进入6月份后,每天的产能是900台,一个月就是2.7万台,这比巅峰时期的问界m7还要多。大家猜猜明天赛力斯能不能起飞?

jimy 点赞 2

混合感知一定是比纯视觉更好用,纯视觉,对机器来说,摄像头拍摄到的都是一些像素点,无法测距,靠AI模糊运算,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所以特斯拉在美国会有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故。融合感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多个信息源采集的信息综合计算,信息源一定比纯视觉可靠,但是依赖算法处理多个信息源采集的数据,华为靳玉志说,除了华为其他友商的算法不行,上了激光雷达但是不会利用激光雷达。 国内向来忽视软件算法,认为不是硬件不值钱,但是微软曾经靠卖软件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tiktok被制裁,美帝要求字节跳动出售算法,也被拒绝,可见算法的重要性。 华为ADS之所以遥遥领先,是有大量华为的软件工程师的努力付出,华为的研发投入和科研人员数量都比友商高一大截。有些人认为收集到的智驾数据越多智驾越强,但是前提是你的算法能跟得上,算法处理不了多个信息源收集到的数据,那这些数据就白费了。 【FSD落地,纯视觉VS激光雷达-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jimy 点赞 4

3月24日晚间,比亚迪(深市代码:002594)披露2024年年报。财报显示,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 报告期内,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6173.82亿元,同比增长27.70%;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1596.09亿元,同比增长34.60%。两项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45%和20.54%。 研发方面,比亚迪表示,集团作为创新型科技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约为542亿元,同比上升35.68%,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

jimy 点赞 3

今天刷抖音刷到了个起哥说车,就东北那二手车贩子。说了个载重参数,就是车的满载质量减去整备质量,就是这个车的最大载重,国标最低标准是375KG,我查了下,感觉挺吓人。 问界M9满载质量3010,整备质量2650,最大载重360KG,也就才720斤,也就能拉5个144斤的人???? 小米SU7满载质量2430,整备质量1980,最大载重450KG,可以可以; 蔚来ET5T满载质量2730,整备质量2245,最大载重485KG,NB; BYD汉DMI满载质量2285,整备质量1910,最大载重375KG,??? BYD宋DMI满载质量2205,整备质量1830,最大载重375KG,???评论区说比亚迪全系375?

jimy 点赞 6 评论 2
你已将对方拉黑,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试试换一个关键词搜索吧
已加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