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探索者小鹏G6 初体验报告业
沉睡中被唤醒,心中对新品有更高的期待,G6可能续P7i又一大巨作,我指的巨作是以最大的诚意来打造的产品,两天下来分享点滴
两天下来体验,我觉得循序错了。

第一天是赛道日,第二天是城市NGP,“就是XNGP”。因为所有车主都是第一次接触G6,甚至别说是开上路。我认为是先体验城市NGP再体验自驾体验,在最终赛道体验。
第一天首先第一站是去了看充电速度,小鹏G6和特斯拉Y的充电速度比较,在第三方的充电桩下进行的,这样谁也没有偏袒谁,G6是800v SiC 平台,特斯拉Y是400v。2023年6月3号,在60位车友见证下完成了喝一杯咖啡,只充五分钟的“充电”时间,至今还记得。

小鹏G6增加了85续航。功率达到135.24
特斯拉Y增加了41续航。功率达到87.72


喝完咖啡第二站就到了赛道体验了,教练带了走一段线是挺好的,第二圈就自己驾驶,回到刚才一开始说到。因为都是第一次接触车辆,还没熟悉就体验结束了,环节欠缺了一点,我建议在赛道直接启动直线“弹射模式”加速,设置没有在中段有一部环节测试弹射起步,这一点会影响直接的关系,因为下赛道肯定要有突破点,对我而言,上过很多次赛道,G6的赛道体验给我的感觉比较线性的加速,没有灵魂出窍的感觉,更没感觉到3.9秒的爆发力,可能没开启弹射模式吧。



对于悬挂的调教,这一次真的用了很多心血,很丝滑,终于能做出像样的车的,因为P7在上发现很多不足,在G6上很大的进步,加上悬挂过高,它做了妥协,因为它定位还是属于城市用车,家庭为主,降低车身过弯重心会好,目前的高度是通过性是好了,总有舍取吧。加上选择它的用户,也是为了舒适性考虑。所以下赛道只能玩玩就好,毕竟是一台suv。
第二天体验城市NGP。
每个人行驶30分钟,前15分钟我选择使用城市NGP,简单的说一下,NGP是高速道路辅助驾驶模式,倡导说“少刹车,多滑行” 驾驶方式让车主会更安心去体验NGP,在关于城市的自动驾驶功能,G6会更丝滑,率先搭载了4.3.0版本,以及反馈更快,启动到路段就启动了XNGP,因为设置了目的地,它直接就根据导航驾驶了,途中是我自己操作退出了2次,一次是担心它会发生碰撞,它的逻辑水平可以说达到刚“晋级的”老司机,因为还是差一点生动,有些复杂的道路还是会犹豫了,他如果真的特别难处理的时候,它会说“帮帮我”,另外关于频繁的提醒,现在的NGP模式下,脱离手更久的时候才会提醒,这个建议还是手握方向盘,至少不会提示音不会那么繁琐,不过需要眼睛关注前方才有用,眼神不注意前方也会很快提醒。
对比之前初代的NGP的话,提高了不只是一点,初代的NGP遇到右方有城市车辆驶入就会变成立刻停车,现在会检测到左边无城市车辆后,会向左方向打一点点,然后避开右边车辆,快速通过,甚至现在体验真的是一个“老司机” 加上之前分别其他车型都是单独研发,现在车型统一研发,减少了研发成本,更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上。目前开放的是广州,下一个城市深圳,目前上海20%已经完成,这是个庞大的工程量,有一步一步的进展,对比过往的发展史,这一年进步的太多了,脚步跑起来了。
后15分钟我选择了自驾模式,简单用经济模式熟悉了车辆操控后,选择运动模式,也通过加速以及急刹车,单电机加速都比赛道体验更强一点,加上城市道路是特复杂的,特别对刹车要求很高,对于突发事件的问题,比如加塞,刹车距离很短,很满意,对于家庭来说,单电机版本的也5秒左右,也足够日常使用,对于更高要求可以选择双电机版本。
标准版 5秒左右+无电动尾翼+单电机+66kWh磷酸锂电续航500+
性能版 3.9秒+电动尾+双电机+87.5kWh三元锂电池可选,最高是755续航。
优点:
双50W散热吹风无线充,
中控下方储物空间,
前后排座椅打通,
混色搭配,
内饰用料提升,
可把座椅调节到最低,与后排座椅平行
城市NGP,
后排可调节座椅角度,
全新的开门方式
800v快充。
悬挂舒服
无边框玻璃
缺点:
无前盖储物空间
无手套箱
后排座位空调比较弱,
音响不是丹拿
方向盘依然是机械调节
优缺点评一下:双50W散热吹风无线充,解决了无线充发热问题,中控储物空间增加了,P7i也是掏空了,大胆的装色拼接,内饰用料很好。坐垫也很特别舒服,城市NGP简直是一个最强辅助,后排调节更舒适的角度,乘坐更加舒服安心。优势在于800v快充,能实现5分钟达到百公里续航,官方数据,那天在第三方测试,也达到了80+,所以我觉得这个充电速度能解决大部分的续航焦虑。 空间大,后排乘坐的风量稍微小一点,虽然学习了像了特斯拉Y的贯穿式的设计,在座椅下方还是可以看到的线,建议是能藏起来。音响不是丹拿,在音效方便不会是主打的,在氛围灯有进度了,也有退步,比P7好很多,因为P7是明亮的,现在的氛围灯是做了隐藏式,相对会增加一个高度,弊端就是会稍微弱化了一点,氛围灯比较少。
市场定位
定位和P7i 相近,对激烈过弯的有更高要求选择P7i ,对于又兼顾家庭,又想要提速快的车辆,选择G6(有直线·弹射模式)加上备箱空间也蛮大的。P7i后备箱对比G6而言只能说差了些,当然两者都是强者的左右手。自己开的爽就P7i,家庭使用就选G6。
对于疑惑
车上的logo重复率是否偏多?前面的灯语位置,我觉得以过往的设计是做贯穿式的,这样才符合家族脸,当然这一次体验还是不够的,期待下一场的长测,下次见。
我叫轰炸师,玩遍所有电车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