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首页推荐
管理
特斯拉即便你是神 也请做个让人信服的神
文章

2018 年 10 月,一架印尼狮航的波音 737 MAX 8 客机,起飞 13 分钟后失联,机上 189 人全部遇难。

空难发生后,波音公司坚持称 737-MAX 8 客机安全,仅向飞行员发布安全提醒,未安排全线客机停飞维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对这起事故进行了调查,并认同了波音公司的说法。

2019 年 3 月,波音 737 MAX 8 客机再次发生坠毁事故,149 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157 人的生命代价,终于让监管部门决心彻查。围绕两起事故,美国众议院展开为期 18 个月的调查,最终形成长达246 页报告。

报告指出:“波音 737 MAX 8 坠毁事件是……波音公司工程师一系列错误的技术假设、波音公司管理层缺乏透明度以及 FAA 监督不力造成的可怕结果”。

简而言之,波音公司的刻意隐瞒和 FAA 的失职共同酿成了两起空难悲剧。波音公司在明知 737 MAX 系列飞机存在设计缺陷的情况下,刻意向航空公司、飞行员以及监管机构隐瞒相关信息,并通过商业关系影响监管机构的管理和审查。

波音公司的前车之鉴,会是特斯拉的后事之师吗?

01、失控的 6 秒

“如果 737 MAX 8 发生第一起空难的时候,就被 FAA 和波音公司重视起来,那么第二起空难的罹难者,现在可能还快乐的生活着呢吧。”

说这话的人是老王,他是一位就职于中国东方航空飞机维修部的工程师,也是一位被迫维权的特斯拉车主。

准确来讲,车在他的爱人名下,他爱人才是特斯拉车主。2020 年 7 月 30 日,他和爱人购买了一辆特斯拉 Model 3 后驱长续航版。老王告诉《车市物语》,两人在提车后对车辆的使用频率相近,爱人平时上班通勤,他在周末或节假日出游开的较多。

提车之后,老王对 Model 3 非常满意,并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提车两个半月,目前行驶里程破万,毛豆3给我的整体感受非常不错。”

就在老王给出好评的一周后,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故发生了。2020 年 10 月 19 日,老王爱人在上班途中亲历了一场交通事故。

他转述爱人的经历称:当时,她驾驶特斯拉 Model 3 行驶到北京崇文门路口,通过红绿灯之后,车辆突然偏出车道,同时方向盘出现很重转不动的现象。最后,车辆冲上了路边的公交站台,护栏被撞飞,一位交通指导员阿姨被撞骨折,车辆受损严重。

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老王来到特斯拉服务中心,查看特斯拉后台数据。由于老王从事航空工程工作,他爱人从事飞机译码工作,两人基本可以看懂特斯拉提供的数据。

他确认,事故车辆刹车系统没有问题,但唯一的疑问是,事故发生前,方向盘出现的 6 秒失控状态。

老王描述,他从特斯拉后台看到的数据显示,在事故发生前,方向盘向右 8 度,持续了 6 秒时间,才逐渐转到了向右3 点几度,然后再下一秒就是突然向左40多度,而就在这一秒间,车辆已经到了站台跟前。

老王承认,没能及时制动是酿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但方向盘突然失控,无疑也是引发事故的关键因素。而对于这失控的 6 秒,特斯拉至今也没给出合理解释。

老王要求特斯拉提供方向盘扭力数据记录,对此,特斯拉选择忽视,没有给他任何回复。“没有任何解决方案,车走自己的保险在修理,已经送修超过 35 天,目前还没有回来”。

事故发生前,方向盘失控的6秒,这辆车究竟发生了什么?对老王来讲,至今成谜。

02、比谜更谜的回应

和老王有一样困惑的车主,不止一位。

根据公开事故报道整理,2020 年至今,国内因车辆失控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累计达到 10 余起。仅在 2021 年 1 月被爆出的事故就有4起。

按照车主反馈,这些事故有一些相似特点,几乎都是因突然加速、刹车失灵、转向失灵等问题引发事故,而在事故之后,车辆往往又恢复正常,查不出任何问题。

比“悬疑”的车辆事故让车主更难接受的,是特斯拉的“谜之回应”。上海梁女士的经历最具代表性。

2020 年 12 月 30 日,梁女士驾驶特斯拉 Model 3 出行,车辆行驶到上海外环隧道时,突然出现失控现象,失控时间长达 20 分钟。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踩电门,梁女士将脚抬起,并拍下 21 秒车辆失控加速视频。

这段视频被爆出后,特斯拉官方回应称,“经过后台数据的分析及该路段的勘察,确认拍摄视频的路段是一段下坡,由于重力势能的原因车辆发生了加速”。

特斯拉仅承认视频中的 21 秒存在失控,对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失控状态则表示否认。特斯拉售后告诉梁女士,21 秒失控加速是偶发事件,并不能说明车辆有问题。

梁女士无法认可“下坡路段导致加速”的回应。据她反馈,事故路段坡度仅为 1 度左右。为了证明这一解释不合理,2021 年 1 月 4 日,梁女士再次来到事发路段,重复测试并录下视频。

在事故发生路段,她先将初始速度给到 11km/h 左右,然后松开踏板,可以看到车辆马上刹停,随后,她将车速拉升到 22km/h,松开踏板后车辆也立刻刹停。她甚至以 90km/h 的初始速度松掉电门和刹车,车辆都会立刻自动减速,并未出现特斯拉所说的“下坡路段导致加速”的情况。

梁女士在视频中表示,这次事故有惊无险,没有出现人身安全,但下一次失控问题出现,她还能那么幸运吗?她希望得到一个准确说法,这辆车到底有没有问题。

“我想知道车辆异常的原因,我不要任何赔偿,您帮我把这辆车修好,并且非常确定它不会再异常加速”。

类似“下坡路段导致加速”,特斯拉对事故的解释,还有“地面湿滑”、“女性车主力量弱”等,这些回应往往让车主感到啼笑皆非。

一些当事车主自嘲道,按照特斯拉回应,只要出现事故,“不是车主的错,就是行车环境的错,特斯拉永远没错。”

03、权威与常识

对于频发的失控事故,特斯拉最有力的一次回应,就是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援引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份报告。

这要从 2019 年说起。

2019 年 12 月,NHTSA 收到一封来自独立投资人 Brian Sparks的 请愿书,请求 NHTSA 命令特斯拉召回 2013 年以来生产的 Model S、Model X及Model 3 全部车辆,涉及车辆总数达 66.2 万辆,理由是这些车辆都可能存在突然的意外加速问题。

Brian Sparks 向 NHTSA 提供了共计 232 个非重复投诉,涉及 203 起事故报告。

2020 年 1 月 13 日,NHTSA 的缺陷调查办公室决定评估 Brian Sparks 的请愿。NHTSA 还另外收集了 14 起关于车辆突然加速的审查请求。评估总量共计 246 起。

NHTSA 引用的评估数据,包括黑匣子记录数据,以及特斯拉收集的事故数据和相关视频。

在审查了可用数据后,NHTSA 表示,尚未找到能够支持对特斯拉突然加速问题进行缺陷调查的证据。因此,拒绝采取对 66.2 万辆车辆展开全面调查。

NHTSA 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权威性毋庸置疑,这曾一度帮助特斯拉扭转舆论风向。

但在不少车主,尤其是当事车主的心中,仍然存有一个深深的疑问:这份报告,能解释和证明近期国内频发的失控事故吗?

一位电子工程师向《车市物语》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黑匣子数据没有篡改的可能性,但如何证明其纪录的数据一定由驾驶员操作产生?这是一个疑问点。另外,由于车内总线带宽有限,车辆日志信息的完整性也有待商榷。也就是说,NHTSA拿到的数据真实性没问题,但也不能证明特斯拉一定没问题。

一位车主提出了更直接的质疑,所有数据收集都是基于特斯拉单方面提供,而特斯拉后台只记录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这样的数据记载是否客观?例如,车主踩下刹车,但是踩不动,后台是不是就纪录没踩?而车主没踩加速,车辆自动加速,后台是不是也会记录成加速,代表车主在踩电门?

另外,国内近期发生的失控事故,与 NHTSA 评估的案例情况并非完全重叠,试图用这篇报告结论,来解释国内所有的失控事故,是否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于这一结果,Brian Sparks 表示,相信 NHTSA 权威性,但也提醒消费者不要忽略常识。他向 The Verge 谈到,与其他车辆相比,特斯拉制造的车辆意外加速率仍然特别高。

04、神会犯错吗?

在众多拥趸心中,特斯拉是开创汽车新纪元的神。

特斯拉连续打造了多款卓越的产品,并通过成本控制,使其迅速大众化,让越来越多消费者享受到科技魅力。

特斯拉也成功引领了智能汽车时代到来,不但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以其为标杆,就连百年历史的传统车企们,也在他的影响下,重新审视自己。

如今,特斯拉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值钱的汽车公司,总市值超过所有上市车企总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受益于此,晋升为全球首富。

可以说,在很多人心中,特斯拉就是奇迹,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神就一定不会犯错吗?

神,会不会犯错?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特斯拉向来拒绝认错,也懒得解释。

在中国车主与特斯拉的博弈史上,车主胜利的案例屈指可数,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似乎也仅有一次。

因隐瞒二手车存在结构性损伤,维权车主韩潮将特斯拉告上法庭,一审判决,特斯拉存在欺诈行为,退一赔三。

在坚持不懈与特斯拉博弈的过程中,韩潮似乎成为了车主抱团取暖的对象,很多当事车主都会私信他交流经验。

在他抛出来与车主的对话中,有各种各样的“离奇”事件。但是,韩潮告诉《车市物语》,一些车主已经放弃维权了。

他曾表示,特斯拉有权把法务问题移交给全国任意一家特斯拉公司,就是为了消耗消费者的维权热情和信心,并增加维权时间和成本。

很多车主也正是因为担心维权成本,最终都选择私了或不了了之。

一面是消费者的维权困境,一面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难题。

2020 年 10 月,在一场行业闭门会议上,多方政府监管部门谈到新能源汽车监管问题。当时,有一位应急管理部相关人士谈到,一些车企在事故发生之后,会立刻收回旧车、赔付新车来逃避调查。还有一些企业监测数据不共享,监管部门难以获取车辆状态的有效信息,直接影响故障原因的准确判断。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参会人员也在发言中指出,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售出车辆需安装车载监控系统,但由于车载终端记录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和开放要求,各车企数据格式不统一,提取与解析协议不公开,警方调查无法自行提取和解读相关数据,调查取证困难。

与此同时,在汽车车载终端数据记录中,往往缺少与事故调查和认定相关的数据项,事故调查中难以利用现有记录数据还原事故过程,企业提供的数据真实性无法解释与核查。

在智能汽车时代,这样的问题正被进一步放大。

传统车辆产品机械部件多,失效问题多数可以复现,而电气化、智能化产品的故障往往在瞬间发生,很多时候,断电重置之后故障又会自动消失,就类似于手机偶尔出现的卡顿现象,往往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位车主向《车市物语》担心的表示,随着智能汽车占比越来越高,如果不能拿到原始数据进行判断,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处于弱势的一方。

消费者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科学家,在他们眼中,每一个没有解释的故障,都意味着生命安全。

一起又一起公众看不懂的失控事故,到底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认知空白,还是真实存在的技术bug?这些不愿公开、不愿回答的问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消费者需要知道答案。

05、写在最后

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对于问题事件,往往秉持冷处理原则:不回答、不解释。不论是此前被爆出的涉嫌二手车欺诈事件,还是当前正在发生着的失控事件、黑屏事件、磷酸铁锂电池异常掉电事件、车辆突发起火爆炸事件……

深谙传播规律的特斯拉明白,热度再高的舆情,只要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就没人再关心了。老王向《车市物语》无奈的谈到,“特斯拉的战术很成功,时间长了大家都被拖得疲惫不堪”。

他表示,其实最让人担心的,不是每一次事故本身,而是发生事故之后,车企的处理方式和态度,让人很难相信,自己遇到的问题会被真正重视起来,并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出不出问题,就完全变成了一件拼运气的事情。

聊到最后,老王有点泄气,“我觉得自己的事儿,最终大概率不了了之”。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