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虽然是4米2的紧凑型SUV,第一次看到iCAR V23(后面简称V23)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车很小。




1米9的车宽和1米85的车高并不会让你觉得这个车的外形很含糊;老实说,只要是接近角和离去角都比较大的车,再丑都丑不到哪去。事实上,iCAR系列方盒子的造型和这次很多经典元素的运用,让这辆车很耐看。先从内饰说起吧。

首先值得表扬的是车机的屏幕,15.4寸的2.5K分辨率屏幕,边框窄,屏幕清晰屏幕大,一眼看过去,这的确是一台2024年的车;而让我欣慰的,是大量实体按键的加入。

我真的是很喜欢在车里加入实体按键,就为三个字,“安全感”。

我在其他品牌的活动中听里面的同事分享,说开车的时候案件的盲操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行驶过程中还要分散一定的注意力,无法精准操控,驾驶的分心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在大屏幕下面有着4颗旋钮,分别对应:驾驶模式、音量控制、空调温度控制和空调风量控制,基本上都是最常用的功能。

我经常调侃说我开车在车机上用的最多的几个功能就是:听歌、导航、开空调。而且每个旋钮都是有级调节,带有都有一定的阻尼感,可以带来较为精准的控制,且旋钮比起按键更能快速控制强度的大小,好评。
在旋钮下面,还加入了几个常用的物理按钮,分别是前后除霜、双闪灯、内循环、还有车辆环视;而上面也采用了对应的扁平式按钮设计,给人一种复古的快感,这些常用的按钮加入既融合了传统的方便,加上大屏也让整个设计更加现代化,好评。


同时还有全手动调节的空调出风口,U1S1,在行驶途中还要打开屏幕去调节空调出风口方向的话,确实有点抓狂,我个人还是喜欢保留一定的手动调节;但是想想,只是保留传统的设计就已经能虏获芳心,真的是天下苦全触屏久矣哈哈。


方向盘的按钮比较简单,左边旋钮重按是互换语音助手,右面是音乐暂停和播放,还有车门上按钮,有时候简单就是实用+好用。


还有一个小细节则是车门上方的把手。

较高的车身和较高的坐姿,让这辆车非常有气场,那既然定位是城市越野,那就加个把手,方便上下车,别的不说,这情绪价值真的是拉满,上车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大佬出发的感觉;从实用性来讲,也可以让借力更加方便上下车。

扶手箱里面有个小托板,可以拿走并获得更深的纵深空间,并带有两个C口和一个A口,后面拥有一个C口和一个A口。

扶手箱下面下面也有储物空间,同样也可以拆开托班,并获得更深和更灵活的储物空间。

座椅方面采用了双门五座的设计,后排可放倒并获得更大的储物空间。

后车门则是有个“小书包”,不过这个小书包并不能从外面打开,需要从里面打开,简单的装一些小物品,增加实用性,车门是侧方打开。



接下来我们看看外观部分,这也是情绪价值最大的提供源泉。

说真拍这辆车的时候真的感觉像是在拍军车,那个气场真的是超越了这个价位区间能提供的东西,车头细节更是让我有种奇瑞开窍了的感觉;如果19寸的轮毂就能提供这种气场,那么选装更大的轮毂则更加可以让这个气场加倍。



车头采用了圆头灯设计,还有左右各三条横线的行车灯,iCAR的LOGO放在左车灯旁边,我开这辆车去接朋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说这车很帅,情绪价值加分。
更能让情绪价值加分的,则是车尾。



封闭式的设计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军车感觉,军绿色的颜色赋予一种气场;每次开车的时候从方形的后视镜看出去,后车轮突出的轮毂都给人一种开大G的感觉,花了1/20的价格就能给你这种精神享受,然后你再把手臂搭在车窗那边真的是情绪价值再加分。

开起来的话,其实短轴距的后驱车已经很灵活了,市区里通勤超车能满足几乎所有需求;我自己开的话,市区电耗12,高速电耗16,快充速率能到90kW,还是非常理想的;而上市9.98万-13.98万元的售价,我会在思考另外一些东西。

因为工作关系我之前做过关于海外汽车出海的一些数据,其实卖的最好的车,价位一般都是在15万左右,而现在新能源的春风,也开始逐渐吹到这个价位上;我觉得是件好事,因为这个价位其实也是消费的主力,相当于是把消费主力的车,直接进行了一次消费升级。这或许是新能源普及的最大意义之一。
实际上我开着这辆车在市区通勤的时候,我会发现其实大家更多只是要个代步工具,如果这个代步工具恰好好开,长得好看,能给人情绪价值,那么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代步工具。
V23是一款很有个性的车,个性在外观和定位;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逐渐同质化的今天,在外观和定位拉开差异,也不失为一条聪明的赛道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