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前两天跟我一个朋友换了车开,我开开他的一台 20 万左右合资电动车(下文就简称 A 车),他开我的 L7 ,在使用过程中,我有一个小小的感悟,所以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简单来说就是
豪华并不藏在配置表中,很多时候是藏在细节里。
我第一次产生这个感觉,是在关 A 车窗户的时候,虽然我的 L7 和 A 车都是有电动车窗,在配置表的这一栏也都是一个小黑点,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当我在习惯了我 L7 关窗体验的时候,我被 A 车关窗户的动静吓到了,声音极大且粗糙,电机的声音、玻璃在胶条上摩擦的声音,显得非常非常廉价,而 L7 关窗户的声音是非常小且细腻的,甚至可以说是温柔。

在这一刻,我些许明白了豪华的含义。
豪华在很多时候,解决的并不是有无问题,甚至都不是好坏的问题,而是体验的问题,甚至是极致的体验。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体会到我所说的,我用我经常开的也比我 L7 以及 LS7 举几个例子,一个关于功能的例子,一个关于体验的例子。

一、座椅通风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我们普通人对于座椅通风的认知,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层
第一层:座椅通风是什么?有什么用
第二层:座椅通风简直是夏天长途神器,很重要,一般有档位可调,但是座椅通风还有什么不同吗?
第三层:座椅通风有的是坐垫通风、有的是靠背通风,有的坐靠都有通风,但通风还分方向吗?
第四层:座椅通风的终极形态是,坐靠都有通风,且都是吸风形式。

其他都比较好理解,我这里讲讲吹风和吸风的差异
吹风式简单理解就是从座椅内向外吹风,好处是降温速度快,但是体感上会明显感觉到后背有风在吹,而吸风式的座椅通风会更加柔和一些,风压更小、气流更稳定,给人的体感会更好一些。

配置表上不会标明座椅通风的类型,甚至都不会标是坐垫通风还是靠背通风,对于普通厂家来说,我做一个坐垫通风就足够了,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察觉到区别,还更省了成本,何乐而不为,但对于豪华车型来说,不应该耍这种小聪明,而应该去为用户的最终体验服务。

我这里也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车型座椅通风形式,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飞凡 F7 ,前后排只有靠背通风,坐垫没有,吹风形式
小鹏 G9 ,前后排只有坐垫通风,靠背没有,吹风形式;
蔚来 ES6 ,坐靠都有通风,吸风形式;
小鹏 G6 ,坐靠都有通风,坐垫是吹风,靠背是吸风;
智己 LS7 ,坐靠都有通风,吸风形式;
二、很多时候,无感才是更高级
很多时候,我们车开的时间长了,对于一些非功能性不太能用到的地方,就非常容易忽视,但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的很多品质,恰恰是最为关键的,诸多的细节互相呼应搭配,最终就形成了我们难以名说的豪华之感。
我这里说一个我自己很满意的点,那就是味道控制。
我是一个资深鼻炎患者,开车的一大困扰就是害怕味道,即便我现在开我老婆的那台一年前买的进口奔驰,我都能隐约感觉到有皮革或者胶水的味道,时间长了就会非常难受,不仅是刺鼻,甚至有点头晕。

而智己 L7 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即便是新车,也很难在车内闻到新车的味道,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车内每一块材料的选材,到产线上使用的胶水的品质,每一环都要严格把控,一旦某一环出了问题,其他全部是前功尽弃。

为了做到这一点,智己真的可谓是不计成本,建立了上万平方米的净味工坊,在零部件装车之前,统一放在专属料架上,通风除醛,确保零部件完全无害、无异味之后才进行装车。着一道工序的增加,虽然没什么技术难度,就是通风除味,但是对于生产节奏的调配,物流的运输,产业链的管理,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但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一项工作的意义是巨大的,毕竟车上的功能我可能不是一直在用,但是在车内我就要呼吸车内的空气,家里人也需要呼吸车内的空气,这对我来说,是巨大巨大的价值,如果一台车新车味道大,其他方面再好,我会果断拒绝。
豪华不仅是产品,更是态度
以上只是我举的两个例子,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想要说明的是,豪华出了体现在品牌、设计、尺寸、配置上,更体现在一些大家平时不太关注的地方,而恰恰也是这种大家不太注意的地方,体现了品牌对于价值的判断和对用户的态度,更是难能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