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精华
管理
新能源车发展瞎想
文章

和别人聊起一些新能源车型,就会问悬挂是不是用了铝合金。这个问题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和汽车网站上热度也很高,很多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就会往热点话题靠近,在大部分的评论区都会有激烈的争吵,而不是正向的讨论。

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占率迅速上升,一些话题热度也水涨船高,铝合金悬挂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我也不是汽车相关方面的从业者,连爱好者也算不上,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我相信工程师一定是在综合考虑下才给出的方案。于是,这类话题在我看来属于焦虑制造,尤其是围绕它展开的争吵,更是充满负能量和低价值。

在我认为,铝合金的一大优点是轻量化,对于电动车来说这一点确实是极为重要。因为电池包的存在,新能源车要比同类型同级别的燃油车重。以车身尺寸接近的深蓝S07和途观L为例,前者68度电池版本重量为2025kg,后者两驱版本重量都在1700kg以下,而轻量化做得不错的Model_Y重量也达到了1911kg。

重量对新能源车最直观的感受反应在续航上,而新能源车目前最大的痛点是补能和续航。从补能基础设施上看,目前我们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补能体系,至少在一二线城市中充电资源是充足的。甚至在不少地方出现了资源闲置的状态,对比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算是一种资源浪费。

在补能方面,未来是要做好补能地点的选择,避免盲目选址带来的资源浪费。由于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间成本上不如燃油车,所以充电桩地址与现有加油站的布局也会不同。充电桩的布置应该主要集中在工作和小区周围,而不是马路边,换电站和超快充桩可以按照加油站的选址思路,至于最终如何发展,市场会给出答案。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的规划,道路网组成了城市的血管,新能源车的出现也会塑造出新的城市形态。市场会淘汰掉那些不能盈利的充电场所,保留下正确合理的场站。

聊完补能的发展,接下来聊聊新能源车的续航发展。新能源车的悬挂材料不属于我的思考内容,毕竟这是专业的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对我这种用车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体验。

我认为一味的堆砌电池容量对主流消费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好方向。在补能设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比如现在绝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如何降低电耗更重要。

有的思路是将电池容量加大,但在电池能量密度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更大容量的电池意味着车重的增加,而这又将影响电耗。

拥有出众的电耗水平将成为主流大众市场重要的指标。

一辆电车续航多少合适呢?新能源车里有个打趣的称谓“黄金右脚”。同一辆车同一条路线,不同的人驾驶,电耗也不一样。我的拙见是,一款车型,80%的人在不激烈和违法超速行驶的高速路段或在智能驾驶模式条件下拥有超过450km的续航。

我是一个高速智驾重度依赖用户,从我自己长途自驾来讲,大概3小时的高速行驶会进行一次休息,以国内120km/h的高速限速来计算,单次行驶里程为360km。实际上,哪怕是高速实际的平均速度也很难做到100以上,所以即使按照法规4小时来算,单次高速旅程上限大概率在400km。新能源车了解较多的朋友知道,充电速率在电量超过80%后会迅速下降。高速上补能到90%以上的时间成本太高,综合考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450km的高速续航,90%是405km,这个里程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充足的,但当电量掉到5%以下不免会让人产生焦虑。80%是360km,当补能电量超过85%时,就能在一个相对来说较安全的电量下到达下一个补能点。

以上是我得出将一款主流消费市场车型续航控制在450km的分析。想得不周到的地方,恳请补充,但不要无意义的争吵。

在上诉大部分前提条件都比较贴合实际的情况下,如果能将百公里电耗控制在15kWh,那么电池容量就是67.5度。

因此,我认为一辆拥有优秀的能耗管理水平的纯电车型,电池容量在60到70kWh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电池容量的控制,可以降低整车成本,有助于企业在保证健康的毛利率下给到消费者最好的产品体验。

以上就是我对续航发展的思考。

截止目前,2024年底,还没有一款车符合我心里新能源车的型态。但是在一些国内品牌中,像理想Mega,乐道L60,小鹏P7+等车型开始让我看到了电动车与燃油车在设计思路上区别。纯电车型的车头机舱内不再像燃油车那样占据空间,由此可以充分利用车头的空间以增加车内的乘坐空间,但是这些车型在当前阶段还需要主流大众去适应,对纯电车的理解跳出已有燃油车的固有思路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的内饰设计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更多的是细节上的修改。头部的几家车机系统在流畅度上也不相上下,后续的操作逻辑应该会逐渐统一。我预测的是在内饰和车机系统操作逻辑在各家都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OTA能力将成为竞争的核心。正如现在Tesla所做的,通过系统版本的更迭赋予车新的生命力,目前国内拥有这种能力车企并不多,最终绝大多数传统车企都将被迫与这些企业合作。

我最佩服的车企是Tesla,国内比较看好的理小小蔚,主要是看好这四家车企的一把手。如果你要问华为,因为很多原因,我并不关注华为,对华为没什么理解,也不会谈论。其实对理小小蔚的看好,并不是说期待他们以后能发展得很大,而是认可他们的一些理念,以及对国内汽车业改革的付出。

以上种种,皆为个人拙见,不喜勿喷。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