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离婚似乎是一个很流行和热门的词儿,据说上海已经到了要限号的地步。尽管这么负能量的风潮持续潮涌,但人间还是相信真爱的多,特别是有总理做媒人的这一对儿。
至此,风传了近一年的江淮大众建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应该是可以尘埃落定了,新能源车企业国内不少,大众为何选择了江淮,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一:江淮在新能源车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由来已久。
早在2002年,江淮汽车就率先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从2010年建成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到现在形成50个亿的生产规模。2016年上半年江淮新能源车销售9720辆、同比增长261.07%。现有江淮iEV4、iEV5、iEV6S等产品,在今年江淮品牌日上,笔者也看到了iEV5+、iEV6e、iEV7等新品。
对于新能源的重视程度,江淮也在国内的主机厂里居于前列。虽然和比亚迪基本抛弃燃油车,主攻新能源还是有所区别,但相比其他车企,江淮的重视程度已可谓很高了。今年年初,江淮还专门调了原商用车大将汪光玉来乘用车营销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专职负责新能源车的发展。从笔者在北京车展上对汪进行的专访中可以看出,江淮对新能源车的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决心和野心的。
二:江淮在商用车领域的建树能给新的合资公司更多想象空间。
现在乘用车领域的外资公司都受到只能拥有两家合资公司的限制,而新能源车领域单独资质的政策似乎可以有效避开这个限制,同时,江淮在国内的商用车领域也是仅次于北汽东风一汽之后的一只重要力量,如果大众能把已经入股的斯堪尼亚的资源与江淮的商用车资源进行整合,也将会给新的合资公司带来可期的利润。
三:大众可以选择的爱人其实并不多。
大众新发布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计划,也就是“2025战略”:在未来十年,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BEV)。据预计电动车将占据全球乘用车市场的四分之一。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预期其纯电动车的销量将在200万辆至300万辆之间,占总销量的20%—25%。很显然,现在大众就e-up、e-golf这么很可怜的几款纯电动车,以及为数不多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新能源车上的技术储备估计也并不多,和宝马、通用、丰田这些混动、纯电、插电多线开花,技术储备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大佬无法抗衡。在这个背景下,找人合作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出路,而江淮也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比亚迪已经和奔驰建立了腾势,北汽、吉利、上汽、奇瑞都有各种原因不可能成为大众选择的对象,其实留给大众的可选项也确实并不多。而国内新能源政策也愈发的严格,选择一家自主品牌作为合资对象,也能有效的规避国内补贴等环节上的特殊政策。
四:江淮也确实到了恨嫁的时候了。
反观江淮,从江淮汽车最新发布的产销数据来看,前7个月,江淮乘用车累计销量20.8万辆,其中,SUV销量就达到了15.9万辆,占据整体销量近76%的比重,最畅销的两款SUV车型瑞风S3和S2,分别贡献了10.8万辆和2.2万辆的销量。反观江淮轿车车型,前七个月仅累计售出2.3万辆,同比大跌41.87%。
可以发现江淮乘用车方面的产品结构并不合理,SUV占比非常高,而且S3和S2都面临产品开始老化,竞争对手新品频出,产品竞争力开始下降的趋势。江淮也急需在新能源上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补充燃油车领域日益下滑的局面。
年初,江淮的iev6s发生了电池目录的事件,导致出现了事实上的停产局面,也为江淮独立开展新能源车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能和国内销量最强势的品牌建立合资公司,相信会最有效地促进整个江淮在品牌和用户结构上的提升,这种帮助可能不仅仅限于新能源车或者商用车,很可能会波及现有的燃油车领域,双方共享在生产、售后、乃至产品开发上的有效经验。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合资的促成,是双方情投意合的结果,从2015年,李克强和默多克的表态也能看出,政府乐见此事的发生,既然天时地利人也和,联姻就顺理成章得多了。
企业的联合和人的联姻也颇为相似,新郎会说我爱你,新娘会说我愿意。我想,这样的话,大众会说,江淮也会带着期盼的眼神回应,虽不说泪水涟涟,但坚强笃定,握手向前还是可期的吧。
相信除了前几天刚刚抛了江淮股票的那几位哥哥,应该祝福的人还是更多吧!
感谢各位看官对新出行《贺磊评新能源》的支持,你的评论我们都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