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文章
管理
飞机先生唠唠|今明年三款新车,理想开年财报还有哪些看点?
新出行原创 · 文章

在三家新势力阵容中,率先晒出 2022 年一季度财报「成绩单」的是理想。

我们看到供应链波动的加剧、疫情加剧让整个智能电动车行业多了一层不确定性。今天飞机先生唠唠是理想一季度财报背后,有哪些亮点。

新出行已建立相应的车型兴趣群,戳这里, 新出行理想 L9 社区同学们一起成长,目前我们有交流等群聊,欢迎新同学一起加入,可以扫码或添加微信「 xchuxing06」 回复「理想 L9 」,包括我、专业 KOL、专业编辑老师等也在群内和大家参与讨论!

一、开年的理想,盈利了吗?

2022 年理想第一季度的车辆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95.6 亿元,同比(2021 年一季度) 35.8 亿元增加 167.5%,环比去年四季度的 106.2 亿元减少 10.0%。

这一部分收入同比的提升是因为一季度交付车辆的增加,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同期的一季度 理想 ONE 交付量是 12579 辆,而今年一季度已经增加到 31716 辆,也就是过去一个整年,理想 ONE 单一产品销量依旧挺拔,算了下产品销量增长率 152.13%。

但环比 2021 年第四季度销量 35221 辆有 3505 辆的差距,这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春节假期的影响。

在接下来二季度预期里,理想预测二季度的交付指引为 21000-24000辆。

L9 原定在三季度交付可能因为疫情有了推迟的可能性。目前 4 月理想的交付量为 4167 辆,至少二季度到三季度理想还是需要 ONE 一台车作为指引,看看 ONE 在关键时期的后续发力。

理想在电话会议强调目前订单量充足,目前长三角新冠疫情影响有所缓解,整体较为乐观,认为生产设施能够很快恢复。

另外一个核心的数据是毛利率。

毛利率体现的是企业的赚钱能力,这一个数据也是理想在蔚小理三家中比较亮眼的数据。

回顾去年四季度的毛利率,理想的毛利是 22.3%、蔚来是 18.9%、小鹏是 12.5%。

今年一季度理想的毛利 22.6% ,同比增加 0.03% ,毛利率保持稳定。

这一部分得益于理想整车的定价以及供应链成本的控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那理想今年还亏钱不?

去年四季度理想已经是三个品牌中最有希望结束亏损长跑的,仅亏损 3.6 亿元,一季度过后,理想净亏损继续收窄,收窄到 1.77 亿万元。

当然有效止损并不代表着胜利,目前三家的情况看,还是“吃饭长身体”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而研发投入也会影响亏损。

2022 年第一季度理想的 研发费用 为 13.7亿元,同比去年的 5.145 亿元增加 167.0%,环比去年四季度的 12.3 亿元增加 11.7%,这也排除了理想“饿肚子”的嫌疑,而这一部分研发投入也比较明显,理想 L9 相关整车的研发、辅助驾驶以及座舱等也是一笔长期投入。

二、订单充足,但有一个最大风险

1、供应商的生产状况是最大风险

在电话会议上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提到目前长三角新冠疫情有所缓解,生产设施很快能够恢复,但目前的困难还是很严峻,包括供应商无法复工复产。

理想在 4 月 1 号调价上涨 1.18 万元,这个调价已经考虑到了所有可预见到的成本上升,现阶段没有再做调价的打算,受影响的是 4 月上半月,在 4 月下半月以及 5 月的第一周,订单量有所回调。

沈亚楠提到目前理想订单目前是足够的,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风险是供应商的生产状况。

虽然保持乐观,但沈亚楠提到目前依旧严峻,由于供应商无法复产, L9 原计划的发布会做了推迟,目前仍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隐性影响是如果疫情依旧反复,用户花费意愿会降低,L9 原本定位是增程旗舰,疫情会降低用户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2、电池和其他原材料成本严重偏高

沈亚楠提到目前市场的电池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已经严重偏高,等待回归正常后成本会逐步下降到一个合理的区间,但沈亚楠判断今年会依旧保持在高位。

原材料居高不下会影响用户支付的价格。

但是电池成本看起来有所转机,沈亚楠提到目前理想已经和供应商达成框架协议,电池供应商会帮助理想应对上游原材料的波动,不需要做重新谈判,总体上能够和供应商保持沟通,降低浮动带来的成本。

三、每十万区间要有一个爆品

在 2019 年交付理想 ONE 后,理想对产品已经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包括 800V 、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增程五大系统。

而这五个系统演变出两个个性化的点,也就是一个是增程驱动,一个是纯电;另外是共性的点,也就是两个平台都能共用辅助驾驶、座舱以及电子电气架构。

可以说理想虽然是两条腿走路,但都是“殊途同归”。

我们先从个性化分析,为什么李想要划分增程和纯电两个动力系统。

这次李想提到一个关键信息,李想认为不同动力系统其实就是代表着不同的车身形态。增程的车身形态适合大尺寸 SUV ,比如理想 ONE 以及 L9 ;而纯电平台做大尺寸 SUV 没有效率,并不合适,反而轿车 、MPV 等车型更为合适。

另外理想的纯电动车型是一款不同于市场任何一种形态的车型。

李想提到目前高压充电、4C 充电正在推进,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生态,让用户获取最佳的体验。目前在研的超高压快速充电,满足 10 分钟支撑 400 公里以上的续航。

充电桩上,理想优先布局高速附近,包括一线城市跨城之间的高速,同时市区内会仔细考虑充电桩的布局点,会结合用户需求出发。

我们接着从个性化分析。

首先是电子电气架构,电子电气架构就像是一个地基,只有一个好的地基才能够支撑整车的构建。

在理想构建的 0-1 阶段中,电子电气架构是重要的一环,这也是理想坚持自研的一大优势,能够提高效率,同时获得数据的闭环。

而在电子电气架构地基上盖起了两栋高楼,以 L9 为例,一栋是以两颗 Orin 集成的智能驾驶系统(智驾域)一栋是两颗 8155 芯片集成的娱乐座舱(驾舱域)。

李想也提到最大的亮点是理想标配 AD Max 中领航辅助驾驶,第一阶段能够实现高速 NoA,而座舱是实现一个全新的三维空间体验,基于深度学习框架下的多模态三维交互技术,任何年龄层的用户都能获取最佳的体验,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

最后是理想的产品策略,每 10 万一个区间放一个爆品。

李想提到理想的产品组合是类似于 iPhone 的策略,比如苹果 12 系列有 12、12 Pro、12 Mini 等,每个区间都代表不同的市场。

而无论是纯电还是增程系统,都是主打 20-50 万区间的产品,同时计划每 10 万一个区间放一个爆品。

从现在理想的产品看, 30 万区间的爆品是理想 ONE,那么未来理想产品可以覆盖 20-30万、30-40万 以及 40-50 万区间。 

在产品规划上,李想也透露今年和明年将会推出三款产品,包括一款增程旗舰 L9 ,一款 BEV 产品还有一款定位 20-30 万区间的中型车。

四、总结

疫情的影响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原材料的波动也考验着当前各个车企的供应链稳定性。

而李想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与「强逻辑性」。

理想 ONE 之后,L9 能否再赴一场全尺寸车型的销量狂欢?我们拭目以待。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