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昨天去工厂看了极氪9X,后劲不小。这一大段唠叨也发给了该车型的项目负责人。 1 现代还是经典? 对车的第一印象是Modern Old Money! 如果这个车是吴宇森设计的,可以叫做「科技复古美学」。 玩这种对立是比较高风险的事情,稍微没控制好,就会跑偏到了很怪异两边不讨好的状态去。这样的案例最近几年比比皆是。 相对能把这种设计把握好的,反而是一些老牌欧洲厂、日韩厂。 这次极氪做的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在我看来,是极氪历史最佳。 2 年轻还是成熟? 对目标人群抓的很准。其实009就很不错了。这次细节的控制,更细腻更平衡更温柔。 一回生,二回熟,真的是人生真理。 从009到极氪9X,其实有一些像从后期的理想One迭代到L系列,从蔚来第一代ES6到第二代,从iPhone4到4S那个感觉。主线一致,但处处都在做细微的再次思考。 目前只给看了外观,而且不让谈具体的产品配置、参数、技术等,只允许我们说感觉。否则下次不是传播部门接待我了,是法务部邀请我喝茶。 我听说,来看车的一些年轻博主对造型的评价并不太高。我觉得这就就对了。 其实一种造型和气质,很难跨年龄通吃的,只有法拉利这样的纯性感导向的车可以。因为什么年纪的男人,都喜欢18岁的姑娘。性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但比如我以前就分享过,我十几岁、二十几岁时都不喜欢奔驰,总觉得这车有些叔叔味。更喜欢奥迪和宝马。现在三十好几了,就越来越能欣赏奔驰的魅力。 9X,我感觉会特别容易吃定的是从35起步、45为中位数的人群。这也是中国现在比较有真实购买力的人群。 我离45这个中位数还差一些时光,个人属于心动但感觉自己还驾驭不了这车的气场。 要怪就怪我太年轻了!又长着一副不是富二代的老实本分模样。 3 数码产品还是车产品? 这几年,很多电车出道,成功的设计是「这不是车,这简直是TMD新款数码科技时尚单品!」 这次极氪9X营造的感觉是「这完全不是数码产品,这就是一台真正的车!」 外饰的车感非常强,既无数码感,也无电动感,浑身都是车感。 在我看来,这是走在了对的历史节奏上,摆脱了前面十年这个短历史周期的诱惑和绑架! 同时,也是和这个细分市场的用户诉求是呼应的。这车并不会卖给那种「买了一台新平板或者折叠屏手机回家,一晚上不睡觉把300个菜单和功能,每个研究学习一遍的人,同时在内心标注其中30个是同级别竞品没有的,并因此而激动万分」。 其实在非常豪华高端的车上,挤眉弄眼,花里胡哨的,传感器过于外露,我真的觉得是很奇怪的做法,类似内衣外穿,是Speed这样的网红潮人的风格,不是老钱或者想装老钱的人群的风格。 4 快还是慢? 极氪那边给我们看的很有限,就一台黑色的车。 没有展示光辉,没有展示特别轮毂,没有展示特别颜色,没有特别套件。我猜最终这些东西都会有。 极氪去年在一些重要车型上,核心技术部件迭代比较快,老用户不高兴。这真的是极氪也是行业的一个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 现在正因为中国车企和供应链都特别卷、空前高效率,所以我们有机会打破过去的造车周期——网络俗称为,车在变成快消品。 但车不可能是快消品,一个季度一个新包装,一年一个新品类。 未来20年车都不会是快消品。现在这点新技术变革根本不足以推动车成为快速消费品。 快速消费=快速浪费。浪费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足够便宜和容易。 要把车变成快速消费品,我们需要无限能源,无限原材料和无限牛逼的自动机器人。 现在钢材塑料要钱,能源要钱,造车设计车要人工,你凭什么快速消费 在现阶段,车还是慢速消费品。 核心技术还是要尽可能稳定一些比较好,如果为了如果为了综合3-5%的核心提升,引发了用户基盘的不满意,影响了产品残值和口碑,对于“总的用户利益”这到底是体验提升还是折扣?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有时候跑的太快等于后退。 你看特斯拉这么多年,核心产品迭代很慢,其实用户口碑本身是好的,残值是稳定的,商品流通是高效率的。这个二手电车销售都明白,你去问他们也会这么说。 这几年包括极氪在内的中国车,跑的有些太快了。可能稍微放慢一些,多一些打磨更好。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当然做企业是有难处的,别人都在更新产品,都在慷慨激昂,你不跟,你怕没有下次出牌的机会了。所以说这就是「内卷」嘛,内卷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在核心技术部件上太快的迭代,那怎么维持生命周期的新车热度呢? 也许可以多做一些有人文和感性魅力的特别版本,添油加醋,这个人们能接受,内心欣赏。这样的新不是对老的否定和覆盖,而是类似餐厅的「限定季节、特别新菜」。 这其实是BBA和保时捷和丰田玩了很多年的经验,是符合人性和行业规律的。我们谦虚的借鉴一下,没什么不好。 比如日本某一代皇冠做过粉色特别颜色版,给特别正经的车一个特别不正经的颜色,是一种公开的行为艺术表演。 比如奥迪和漫威合作过一些车款的复仇者联盟版。 比如甲壳虫末代做过橙黑色对立的特别版本。 这是一个考验车企对社会和人心洞察的细活儿。中国车企做这个,只要真愿意,我觉得优势比国际车企还大。因为我们的供应链反应足够快。企业规模并没有国际车企那么大,决策也更快。 5 十年之前和今天 看车的时候,感觉很开心很奇妙。想到陈奕迅唱的《十年》。 十年前,2015年,我正在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市场部当差,用75折的员工折扣价刚提了一台雪佛兰迈锐宝。 为什么不是品牌形象更高、价格几乎没区别的别克君威?因为我喜欢梁朝伟的广告里的那种精神。我不需要一个确实更高级一些但我没有共鸣的东西。 当时业余用一个英文网名开始写知乎,叫Saal Paradise,是我喜欢的美国小说里的主角的名字,用来躲避公司领导的视线。 看到9X的时候,我就在想: “十年前,当年的我们在做什么车?我们在谈什么车?我们在看什么车? 十年后,2025年,我们在做什么车?我们在谈什么车?我们在看什么车?” 发出这段感慨的时候,极氪一位管制造的管理层正好在边上。 似乎他也有共鸣。似乎他当年也在上汽通用:) 不知道他当年是不是带着一批人马在制造雪佛兰迈锐宝,但今年秋天,他要带一批人马,制造极氪9X了。(一苒)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