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因此对人才的渴望,对于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效率团队的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
“我真心的觉得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汽车团队,花 5 年的时间,拥有互联网的思维,需要有一家新的公司拥有互联网加上汽车人,加上跨界的大脑,加上跨界的躯干去做很多科技的创新。”
时隔一年,我又来到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企业加速器园区内的小鹏汽车办公基地,相同的是夏珩依旧是小鹏汽车的总裁,工程师们也依旧在各个环节中忙碌着,熟悉的小鹏汽车 Beta 版也同样摆在一楼。而与去年不同的是,干净明亮的办公室已抹去了我脑海中曾经那装修时的印象,更优雅的办公环境能感觉到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核心投资人何小鹏则成为了新任命的董事长。我心里捉摸着,这下小鹏汽车是要开干一番大事业了。
其实在去年与夏珩聊天时得知了小鹏汽车所有的投资人后,我还专门花时间去研究了下这个特殊“团队”,其中核心投资人——何小鹏则是重中之重,可以说从他大学毕业的三企业之间选择,到萌芽创业的动机,之后在 2004 年与梁捷共同创建 UC 优视,再得到丁磊的帮助,认识李学凌和俞永福,并与雷军的商议,以及最终被阿里收购后的彻夜难眠等等…这里面所包含的动人故事仿佛又在我脑海中回放着。
然而今日得知何小鹏告别 UC 和阿里,加盟到小鹏汽车的消息之后,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惊讶,总感觉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发生的早晚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也许了解何小鹏的人都会知道,他是个喜欢折腾和善于折腾的人,同时还有个著名的话术,那就是折腾其实就像“南方回南天里的电器,这个电器你不折腾,时间长了就打不开了。”
而相比加盟小鹏汽车任命董事长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何小鹏初创 UC 后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人生的财富自由,那为什么还会选择艰难的再次创业呢?同时从产品出身的何小鹏的确是有着众多“脑洞大开”的好点子,以及具备丰富的互联网思维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那他打算如何改变小鹏汽车呢?以及当时作为投资人为什么那么卖力的帮小鹏汽车拉融资等等...也许在这些背后都隐藏着酸甜苦辣的故事。
这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与何小鹏聊天,圆圆的脸颊与和蔼可亲笑容给人初印象是温暖的,今天还特意穿着带有小鹏汽车 LOGO 的 POLO 衫,整个形象也是意气奋发。早之前有听 UC 的朋友说过,何小鹏非常注重公司文化和简单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在公司内部都没有“总”的称呼,因此大家也一直都直接叫他“小鹏”,同时我也知道何小鹏是个不喜欢废话的人,因此接下来与他聊天时,尽力直击重点才是他偏爱的风格。
何小鹏,1977 年出生于湖北黄石,1999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时导师给他们推荐了 3 家企业,美资外企亚信和两家国企。而对国企完全不感兴趣的何小鹏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选择了亚信,到了亚信后的何小鹏也在很多部门都做过,从开发部、运维、测试,到客户服务、售前、售后等等。当时他的老板是广州人,2001 年一个月赚 5.2 万元,已经是广州交个税最高的人员之一了,而何小鹏却只有几千块,正是因为有了这巨额的差价,以及再加上投简历被惠普拒绝,于是何小鹏便放手一搏开始创业了。
这样的创业动机其实很简单,按照何小鹏自己的说法就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而在 2004 年,何小鹏和梁捷正式创办了 UC 优视,在 P2P 下载、手机浏览器、邮件客户端三个方向中选择了手机浏览器。不过初期的前三年 UC 都处于资金窘境,最大的期望是活下去,后来还是网易的丁磊成了何小鹏的第一个贵人,不仅提供了资金,同时还开启了他的宝贵人脉。例如随后认识的李学凌,以及李学凌又介绍了俞永福,同时在得到雷军的建议后,UC 便有了之后更强大的发展等。
而在 UC 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真的被阿里巴巴收购了,自此 UC 就进入了另一个时代。两个月后,阿里移动事业群又再度调整,划分成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重要业务板块,何小鹏则出任阿里文娱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并在阿里获得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开拓全新的思路,以及管理能力和融合其他团队共同探讨等方面。随后到了 2017 年 3 月,何小鹏带着他的新土豆以及一群生态伙伴亮相,宣告土豆全面转型短视频平台,但一个月后,何小鹏却提议由 UC 前首席运营官、阿里巴巴总裁朱顺炎兼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这一度被外界理解为“接班”。
其实这一方面是为何小鹏告别 UC 和阿里,加盟小鹏汽车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则与何小鹏的创新主张有关系。因为近几年何小鹏也多次在内外场合表示:“中国在互联网、在硬件上会有一些公司能走向全球,我们应该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同时帮助更多年轻人走向全球。”
另外,在何小鹏的创业生涯中也觉得自己是幸运的,UC 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贵人,并表示:“没有丁磊,自己就不会认识李学凌,没有李学凌就不会认识永福,没有永福就不会认识雷军,所以创业成功还要有点运气。在很多转折点,你遇到合适的人,而他们又刚好对你有点兴趣。”在与何小鹏简单的聊到他以往的创业经历时,除了佩服他当初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一根筋式”努力外,也理解了为什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人的道理了。
根据我之前查的资料显示,随着 UC 之后良好的发展,以及在被阿里收购时,何小鹏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投资转型了,同时好友雷军也让他“放空”下自己,随后何小鹏并开始异国旅行和参加展会,并将精力不再仅局限于流量、内容、商业模式上。然而何小鹏是如何想到投资做智能造车项目的呢?可能是我自己对小鹏汽车的好奇心太重,便迫不及待的询问了何小鹏,没想到他讲述的故事仿佛让我看了一场关于“小鹏汽车前传”的电影(去年夏珩跟我讲的是“小鹏汽车正传”)。
何小鹏回忆的分享着:“那是在 2014 年 6 月,特斯拉对外开放所有专利,并鼓励其他企业开发电动汽车,结果也就是特斯拉的开源让我看到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可能性,随后我写信问了马斯克关于专利使用的问题,没想到马斯克回复了我并说 ‘你们可以拿去用,但是怎么用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自从有了这句话之后,我便马上开始寻找团队,但发现懂得造车技术的人并不认可互联网造车的理念,直到后来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夏珩。还记得在与夏珩聊天时,夏珩是这样说的:‘我们伴随着互联网一起长大,能够理解互联网思维,所以我能够听懂何小鹏想要做什么。’在找到基础团队之后,我便迅速与 YY 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 CEO 傅盛、腾讯高管吴宵光等多位互联网大佬一起出了天使投,又与夏珩、何涛、杨春雷一起创立了小鹏汽车,专注于针对一线城市年轻人的互联网电动汽车的研发。
说到这里何小鹏突然停顿了下,接着又分享了个再创业的“主要原因”:“在今年的 2 月份时,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儿子出世了,第一时间,第一次我抱着他,然后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一看是有一个哥们,我心里想,接起来,礼貌的说我现在有事,就把他回绝。但是一拿起电话,哥们就一直的说,智能出行一定是未来,赶紧冲进来。也正是由于这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在那一刻,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的小孩长大以后,问爸爸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在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干什么,也许退休了,也许在做基金,也许还在过去的公司里面继续奋斗,我觉得都有可能。”
在听完了何小鹏的两段故事后,我也深受感触,同时也知道何小鹏一向是决定好的事情就不会改变,无论结果如何依旧会坚持不懈的走到底,而此次跳出来再创业也是如此。爱折腾的他利用第一次创业实现了财富的自由,而再创业则是为了理想,并不是仅仅满足于赚快钱,毕竟互联网需要更多趣味性、科技性的创新,同时又能够跟大家做不同的事情,能够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因此最终在 8 月 29 日,何小鹏选择了加入小鹏汽车,并担任董事长一职。
在之前与夏珩聊天时得知小鹏汽车在开始组建团队初期,员工主要来自广汽、宝马中国、兰博基尼等整车企业和德尔福等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三星、华为、微信等科技 / IT 公司。50 多人的团队中,几乎都是有 7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研发人员。而最初作为投资者的何小鹏并没有全职参与到小鹏汽车的管理中去,更多的是扮演一种创业导师的角色,为小鹏汽车提供关于管理、财务、规划等方面的经验与知识。但如今成为了董事长,不仅能为小鹏汽车带来了领先的产品理念和战略布局,同时在第三次融资和团队建设与管理上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得知了“小鹏汽车前传”的故事后,我更好奇这位从产品出生的互联网人是如何看待智能造车这片领域的,同时与之前创立 UC 时相比,会不会更加的艰难?而何小鹏听完我的提问后笑着说:“我相信这边的难度一定会更高,首先我觉得制造和出行的领域远比我们当年最开始的领域,难度上要强了 100 倍,不过小鹏汽车现在的初创与 UC 几年前的感觉,其中产品在互联网公司是最主要的一部分,不过纯电动车的复杂性肯定要比互联网产品更难。”
那么从互联网人来看现在传统汽车这个行业,又会有哪些不同呢?我接着问何小鹏,只见他思考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互联网人看待汽车有 4 个不同点。其一是基因,因为传统车企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卖,所以要知道以什么成本来做,怎么打动消费者,因此这种模式在很多时候就会束缚创新的思维,所以小鹏汽车一定、一定要打造一个跟传统汽车和普通的互联网公司组合的基因。其二则是如何快速迭代,我想这个通过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就好解释了,但传统汽车行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就非常慢了。”
“其三是传统公司在中国很难做一辆好车的原因是模式有很多的问题,例如设计一台车的起因就错了,随后赚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对的,这么多年都是靠卖车赚钱,同时激励大家的方法也是错的,以前是少犯错就是对,能够往上晋升就是对,而未来的小鹏汽车在这些方面都会不一样。最后是没有追求极致的超级产品经理,例如雷军就是小米的超级产品经理。在未来,我们这里会有数个,甚至将来我希望有十几个,既懂汽车、又懂供应链,既懂设计、又懂运营等等的超级产品经理。而在传统的汽车厂里,没有真正这样的人,也没有这样的平台给大家这样的机会。”
“而我却真心的觉得,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汽车团队,花 5 年的时间拥有互联网的思维,也需要有一家新的公司拥有互联网 + 汽车人 + 跨界的大脑,再加上一个跨界的躯干来做一些不同的事情。相反传统汽车人的思维已经固化了,他们非常难跳出汽车圈去做很多科技的创新。”何小鹏非常自信且慷慨激昂地说完了自己的观点。
我也很认可他所阐述的观点,毕竟如今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小鹏汽车所做出的产品和设计都已经验证了这个观点,但相比这些我倒更关心何小鹏成为董事长后,会如何改变小鹏汽车,或者说将给小鹏汽车带来怎样实质性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做法等等。其实我觉得这也是目前所有车企老板共同关注的点,毕竟他们想看看智能造车将会开辟出怎样的新路子。
何小鹏听完后很坚定的告诉我:“我进来先主要跟大家做 4 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帮大家找钱融资;第二件事情最重要的是搭班子,希望在明年的年底,我们在广州,在硅谷,在北京有达到 1500 人,而且是不包括制造工人;第三件事情跟很多同学交流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超级产品经理,从周边的人那里,一定要相信他的身上肯定有比你强的点;而第四件事情,我会配合这里的很多同学一起开始做品牌,做营销。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在将来会建立一个巨大的 PR、GR 运行团队。”
当我听完这段时,很敬佩的说出了如果将这 4 点都做好的话,可以说已经将一个企业绝大部分都做了,不过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您在这 4 点上会不会有所侧重?何小鹏笑着说:“有的,其实我说的这 4 点都是按照重要级别来排序说的,其中第一找钱融资的事情基本搞定了,只是还差一点点。而第二个是搭班子,这个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挑战,所以我也有恳请现在的员工,希望他们能把最好的、最优秀的兄弟、同学、同事都挖过来。”
其实我们一直有在聊“互联网 + 电动车”,目前小鹏汽车团队中绝大部分成员都是有 7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研发人员,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之前互联网从业人员,那么在互联网人和汽车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融入合作,这方面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何小鹏连忙说道:“我觉得这个在哪里都有。比如说以前我们听过一句话叫‘文人相轻’,做媒体人互相看不起。后来我们发现还有‘猿人相轻’,程序人之间,经常是 ACTO 走的时候,换了一个 BCTO。首先是把全部的东西全推翻了,我们叫猿人。实际上跨行业也是一样的,在阿里的我所知道的,我们的一些合作,大家互相有很多的习惯和认知是不一致的,这也很正常。我觉得互联网电动车,首先的核心就是电动车,就是互联网智能化能力以及组织方法。”
“我们一定是让年轻的、有能力的、有冲劲的一群汽车人,花几年的时间变成互联网的基因,他才可以去接纳互联网。就像一开始夏珩跟我说的,他在认识我两年之后说,最开始听我说迭代,他说迭代是什么词,他不懂。他就问我,也经常有人问我迭代如何翻译。他还说他最开始觉得我说的是互联网的套路,在他的硬件里面是不行的,他不太认同。但是两年后,也就是去年,他觉得迭代的价值非常大。这个迭代的价值为什么非常大?他也不是很清楚,但他有点感觉了,有点味道了;也许再过两年他就能理解了。”
“因此首先需要一个汽车人变成互联网思维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他们有学习的能力。但是换一个角度,我觉得还需要有互联网的技能,就像我最开始认为的,所有的互联网人直接做硬件 99% 会死掉。特别是车这件事情更复杂,因为互联网里面,我写好一个东西,我要分发,我根本没有一个销售体,也没有送货,也没有售后,最多是你不喜欢了,就卸载了重装。而车这边的设计、工程、工艺等问题怎么解决?之后的供应链的问题怎么解决?供应链之后良品率怎么解决?良品率之后规模化怎么解决?还有性价比等等,它的复杂程度和链条深度是远高过互联网的。互联网大部分人原来的能力模型、思维模型是建立在数字化、去中心化。所以互联网人也需要有学习能力,虚心向汽车人学习。”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融合,但是我认为应该是以汽车人为主来学,因为互联网学汽车,基本上学不通,大部分人都搞不定。因为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工具,是一种像英语一样的基础能力,所以汽车的人用 5 年就可以学会互联网的知识,而互联网的人学习汽车知识也许需要 10 年。互联网人要能够理解汽车的供应链的各环,也要理解汽车的设计,要理解在硬件和软件之间如何做到平衡,这是非常难的,所以他们也要向汽车人学习,向传统学习。我觉得这两种组合是非常好的。”
“我在过去 3 年里面看了他们很多的东西,听了他们很多的讨论,我也学到了一些。但是在未来,如果再花两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全新的具有互联网加上制造加上出行的基因的团队建起来,我觉得那时候我们会很不一样。”何小鹏一口气说了很多关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看来想做新时代的智能造车,如何将“互联网人 + 汽车人”进行更充分的融入是门大学问。
还记得您说过投资小鹏汽车时,有不做低端车和高端车(例如 70 万元)的要求,这些是基于什么理由呢?而如今从 Beta 版到申报信息,您对第一台车有什么样的计划或想法呢?何小鹏很直接地说道:“不做低端车,是因为我们定位的小鹏汽车是有互联网和自动驾驶的;不做高端车则是因为觉得这类型的车很少人买得起,我期望还是大部分生活质量比较高的白领他们可以买得起。”
而对于小鹏汽车第一辆车,何小鹏是这么回复的:“我觉得我们是中国第一批,甚至是第一台互联网电动车。很多的公司开发,都是自己内部做的,互联网都是这样做的,但是不知道别人做到什么样的进度。但是车是没有办法,除非你做一些只能拿来宣传的车,但是真的上牌,要做公告、检测,这些机构很少,全国也就两三家,你只要比较就知道谁在做,谁在说。我们是第一家冲进去的,而且我们是真正的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电动车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大佬应该是有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背景的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
“所以我相信在未来,很快大家就会看到我们上路的贴牌车。我也是非常注重安全的,我在最开始就说,为什么中国很少车做到欧美的五星安全?当时无知者无畏,但是现在也懂了一些。但是他们今年年初就做了 2018 年的五星安全测试、碰撞测试等等都非常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电动车跟传统的汽车结构有很大的不一样。它首先为了保护电池加强了非常多的地方。第二,我们跳出来学了很多车,互联网人某种角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自己的能力和 IP 然后继续前行。我相信随着我们量不断的变大,十万、几十万、几百万辆车,肯定会有安全问题,但是我们要如何降低它的概率。”
汽车行业在国内也发展了那么久,您觉得现有的主机厂以及这些新的比如说蔚来、威马这种,小鹏现在最大的机会在哪里?或者说“互联网+汽车”的这类中国智能造车的未来又会是怎样呢?我听懂了何小鹏对第一辆车的理解之后,便情不自禁地很想知道后续的发展情况。
没想到何小鹏也很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我觉得将来一定是有少数的新车厂像我们这样走出来,也一定有一部分的老车厂能够走进新车厂。而未来小鹏汽车、车和家、蔚来有望成为中国汽车的三驾马车,并且这 3 家新车企都有机会,一方面大家都往相同的方向在发展,同时每家车企的切入点又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大家也没有竞争,相反还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毕竟这个市场太大了。至少我认为在未来 10 年内,这片市场不会出现大小通吃的情况。”
何小鹏接着说道:“我坚信的认为未来一定是‘互联网 + 人工智能 + 电动’的组合体系,将来甚至还有运营体系。如果只是做电动车是绝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在相同领域里能打败 A 的永远不会是 A,因为你做出一个相同的东西,是无法打破或超越他的,相反我觉得互联网将来的价值应该在于规模化,其中最有可能规模化的也许是我们或者是车和家。”
在聊完之后,我们共同参加了小鹏汽车第一款车的设计评审会,会议中全程都是由主设计师进行讲解的,而何小鹏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以及听取了众多媒体同行所提出的意见,整个过程中都表现的非常谦和。最后我也试探性的问了问何小鹏,下周会不会去法兰克福参加车展?他则回道自己要去一趟硅谷。我想这很有可能又是一趟“取经”之旅,法兰克福向左,硅谷向右,也许从这样的行程安排也能窥视出小鹏汽车未来的价值取向吧。
在走出小鹏汽车基地时,我脑海里还在回味着与何小鹏交流的内容,那个说话铿锵有力且胸有成足的声音的确给予了我很多鼓舞。从互联网创业家的思维来看待新派的智能造车,何小鹏的确是有太多过人的眼光和观点,而从实体制造业的发展来看,何小鹏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强大,通过与雷军、李想等人多次细聊,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和发展步骤,这些都是令人佩服的地方。另外,从闲聊中也能感觉到何小鹏是个耿直实在,又很能体谅家庭的人。也许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也正是需要这部分做贡献的人来成就吧,大家一起加油。
有趣的闲聊:
新出行:当年 2014 年小鹏汽车成立的时候,是以你的名字命名的吗?
何小鹏:当时不叫小鹏汽车,叫橙子汽车,但是审批不过,就换成了“小鹏汽车”。我们现在觉得小鹏汽车这个名字也是 OK 的,就继续用下去了。
新出行:在与您聊天的过程中,一直觉得您是个非常耿直实在的人,同时也非常的自信,所以想问下您这种信心是从何而来?
何小鹏:他们给我的。汽车太大了,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没有经历过汽车从 0 到 1,但是大部分公司都没有经历 0 到 1,只有 0 到 1 的人才有这种感觉。但是我经常说做一个岗位和产品,做一个业务或者是做一个企业从 0 到 1 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是经历的一部分的互联网里面的企业,所以他们主要是没有全局的思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他们都有想法。
新出行:小鹏汽车已经跑了 3 年,您觉得哪些地方是没有达到要求的?或者说还有提升的空间?
何小鹏:我觉得没有做到最好的地方,就是我来的原因及价值。所以我要帮助他们去做好一些事情。比如说我要做 4 件事情,都是我觉得有价值的以及现在做得还不够好的,比如说要更多的钱,要建立更强的组织,特别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组织;第三个是需要更多的超级产品经理,把平衡的艺术做好;第四个是整个品牌、营销、销售、售后、运营体系等模式的建设跟对公众、行业、渠道跟政府的不同,都是需要去做的事情。他们过去把一条线的事情做得很棒,但是我要做的是一个系统的事情。
新出行:中国的这一代互联网造车的企业有没有机会冲向海外?包括我们自己对海外有没有一些相应的策略?
何小鹏:如果小鹏汽车做成了,我肯定会做产业化。我觉得浏览器是一个工具,传统的汽车也是一个工具,无外乎更快、更强、更便宜。浏览器不要钱,所以它的国际化是最容易的。而制造业的国际化就就比较难。但中国一定会有一些制造厂商能够走向全球,这是我坚信的,就像互联网走向全球一样,只是制造业走向全球的方法跟策略,可能跟互联网有些不同。但是起码我们能够想到:第一,中国人一定要做国际化;第二,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新出行:你今年也有了小孩,他未来长大了后,您希望他去做什么,他做什么事情您最满意呢?
何小鹏:我对他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他能够比我有更多的选择,以及选择他喜欢的道路,同时也期望他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不会选择去做坏事,这样就好了。
新出行:中年危机有很多的指向,有的是瓶颈,有的是家庭的原因,您的症状是什么?
何小鹏:我非常简单,大学的时候才制定自己的人生梦想,就是四十年实现财富自由,但是我三十几岁就实现了。但是我觉得人生要有梦想,当时有一点彷徨,所以永远没有追求到的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