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首页推荐
管理
特斯拉杀手跌落神坛,滑板底盘还有戏吗?
文章

今年以来,被外界称为“特斯拉杀手”的造车新势力们,日子都不大好过。

去年被资本追捧的Rivian,今年开始接连败退,股价自上市巅峰179美元/股,一路下跌到约30美元/股,市值缩水超80%;

另一家明星车企Canoo也是险象环生。今年第一季度末,Canoo账上的现金流只剩下1.2亿美元,仅够用一个季度。

这两家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核心武器——滑板底盘,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吸引了很多人关注的目光。

图源:Rivian官方

如今这两家企业的短期困境,给“滑板底盘”商业化前景笼上一层迷雾,但业内对该赛道的热火持续,仍有源源不断的新玩家入场。

以国内为例,7月11日,中国企业PIX Moving宣布完成了A1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滑板底盘、Robobus与无人清扫机器人3款产品的量产;此外,易咖智车于今年4月宣布连续完成近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吉利远程、阿尔特和拓普集团也相继对外公布进军滑板底盘。

滑板底盘作为一种新兴模式,一度被认为是车企赶超特斯拉的制胜密码,有人带资跑步入场,也有人冷眼旁观,未来它能否在等级严密的汽车产业站稳脚跟,拥有真实、可闭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谁又能率先打开新造车时代的钥匙?

#01

国内造盘家名单扩充

“造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加一个车壳。”当年,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的这句“疯话”曾被无数业内人嘲讽。今天看来,几乎没有人再笑话这句话。

滑板底盘是一种新时代的非承载车身结构,可实现车身和底盘的完全分离,车的动力总成、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悬架、三电模块等全部集成在一个像滑板一样的底盘上。简单地理解,上身车壳可以随意更换,甚至不用盖车壳,车子也能跑起来。

图源:网络

这也是滑板底盘区别于纯电动平台的最大特征,以Model系列、比亚迪E3.0平台、大众MEB的纯电平台为例,他们的生产、设计都是以车身为核心,无法做到车身和底盘的真正分离。

实际上,眼下火热的滑板底盘,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2002年,通用汽车发布Autonomy概念车,被普遍认为是滑板底盘的肇始。此后,丰田、奔驰、现代等车企,以及舍弗勒、采埃孚等Tier1等供应商也布局滑板底盘。

通用汽车Autonomy概念车(图源:网络)

但真正将滑板底盘带火的是Rivian,其基于“滑板底盘”技术打造的纯电皮卡R1T、纯电SUV R1S一经上市,便成为汽车圈的焦点。

滑板底盘还引起了苹果的兴趣,在过去这几个月里,外界屡屡传闻Canoo要被苹果公司收购。虽然目前收购一事未尘埃落定,但Canoo的前任首席执行官Ulrich Kranz,现在已经是苹果汽车项目的高管之一,同时苹果还挖走了一批前Canoo工程师。这很难不让外界联想,苹果是否在自研 “滑板底盘”平台?

Canoo滑板底盘(图源:网络)

今年以来,滑板底盘赛道持续升温,入局的玩家名单也在扩充,如国外的Arrival、REE,国内的悠跑、PIX、易咖智车、盒子智行等。

在所有的造盘玩家中,仅有Canoo和Rivian两家初创企业选择了切入整车C端市场,Rivian选择自建品牌,滑板底盘只是品牌的标签,目前已经发布皮卡、SUV、Van货车各一款;Canoo通过第三方制造车辆,然后由自己的品牌来面向最终用户。

相比之下,国内初创企业更聚焦于B端市场。虽然起步相比国外玩家晚,但他们已陆续推出产品,并在加速落地量产。

PIX 瞄准的场景主要是半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物流小车,目前的国内订单已开始逐步交付,海外首台Robobus将于近期交付给西班牙的客户。随着美国新法规(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不带方向盘)的出台,PIX Moving计划在1-2年内,向全球交付1000辆Robobus。

PIX Moving Robobus官图

另一家悠跑科技是一家高速车滑板底盘的创业公司,2021年成立,拿到了博世的博源资本等投资。它的商业边界是不做C端品牌,定位tier0.5,在今年初发布了“UP超级底盘”和“UP SPACE超级舱体”两款产品,预计2023年进入量产阶段。

将滑板底盘技术推向了资本的风口浪尖的,还有汽车行业专家的预判。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看好滑板底盘技术。他认为,共用底盘能够大大缩短车型开发周期,车辆上车身也可以形状多变,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02

滑板底盘夺车企躯壳?

虽然滑板底盘的热度不减,但业内也不乏质疑之声,争论最激烈的便是,谁会为滑板底盘买单?

要知道,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主机厂正不断在谋求主动权,推出纯电动车模块化平台,例如吉利的SEA浩瀚平台,上汽最新推出的星云纯电动平台,都是一种基于硬件层、系统层和生态层进行高度原创后的全生态架构。

吉利SEA浩瀚平台(图源:网络)

这类企业很难为第三方滑板底盘厂商买单,他们将“灵魂”和“躯壳”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上。

“滑板底盘存在一些应用的限制,它更适用于大尺寸车型,延展性不够。”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称,上汽现在的车型呈多样化,自己研发的星云平台可拓展、可升级,旗下四大品牌都能使用。

“我们接触过很多主机厂,发现乘用车不太可能采用第三方的滑板底盘产品。”PIX Moving创始人兼CEO喻川也坦言,“他们可能愿意谈项目合作,也就是买技术或买服务,但不愿意谈采购产品,所以我们很难与他们达成合作。”

福特也是如此,当初计划使用Rivian的滑板平台,给旗下林肯品牌研发新款电动SUV,缩短研发周期和投入资金,但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福特还陆续抛售Rivian的股票。

不仅头部车企如此,诸如苹果、小米等科技造车巨头,以及像百度、滴滴等robotaxi公司,具备非常强大的资本实力和研发实力,自研底盘并不难。

考虑到滑板底盘在大销量下的成本劣势,所以他们也不可能会把底盘的外包交给第三方企业。

图源:网络

当然,并不是所有传统车企都愿意且有能力做“滑板底盘”这样的产品,电动化能力弱的传统品牌,当前他们迫切需要通过第三方滑板底盘的助力来赶上电动化的“末班车”。若是重新建立一套整车研发体系,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会非常大,甚至会影响其产品迭代速度。

佐思数据显示,2021年乘用车有上险量的中国品牌共108个,其中上险量在5万以下的中国汽车品牌有79个之多,合计市场销量份额仅5.5%,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

规模小、资金匮乏、转型不及时的尾部车企艰难求生,滑板底盘的出现,似乎是一剂能够让他们东山再起的良药。

悠跑科技创始人&CEO李鹏表示:“超级底盘可以让造车的成本结构和以前不一样,可以让400亿才能造的车,要么造得比以前更好,要么用40亿就可以造完。”

“因为我判断未来底盘会越来越不重要,所以我的创业项目是做底盘。”李鹏认为,从传统动力汽车进入到智能电动汽车之后,底盘这部分不再是用户的核心价值,汽车的差异化由原来的硬件越来越多地转移到软件上去。

悠跑科技UP超级底盘官图

看起来,车企只需将底盘“外包”出去,自己则专注于营销、渠道、服务、用户体验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滑板底盘的门槛并不低,企业不是单单给车企提供一个到手就能用的底盘就行。

该有的动态操控、碰撞安全测试、法规验证、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测试等还要车企调整,需要大量的投入。

此前,某国内车企曾想把验证环节“模块化”处理,这样新车型上就能缩短甚至取消验证,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但后期发现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最后不了了之。

造盘家如何与主机厂分工和划分责任是非常需要去摸索和磨合的。

#03

商业前景何在?

滑板底盘理想很丰满,但眼下仍有一些技术难关还未攻克。

首先,线控技术是滑板底盘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与传统机械式底盘相比,线控系统的优势在于响应时间短、控制精度高等。像线控转向系统,直接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部件,彻底摆脱了机械固件的限制,理论上汽车可以实现任意转向意图。

比如,Rivian四电机版本的R1T可以能实现坦克转向(原地转向)。

Rivian坦克转向(图源:网络)

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目前从头部Tier 1产品来看,线控制动目前相对成熟,但线控转向技术尚未真正量产。

“这在半封闭低速场景是可接受的,因为这类场景对冗余安全的要求不高,但对于高速环境,特别是乘用车领域,就面临挑战。”一位底盘技术专家张颖(化名)对此称。

其次,滑板底盘是需要配合轮毂电机,但这项技术短期内应用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应用到了轮毂电机,将颠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格局,因为没有了悬架,没有了动力传递系统,零部件供应商的利益链会彻底切断。”一位零部件巨头负责人对车市物语称,“目前技术只供展示,没有量产计划。”

华为有一条创新原则,不要妄谈颠覆。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

现在的玩家很难去打破原先的供应链体系,Rivian与Canoo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中。

如果前期量做不起来,企业就很容易陷入困境。短期内,滑板底盘优先落地的还是低速场景商用车为主,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玩家避其锋芒,看中的一个细分市场。

物流运输和配送环节,需要一定规模的VAN车型。不同于普通VAN车型,物流运输场景下,快递公司需要对VAN座舱、车厢进行定制,以满足其运载服务需要。

这些场景对于打造差异化的需求并不像C端品牌那么大,也不必担心“躯壳”在别人手中。

海外方面,处于资金链断裂危机的Canoo近日获得B端市场的输血。美国沃尔玛于7月12日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购买Canoo至少4500辆,最多至1万辆小型电动货车。

图源:网络

Rivian的R1T作为2021年9月就上市的车型,本来具有不错的先发优势,但Rivian却没有利用好先发优势,陷入交付量疲软,以及需求端的增长乏力。在业内看来,Rivian手握10万份亚马逊的EDV(电动物流车)订单,似乎是它生存下去的最后一张王牌。

图源:Rivian官方

国内方面,物流运输商们对于滑板底盘的态度,尚未见到明确表示,但对于低速自动驾驶场景的需求巨大。

在很多园区、校园看到的自动快递运输车、矿山开采、餐饮及零售等就属于这一范畴。业内人士称,此类订单需求较为分散,且这类场景对底盘的技术需求并不是特别高,非常适合滑动底盘玩家,推广性较强。

PIX Moving联合创始人&COO曹雨腾曾公开说道:“我们先从无人专用车的市场切入,它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最容易商业落地的领域。我们从三方面去考虑:第一是它能否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是客户是否根据我们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做到更好的复用;第三是它是否有批量生产的可能性。”

图源:PIX官图

盒子汽车智能驾驶部部长刘爽判断,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人们对驾驶相关需求将越来越少,汽车的产品定位将不再是由A到B的载人交通工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生活空间”。这时候,滑板底盘将成为技术主流。

当然,这些美好画面何时能实现?“前提是滑板底盘相关核心技术成熟,某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在一些商用车领域会起量,但乘用车的爆发会较晚,受限制于技术成熟度、客户接受度、法规等各种条件的约束。”张颖称。

要看清滑板底盘的终局,还要让子弹多飞一会。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