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增程式光速打脸?先别急着下结论,背后大有玄机!
文章

今天社区里都在讨论小鹏做增程的事,就此我也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探讨!

选择做增程这个动作本身是打脸的操作,这是肯定的,但我们还需要细细去思考,为何会出现明知是打自己脸还要做的这种情况。

首先得先来看,当初小鹏为什么选择放弃增程式。诚如小鹏本人所说,他也知道混动在燃油车向纯电车进化过程中会是一个必然的存在,而且他还预计2023、2024年之后,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从而选择忍痛放弃。蹊跷点就在于这里,早在最开始选择路线的时候,你都能因为多年后的衰退而宁愿短期内亏损来坚持自己的纯电路线,现在在快临近2023、2024的时间点上却反而说要做增程式,大家不觉得这就很反常了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这件事的“妖”来自何处呢?

咱们回到原点去思考,他们当初选择放弃增程式,其实除了表面所说的那个理由,还有不曾言明的深意。最开始创建的时候,市场上造车新势力本不多,大家也都是玩纯电模式的,就没有考虑走其他的技术路线,而是选择在智能化上发力。直到理想、华为这些玩家推出增程式产品后,这个市场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因为小鹏原本的想法,是前期以亏损状态先把量铺开,然后将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摊薄,从而逐渐扭亏为盈,在市场站稳脚本。前几年由于有P7的爆款效应,也确实让小鹏看到了这种可能和希望,以至于他们认定这个思路是对的,乃至于到了G9身上他们其实还是坚持这个想法的,也对这款产品保有极大的自信。

但现实却狠狠的给了他们一巴掌。倘若产品节奏没问题,G9成为另一个爆款,P7更新升级再同步跟上,他们也确实可以坚持到2023、2024年,相较于增程式的成本压力不会太大,因为有量在那里撑着。问题就在于,人家增程式不但量比你大,成本还比你,利润率也还是比你高,这么一比你就知道谁活得更滋润了。于是乎,G9近期表现成为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迫于压力(多方面的,投资方、消费者以及内部员工等)只能无奈做出此抉择。当你活不下去的时候,任何梦想都是扯淡。

所以,做增程式这个动作来得越急促,说明他们的压力就越大。

再来说说,选择做增程式后,为什么就能缓解压力,得以喘息。首先,任何一套平台架构,它的造价都不菲,当现有的纯电车型逐渐被市场“淡忘”,市场份额被蚕食的时候,你必须得让这套平台架构能用武之地,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简单说就是能抵扣平台的高成本,此其一也。

其二,无论是哪个价位的产品,你哪怕是配备相同的科技配置,你纯电车的成本都要比增程式高,但如若你根据成本来定售价又必然会导致消费者转投他家,理想、华为车型销量逐渐攀升就是实证。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还想要兼顾点梦想,把各种智能技术往上放,那你的成本不高的吓人才怪。小鹏汽车是诸多新势力中利润率最低的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只有同样推出增程式的产品,来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去,至少先把成本降下来,成本降下来后再多附加点智能化的东西,相对竞争对手也就有优势了,不至于处处处于下风。

其三,大胆预测,此时推出增程式,很大可能是“缓兵之计”。什么意思呢?他们很可能是暂时的妥协,先推出一款增程式产品,在市场上卖出声势,稳住基本盘和股价走势,以让整个车企有缓冲的余地。后续等态势平稳后,再全力转舵回归到纯电智能方向上来。

这么看来,其实鹏友们大可不必过于在意,这个动作本身是企业与资本的角力,落到具体产品规划上,我相信不会全面铺开增程式产品,而只是会作为其中一条线,与现有的产品并行,可以理解为想买小鹏产品的人有了更丰富的选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小鹏能把纯电做好,增程式一样也是能拿得出手的“硬货”。

以上,各位有何见解呢,可以一起来探讨探讨!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