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飞凡 R7 终于正式浮出水面。
今年随着四小龙逐渐出牌,30 万级大五座 SUV 也成为另一个竞争的聚焦点,小鹏 G9 、阿维塔 11 等车型陆续登场,并且市场还有蔚来 EC6 、特斯拉 Model Y 等车型,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市场不再是“堆料”的简单竞争,更需要考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人群定位的竞争,市场也正在被重塑。
作为飞凡汽车开启独立运营后的第一款车型,我们也为大家深度解读剖析飞凡 R7 ,看其能否成为纯电 SUV 市场的新黑马?
如果还没进新出行飞凡 R7 群的同学可以加微信「 xchuxing08」 回复「 飞凡 R7 」,而包括我、专业 KOL、专业编辑老师等也在群内,欢迎大家一起共享共创。
一、基础信息介绍
在与上汽共创下也保持有独立的运营能力下,飞凡 R7 在座舱、智驾等体系也将采用全新的模式,例如座舱系统不再采用供应商的拿来方案,而是采用自研方案,并且有自己的独立 RISING OS 系统,而智驾也是同理,所以这两者也会成为我们本次文章的重点。
首先我们回顾下 R7 的基础信息。从申报信息中我们看到目前飞凡会推出单电机后驱以及双电机四驱两个版本,均搭载永磁同步电机,其中单电机版本搭载 250kW 的驱动电机,双电机最大功率为 400kW (前 150kW 后 250kW ),最大扭矩为 700N·m,零百加速为 4.4s。
在续航能力上,R7 将会搭载 77 度以及 90度容量两种电池包,采用双层横置方案,垂直高度为 110mm,最大能量密度为185Wh/kg,最高续航为 642Km。
从此前申报信息看 R7 也会有换电版本,R7 也配备了 2.5分钟的快换技术,并且官方首次透露会建设像蔚来一样的换电站,但目前依旧未公布商业模式。
大家比较关注的悬架上此前也做了确认,R7 搭载的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悬架,没有配备空悬但是配备了四个减震器,供应商为天纳克品牌,减震器缸筒外径为 56mm,采用阀片结构设计,可以调节阻尼力变化,以此来提高舒适性。
值得注意的是 R7 搭载的减震器并非 CDC 电磁悬挂。
二、RISING OS ,飞凡上探的决心
作为飞凡独立运营后的一大变革,RISING OS 团队也正式切换自研方式,也是我们此次体验的重点,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体验的版本并非最终量产版本,工程师提到交付时还会基于此做优化改进。
多屏的优势是提升了横向的座舱营造,削弱了屏幕与屏幕之间的物理分割感,从过去由驾驶者主导的座舱衍生到了副驾,满足副驾乘客的娱乐、功能需求。
1、 Trinity 智能座舱:三屏+AR-HUD
飞凡 R7 座舱内置了一块 8155 芯片,由一体化封装的三联屏组成,其中中控屏采用的是 15.05 英寸的 OLED 屏,仪表屏以及副驾屏分别为 10.25 英寸以及 12.3 英寸,整体采用了和 EQS 类似的一体化封装设计,官方提到 R7 目前的三联屏是目前中国品牌车型中尺寸最大的,也就是对角线长度是最长的。
准确的来说,R7 其实是做了四屏的交互,另一个屏是来自前挡的华为 AR-HUD 。
在封装上,飞凡R7 采用 AGC 旭硝子龙迹玻璃,这种玻璃的材质相比普通钠钙玻璃会更加轻薄,同时强度能够提高六倍,这也确保了在碰撞事故中玻璃不会容易破裂,保护舱内乘客的安全。
当然这里的难点是如何将玻璃的“刚度”和 OLED 最好显示效果”结合在一起,这时候就需通过「全贴合工艺」。全贴合其实在智能手机已经屡见不鲜,但在汽车行业还没完全拓展开。
在全贴合工艺下,就可以完全取消玻璃与 OLED 屏之间的缝隙,让显示效果更为“沉浸”,提高画质效果,能够降低反射光提高光学透过率。官方也剧透了中控屏最薄的地方只有 3.5mm,同时具有 180 度的广角可视角度。
2、各个屏幕,有什么功能?
首先我们看到仪表盘,仪表盘主要集成了辅助驾驶车辆模型、行车信息、续航以及能耗等信息,并且可以结合 AR- HUD 一起使用。
从我们此次体验看,R7 对于车外环境模型渲染较为丰富,例如车辆朝向、行人以及雪糕筒都能完成识别,并且具备 3D 以及朝向识别,现阶段激光雷达还没有开启。
中控屏上共有两种壁纸状态,第一种壁纸桌面,另一种是传统的地图底图桌面。
中控屏集成了地图、多媒体娱乐、车控设置、互联生态等应用,在首页设计上,可以看到 R7 共划分了三个功能区,左侧为卡片区、底部为 dock 栏、右侧为地图,顶部为状态栏,往下滑可以唤出负一屏。
附加娱乐屏也集成了两套桌面,也是壁纸桌面以及常规桌面,在功能分区上左区卡片集成了多媒体卡片,包括壁纸、音乐以及视频等应用界面,在右侧则集成了小程序、导航以及副驾部分专属的车控界面。
在 AR-HUD 上,飞凡 R7 此次选择的是华为的 AR-HUD 方案,采用的是硅基液晶投影,极小的体积,更方便内嵌,视角为 13°x 5° 、1920*1080 的 分辨率,能够在前方 7.5 米位置呈现 70 寸大画幅显示区域,能够带来相比传统 W-HUD 更大、更远的成像。
在实际的观影效果上,AR-HUD 即使在阳光下观影效果也表现不错,屏幕尺寸虽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 70 寸的数字效果那么大,但还是保证了观影的效果。
但这次我们体验的 AR-HUD 还是一个初始版本状态,更多功能会持续迭代优化。
3、RISING OS 首次亮相
首先是 UI 设计,作为 RISING OS 的首次亮相,UI 设计也被推向了前台,长得好不好看呢?
亮点一:拟物化 UI 设计、支持壁纸桌面
从首页我们可以看到,RISING OS 采用了拟物化的设计风格,以线条传达所有功能信息,这也是目前主流的设计手法。
而这种“拟物”化的设计思路其实是贯穿整个设计的,例如我们在调节温度时,可以看到类似一个温度计一样的设计,并且还伴随有光影的变化。
而在仪表盘上还有自适应界面,根据环境变化有一套冷光以及暖光壁纸图,而不是采用大部分主流的简单的白天或者黑夜模式。
亮点二:Widget (桌面插件)自定义组件布局
作为 R7 的一个交互亮点,R7 能够支持 Widget (桌面插件)自定义组件布局。
比如地图、蓝牙、音乐、能耗等用户可以自由组合最后呈现在首页上,这个逻辑和问界 M5 的 smart dock 栏类似,只是目前可编辑的功能区还比较少。
目前 R7 支持地图、多媒体、小程序、蓝牙、能量以及行车记录仪等卡片的集成,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行排版。
另外卡片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直接隐藏的,直接左滑就能完成隐藏,例如我们在进入音乐界面后,可以直接让 Widget 隐藏,让我们的体验更为沉浸。
亮点三:可见即可点。
在进入车辆设置界面后,我们可以看到车机的三维模型,除了实现三维拖动,还能够实现可见即可点,比如可以直接通过车辆模型调节车门、车窗、车灯、后备箱等功能,模型拖拽也表现流畅。
在点击某个功能时,会直接跳转进相关的子菜单,提高我们调节功能的效率,并且降低我们的学习成本。
亮点四:多屏交互。
目前车内的中控屏、仪表屏、副驾屏以及 AR-HUD 四个屏都可以实现联动。 比如,中控屏与副驾屏通过拖拽的形式共享视频,中控屏也可以通过点击视频同步到 AR-HUD 。
当然主驾和副驾除了可以在中控屏一起看电影以外,也可以各自看不同电影。比如副驾可以通过爱奇艺看自己喜欢的视频,而主驾可以在中控屏上选择火山视频,或者将视频分享到 AR-HUD 观看。
比如副驾的屏幕还支持通过导航设置途径点并分享到其他三个屏,不会影响到主驾原有的导航。在用户启用导航时,导航信息将同步投放至 AR-HUD 以及仪表屏,实现多屏互通联动。
三、R7 首次动态试驾 有哪些惊喜?
R7 配备的是新一代 8 层 Hair-Pin 电机,采用的是直瀑式油冷技术,电机端部和芯部同时降温,电机最高效率逼近 97%,峰值性能持续时间提升约 30%-70%。
双电机四驱总功率为 400kW 、峰值扭矩为 700Nm,百公里加速 4.4s,在四驱模式下可以选择两个电机同时工作或者仅使用后轴电机使用,从而降低车辆的行驶能耗。
在这次短途试驾体验中,最为直观的是 R7 的底盘表现,无论是在驾驶位的前排还是后排,悬架在通过颠簸路面时都能迅速过滤,相应速度表现不错,不会出现过多的余震。
另外是悬架的支撑性,R7 配备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悬架,同时也配备了四个天纳克减震器。在提高速度过城市弯路时支撑性表现不错,能够给你很高的信心,具备有较强的侧向支撑性,在转向指向较为精准的情况,会大幅提高你的驾驶兴趣。
在舒适性方面,R7 的减震器配合弹簧偏心布置设计,在确保安全和舒适性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底盘的动态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R7 即使在运动模式下,转向力度也不会沉重,这点的调教与智己 L7 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一台 4.9 米长的 SUV 来说,开着不像是一台大车,反而会更为轻盈,更易掌控。
目前 R7 并没有采用目前常规的普通、运动等驾驶模式,而是仅仅集成了了三种驾驶模式,包括无极模式、超级节能模式以及雪地模式。
无极模式下,用户可以参与到整个驾驶状态的调节,例如动能回收调节上,R7 会采用一个能量条让用户自行调节,并且加速、转向、单踏板、转向手感等都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完成调节,超级节能也就是传统的节能模式,雪地模式主要应对雪地脱困等场景。
但是对于部分新手而言,可能更需要一个简单或者传统的标准、运动模式。
四、智能驾驶:首个量产 Luminar 车型
R7 将搭载飞凡汽车智驾方案 PP-CEM™ ,内置的是英伟达 Orin 芯片,共配备有 33 个传感,包括一个 Luminar 激光雷达、2个毫米波雷达、4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12 个摄像头 、1 个高精定位以及1 个 DMS 车内检测摄像头。
其中 Luminar 激光雷达采用了 1550 nm激光源,最远探测距离为 500 米,在 250 米范围内可检测反射率小于 10% 的物体,在中国市场 Luminar 也相继拿下了飞凡汽车、小马智行等订单,并且也会在在上汽总部所在地组建中国办公室。
目前业内主流的激光雷达波长为 905nm ,与人眼可见波长(380nm~760nm)相近,容易在人眼视网膜上聚焦成点,所以为保护人眼安全需要降低功率。
相比目前主流的 905nm 激光雷达,1550nm 激光雷达不在人眼可见波长内,可以大幅增大功率,在探测距离、恶劣天气等环境中与更高性能的表现,比如行车过程中路沿、施工围栏、雪糕筒等障碍物,甚至路面上的细小或者静止物体,根据飞凡汽车说法,PP-CEM™ 能够识别 140 米以外的可乐罐。
当然单凭激光雷达仍旧不够,目前 R7 可以实现像素级点云全融合算法,通过与其他传感器、高精地图的融合。
关于 PP-CEM™ 方案的具体细节,我们也会在成都车展中为大家揭秘。
五、外观与内饰回顾
目前飞凡 R7 共提供龙舌蓝、银翼紫、流光粉、云舒白、琥珀灰五种车身颜色,我们此次体验为主打色龙舌蓝。
R7 将继承新能源汽车设计融合的两个概念,一种是「可进化的智能感」另一种是新能源汽车的原生「美学」两个设计理念,其中智能感源生于可进化、成长的智能电动车,而由于没有发动机等传动机械,则可以把新智能汽车做创新,赋予更多大胆与形圆的姿态。
R7 是还原了早前 R-Aura Concept 概念车的设计,彼时概念车提出的也是“集智电驱力”的设计语言。
舍弃了大量的传动零部件后,R7 更考虑的是舱内空间布局以及更运动跨界的外边,这也是飞凡车型采用溜背 SUV 的原因,在下一款车型中也会加推轿车版。
R7 外观上采用的是宽肩、低姿态、宽体的设计,更呼应目前主流的运动形象,前脸也换装了全新的家族语言,在 MARVEL R 上的“环宇之光”设计理念升级为“ 环宇流光 ”的设计。
飞凡 R7 采用了分体式的车灯设计,上方为贯穿式日间行车灯,取消了概念车上的光纤纹理灯线,配合俯冲式的前脸姿态更具力量感。
底部为直列点阵式大灯,不是传统的日间行车灯,实则为晶钻大灯。
更巧妙的是用户可以通过选装升级为 七星激光大灯模组,上面三组为近光灯组,下四组为远光灯组,通过激光辅助模组作为远光灯 ,照明距离更远。
车身侧面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到飞凡 R7 的车身姿态。飞凡 R7 采用了 Coupe 式的轿跑 SUV 风格,在兼顾车内空间时也能营造运动 SUV 的姿态。
飞凡 R7 也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并且前排配备电动门和电吸门,但从体验看,由于后排车门没有配备电动门,但是按键布局在门板上方,用户开门没有像 ET7 布局在车内门把手方便,一按就可以直接推门。
在车尾部分,尾灯采用的是掠翼式贯穿尾灯,灯光造型也从概念车中进化而来,此外,飞凡 R7 的尾部 LOGO 也支持点亮。
内饰上除了三联屏布局, 内饰细节部分飞凡 R7 采用了双幅的真皮材质方向盘,并且方向盘下半部分均为打孔设计。此外,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为触控式交互,每次按下时都有震动反馈。
中控台上也采用了非隐藏式的出风口设计,利用镀铬包边,与一体化集成玻璃相得映彰。
内饰还有一个更具亮点的部分,也就是集成在扶手位置的 Touch Bar ,这个屏幕也在此次首次亮相,这里集成了主驾一键舒躺、360 全景影像、驾驶模式切换、智能场景切换(小憩模式、宠物模式、宿营模式以及尊享模式)、熄屏、静音六大功能。
座椅方面,飞凡 R7 采用了一体式的座椅样式,并且采用了 Nappa 材质的真皮进行包覆,同时 R7 座椅也采用了切割发泡技术,坐垫和靠背中部会偏向柔软,两侧增加硬度,增强支撑性。
目前前排座椅配备三档通风、加热以及八种模式的按摩功能,在副驾上还配备了电动腿托以加热脚垫。
六、乘坐空间
1、后排座椅尺寸
首先是座椅尺寸,我们此次除了测量座椅尺寸的长宽高以外,也加入了后排坐垫厚度的尺寸,让大家更为直观了解后排座椅情况。
其中:
- R7 后排坐垫厚度为 22cm , 座椅长宽高分别为 55 /132/ 33 cm ;
- Model Y 坐垫厚度为 16cm ,座椅长宽高分别为45/128/32cm;
- EC6 坐垫厚度为 18cm,座椅长宽高分别为49/ 135 / 33 cmm;
2、 乘坐表现
我们体验者的身高为 173cm,体重 74 Kg,体验者在前排将座椅调节至最低,同时调节一个合适的坐姿后我们衡量头部空间,在前排座椅不调整情况下衡量后排腿部空间、头部空间。
R7 的前排头部空间为 两拳+ ,后排头部空间为 两拳+,后排腿部空间为 两拳+; EC6前排头部空间为 两拳+,后排头部空间 两拳+ ;后排腿部空间也是 两拳+ 。
3、 后备箱空间
R7 后排座椅能够放倒,但无法实现完全纯平,具有一定的倾角。
以下为我们实测的数据:
七、总结
作为 30 万级纯电五座 SUV 的新手,R7 却更像是一台定位精准的“老手”。
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用户可能不再需要一台“堆料”的车型,但更偏爱于一台好开,同时具备个性化座舱、舒适性配置以及具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
R7 作为飞凡汽车独立运营后的首台车型,在座舱上飞凡切入了独立运营的团队,在背靠上汽资源下也加入了智能化的思考,例如 AR-HUD 以及三联屏交互体验等等。在智能驾驶上,R7 的步伐也更为大胆, 甚至是首个尝鲜的人,例如Luminar、Orin、4D 毫米波等。
目前 R7 将会在九月份正式上市,并且会在十月份开启交付,而在成都车展上我们也将会为大家带来更为详尽的 R7 智能驾驶相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