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和日产同学们闭门沟通了两天,对传统车企转型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一、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最后一天的餐桌上,吃到最后很多朋友已经散去,该聊的大家都聊完了,只留下了我们几个人。 大家提了很多需求,一位项目负责人突然说,我们想争取留多点时间来马上修改,(有一个不重要)能力看看能否跟内部上级汇报,就晚一个月上。 那个时候非常心酸,内部已经“严格”到这种程度?因为上次发的微博,很多人都质疑传统车企的车机就是靠供应商组合,拼凑,或者换壳。 我才知道,原来日产有一支数百人的座舱团队已经一整年没有休息在开发日产自己的OS。前提这版的车机最后完整度已经很高了,大家遇到问题后想到的是按照优先级解决,也没有推辞,这一点也不太像传统车企。 接触了两天后发现这群人中他们各自有各自非常清晰的分工,知道自己的负责板块是什么。以及应对很多大家的质疑或者疑惑,响应能力比我想象中迅速很多。 因为 N7 的项目本来是去年要发布的,但是年初内部决定推倒重来。 内部本来要做一个“换壳车”,发现思路不对,所有重启,把设计、座舱、智驾等都做了新的定义。这种决策我也觉得只有中国团队主导的项目,才做得到。日系主导的项目,可能是三年五年再来。这显然跟我想象中的传统车企转型又不太一样。 二、另一个感受是组织。 我和一个策划部的科长聊了很多,他桌前有一个笔记本,有好的建议立马敲字,写进飞书。 我问日产新能源怎么确保未来软件的持续性升级?归谁管?用户问题反馈怎么弄? 这时候他又转头拿起了一支笔一张纸,直接把他们的组织架构用笔画出来,谁负责什么,非常清晰。在座的有接近二十位的日产同事,他跟我一一对应。 甚至说大家说你们是007换壳,怎么办? 他直接打开一张内部PPT,两个车型的车架和我对比。N7是全新开发,内外部哪些不同用深色标记,完全是两台车。只有一些电子小模组是一个供应商有共用。他整个过程,我都感觉似乎他预料我会问这个问题。 三、开始带有新势力最初创业的“新” 最近和一个头部行业媒体同学聊,她说她最关注的是传统车企的智驾转型,我一开始颇为惊讶。今年这么多东西,怎么关注一个“旧势力”装“新酒”的故事。 但仔细看,部分传统车企的转型已经开始带着新势力最先开始有的“新”。 前几天大众贝瑞德站在在大众江淮办公室的员工桌子上,他穿着西装直接站在办公桌上面,用英文激动跟员工说,大众的第一个电子电气架构顺利推进了!这种贴近员工接地气干劲和过往穿着西服在豪华办公室讲PPT的风采,颇有不同。 日产我比较熟悉,因为我跟日方的日产和中国团队的日产都有交流,两个团队有极大的不同。 回看 N7 对家用的理解,东风日产团队当他们的产品摆在面前,他们来讲述他们的软件,讲他们的智能化,讲他们对家用轿车舒适的理解,讲最后的sku,已经和一支新势力团队没有太大的不同… 把轿车大沙发、空间、舒适配置、冰箱彩电、智驾做到极致,甚至让人挑不出一些毛病来,甚至不需要争议,因为日产就跟你说这在当时就是理想 ONE 的轿车,这也是第一台日产在“移动的家”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产品理解,也渗透进每个普通员工心里…
最后编辑于 · 前天21:31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