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作为一个长期与零跑有诸多交集的老车主兼首席批评官的一员,有幸参与了零跑很多节点性事件。回顾零跑产品发布时间线:2019年1月3号发布S01并同步亮相凌芯01自动驾驶芯片、海格力士电驱,同年4月发布C-more(C11)概念车既,2020年5月11号发布T03,并于2020年10月正式发布凌芯01,2020年12月28号发布C11,2021年4月发布盘古电驱……
零跑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密集发布了三款不同级别/平台的车型、两个电驱系统平台,并完成了一款车规级芯片从流片到应用验证的流程。对于汽车行业来动辄24~36个月的产品开发周期说,这是相当密集的产品发布了。当S01发布的时候T03和C11已经完成整体设计等重要节点的开发。产品是按照既定规划重叠时间线开发,并不是外界猜测的顺序开发。除此之外,全程还贯穿着芯片和三电系统产品发布。
相比同期的创业车企,零跑表现出超强的产品规划能力:S01撬动市场、T03奠定销量、C11进入主力市场,同时完成上游自研技术落地。在每一款产品发布的过程中,同时根据反馈也在对子系统进行迭代开发。例如天窗系统从S01到C11经历了:银离子镀膜天幕→普通天幕+电动遮阳帘→可开启天窗+电动遮阳帘的迭代,不变的是大面积采光穹顶的设计思想,变的是根据客户需求的具体产品策略。虽然银离子镀膜玻璃天幕是主流方案成本也不低,但是电动遮阳帘却可以提供灵活采光方案,可开启的天窗提供了灵活的通风方案,用户选择权更多。
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很长,一个功能需求提出到真正落地可能要经历数个月到1年以上的时间。虽然目前很多东西可以通过OTA填坑,但是硬件依然是基础,如何把握功能释放和硬件预埋十分考验车企的产品规划能力、研发能力。
零跑高效率的产品规划能力不止是建立在与客户交流的开放态度、学习型团队等主观因素上,更是建立在垂直整合产业链的研发能力的客观因素上。对三电、芯片、算法……等上游系统的垂直整合布局才能在产品快速迭代和成本可控上建立优势。
零跑的护城河在哪里?是经常被人提及的问题。国内唯一从芯片→算法→整车的全栈研发能力是零跑整车产品灵活性和成本可控的基础(C11可以低成本全系预埋自动驾驶软硬件)。并且全栈研发体系之外的技术成果含金量也不低:持有的593项专利中发明专利162项,实用新型专利373项,在众多车企专利持有量排在10位左右。核心算法领域:在2021年度Waymo Open Dataset Challenge 中零跑科技是唯一入围的新势力车企,并在实时2D检测中获得第一名(共4项)。让全栈研发变成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而不是宣发优势。
零跑科技是孵化自大华,创始人朱江明又是技术出身,与生俱来就带着重视研发的基因。这种基因不止体现在对研发的重视,而且体现在研发项目管理,技成术果产出率上。对于资金有限,全系铺开,又是在新领域创业的企业来说难能可贵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