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举些数据:
找两款日系、德系的中级家轿,丰田卡罗拉和大众高尔夫,对比一下各自车重变化:
日系的丰田卡罗拉 1.6AT,上一代重 1300kg,新一代重 1285kg,减重 15kg;
德系的大众高尔夫 1.4T DSG,上一代(高 6)重1 370kg;这一代(高 7)重 1280kg,减重了 90kg。
再升一个级别看看:
日系的本田雅阁,2.0L 乞丐版,八代雅阁重 1510kg,九代雅阁重 1490kg,减重 20kg。
德系的大众迈腾,1.8T 乞丐版,上代迈腾 B7 重 1590kg,这代迈腾 B8 重 1440kg,减重 150kg。
数据表明,大众新一代车型不但减重幅度大,而且已经比同级日系车更轻。
不仅德系,美系的减重力度也很大。通用上一代雪佛兰科鲁兹 1.5AT 重 1360kg,新一代重 1270kg,减重 90kg;上代别克君越 2.0T 重 1770kg,新一代重 1615kg,减重 155kg。
再给大家一个数据参考:同级别的吉利博瑞 1.8T 乞丐版,车重为 1730kg,比君越 2.0T 重 115kg,比同为 1.8T 的迈腾更是重了 290kg!
上述的对比,其实已有无数人做过,结论很简单:这年头你不能再说不买日系车是因为车轻了,也不能说德系车安全因为它够重了……那会显得特别无知。
而我这篇文章,想说一点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于“理念”。
从通用、大众在新一代车型上取得的轻量化成果来看,有实力的厂商,只要它想做轻量化,就一定可以做到。这道理有点像有实力的人减肥都能成功。
日本车为什么一直轻?是因为日本车企从老早开始就推崇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不是日本车企多有前瞻性,而是轻量化乃让车动力变好、油耗变低的最直接手段。而是实现目标方面,日本人打造产品素来是偏向“做减法”,尽可能用精益化、节约化的方式,来实现设定的目标。
当前欧系厂商做的轻量化,其目标和日系厂商是一样——通过减重来优化动力和油耗。但欧系车的轻量化,比日系车技术含量要高一些,因为欧系厂商在动力效率的压榨、新型材料的应用上,取得了更多新的突破。可以说,欧美车企更“舍得”投入新技术去实现轻量化;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日系车企在设计水平、设计智慧方面,仍高于欧美车企。
在轻量化的大时代里,拼的是厂商乃至整个周边汽车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举个例子,韩系车前几年的技术发展已经比较全面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近几年的韩系车在轻量化技术领域,又明显地被欧美对手甩开一大段。
各种原因就和韩系汽车产业结构有关——现代、起亚的母公司集团是造船的,在用钢方面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而在铝合金这种新材料上没有配套优势。所以新一代韩系车依然刻意避开了铝合金技术,这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有成本优势,但轻量化效果就处在下风。而随着欧美车企的铝合金产业规模发展,韩系车这方面的成本优势也将失去。
再看看国内自主品牌。现在自主品牌极少用轻量化材料,原因?一来这确实需要成本,在产业规模尚未形成时,轻量化新材料还是很贵的;二来在当下国内的消费心态下,可能你把一款车做轻,反而会带来消费者的误读,甚至被竞争对手作为把柄来攻击……所以很多车企会选择不往这个方向花钱。
这就引出了结论:轻量化,就是设计理念指引下的工程成果。
这其中的核心,就是理念。你得有这个理念,才会去行动。这个理念是综合了市场、产业等因素作出的。日本全民族早就接受节约化的理念,所以他们推动轻量化最早;欧洲消费者已经认可轻量化意味着性能更好和更先进,所以厂商一个劲地拼轻量化;而中国很多消费者还接受不了“轻就是好”,所以大多数厂家还不会去推进这个理念。理念都不在这儿,工程自然也不会往这个方向去卖力。
我相信大家车言论的用户们都知道,也不需要我们多说的是:轻,并不代表偷工减料。相反这年头的轻,往往代表着更高的技术投入和厂商的努力。至于大家关心的轻和重哪个更好,尤其哪个更安全……那又是另一个要摊开来讲的话题,等我有时间(有心情),再来趟这摊浑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