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出行访谈 | 和戴姆勒全球董事长蔡澈的一次对话
新出行原创 · 精品文章
“我们希望戴姆勒能成为对新技术和新思潮的早期接触者和接受者,这样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机。”

“从出行来看未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共享的模式。另一个是出行工具、交通工具的拥有权。作为戴姆勒来说,我们希望这两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存在。”

“在初期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大家看到的可能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新创的细分市场。”

——戴姆勒全球董事长 蔡澈

汽车制造厂商 了解高科技行业带来的新思潮很重要

汽车高管中用中文名的有不少,但蔡澈博士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不是因为他也有着一个中文名,而是因为他那两撇标志性的白胡子。这次在香港见到蔡澈先生,远远就能看到他那两撇标志性的白胡子,手上还多了一只 IWC 万国手表。

和蔡澈博士(右)的合影

这次采访蔡澈博士的机会也是比较难得,源自于奔驰参加了今天开幕的香港 RISE 科技展。今天逛了一天下来,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展会科技氛围甚至都比不上上个月的上海 CES 展,这也不禁让我想问一下蔡澈博士,为什么奔驰会选择参加 RISE 展?我们的对话也就从这个问题开始。

香港 RISE 展会

听了我的疑问之后,蔡澈博士似乎也早有预料到,两撇标志性的白胡子微微动了一下说到:“其实现在大家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技术、高科技产业和汽车产业之间的关联越发密切,戴姆勒作为汽车制造商,了解高科技行业所带来的新思潮以及新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戴姆勒能成为对新技术和新思潮的早期接触者和接受者,这样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机”。

听了蔡澈博士的这么一解释,我也就理解了。就像近些年来的 CES 展,无论是 1 月份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球展还是 6 月份在上海举行的亚洲展,参展的汽车厂商数量都越来越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汽车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关联越发密切,纯电动车、自动驾驶、AI 人工智能种种因素和科技的碰撞,造成了汽车产业往更多元的方向去发展。

没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很难实现

的确现在科技行业喊得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汽车行业呼声最高的是自动驾驶,但在汽车行业人工智能又会发挥哪些作用呢?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之间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我接着继续向蔡澈博士抛出我的疑问。

蔡澈博士也很直接的解答:人工智能科技在未来会一定会影响汽车产业链,实际上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在奔驰的整个生产制造产业链上发挥作用了。比如在研发阶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进行更好、更快的研发工作;在生产和模具制造上 AI 人工智能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人工智能在数据、算法的处理和应用上也能够减轻我们很多的沟通成本。又比如在销售方面的应用上,AI 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去跟准确的匹配用户的不同配置版本需求,减少车辆的库存时间。


“在产品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人机交互系统方面的应用,我们刚刚推出的 MBUX 最新车载交互系统就是利用 AI 技术,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技术更好的服务用户。它可以学习用户的喜好和用车习惯”,蔡澈博士补充道:“另一个方面更高阶的人工智能应用就是自动驾驶了,未来没有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是很难实现自动驾驶的”。

奔驰全新 A 级上搭载的 MBUX 系统

蔡澈博士的这番话也让我想起了 Waymo、谷歌等这些自动驾驶巨头,通过不断的大批量的测试车每天在真实的环境道路上行驶来收集数据,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来达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

Waymo 自动驾驶测试车

这种自动驾驶形态或许才是未来车企的共识

说到自动驾驶,我又记得在前两次的 CES 展上,奔驰带来的那款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的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概念车。这辆概念车展示了奔驰对未来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新形态思考方向。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概念车

在我看来,未来的自动驾驶车也同样是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的,全部通过 AI 来操作,跟现有的汽车形态完全不同。我想知道是在这种汽车结构改变之后,对消费市场是否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奔驰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听完我的这个问题之后,蔡澈博士笑了笑,似乎这个问题在很早他就问过自己了,而奔驰也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我们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有两个技术路径有明确一下,一个是自动驾驶出租车,这套技术体系会应用到现有的叫车平台,例如滴滴、UBER,智能满足客户分享的从 A 到 B 的出行需求”。

另一个出行需求是个人出行,我们认为未来仍然会有部分客户会拥有自己的车辆。这些车辆在现有的自动巡航技术的不断升级之下可以实现 4-5 级的自动驾驶。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可以完全把控制权交给车辆,但如果想自己驾驶那么也可以把驾驶权那回来,这种用户习惯目前已经养成了,在很多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很多人、很多车都开始使用和提供这种功能了”。

果然,奔驰未来的自动驾驶路线也是这样,其实也就相当于车辆备有两套驾驶方案。不想开车的人可以把控制权交给车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对于有驾驶需求的用户,车辆也保留了相应的人工驾驶能力。

听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此前大众发布的 ID 概念车,同样提供了两种驾驶方案,在普通的人工驾驶状态下车内保留有传统的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在切换到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辆的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会往里缩隐藏起来,变成一种全新的自动驾驶车形态。

大众 I.D. Buzz 概念车,方向盘可以伸缩隐藏起来

实际上现在我们说自动驾驶并不是单单是指汽车的范畴,因为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车辆作为出行工具的属性会更加明显,仅仅是为出行服务而已。出行的范畴也还包括了近些年火热的共享出行领域。同样的在汽车行业和共享出行行业,两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做共享出行的滴滴开始往造车方向靠拢,传统汽车厂商也慢慢往出行方向转变,奔驰又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从出行来看未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共享的模式。另一个是出行工具、交通工具的拥有权。作为戴姆勒来说,我们希望这两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存在”。蔡澈博士的这个答案,其实也在我的意料之,早在 2008 年戴姆勒就推出了 Car2go 共享出行服务。

戴姆勒 Car2go 共享出行服务

“在共享出行领域,我们最早推出 Car2go,在欧洲还推出了 MyTaxi,目前在全球已经有超过 9000 万的注册用户,并且我们是在法规比较健全的环境下去运作。滴滴、UBER 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但该领域的法规还不是很健全,跟我们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未来这两个领域都会有戴姆勒的位置,所以我们都不会去放弃”。

针对中国情况进行研发 进一步加快国产化进程

蔡澈博士表示“奔驰的目标是要成为汽车领域中最早实现 4-5 级自动驾驶的生产厂商。”对此我产生了疑问:奔驰实现目标的范围是局限于德国,还是欧洲,亦或是全世界范围内?老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强调这个目标的实现范围被定义在全球,而中国作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会是其重点考虑的区域。


众所周知中国的交通环境的复杂程度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十分特殊的存在,要想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动驾驶挑战巨大。随后蔡澈博士果然提到了中国交通环境的特殊性,翻译先生特意用了“繁忙”一词解释中国的交通环境,然而说到此时地突然一笑,让我体会到了其背后的许多含义,相信各位经常驾车出门的朋友应该感触不浅。

于是我更加好奇戴姆勒会怎样在中国实现他们的计划?对此蔡澈博士表示,“对于在中国市场实现自动驾驶的特殊性,戴姆勒是早有考虑到的,我们正在积极寻求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以及大学进行共同研发。”在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实现这个计划的信心。

随后蔡澈博士又向我们展示了目前的研发进程。据悉,合作研发的范围已经十分广泛,即包括了 3D 地图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也包括中国繁忙的交通状况、不同的交通规则以及不同的驾驶习惯,城市交通的路况环境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在我追问地图研发合作伙伴的名称时,蔡澈博士爽快地说出了一个单词“Tencent”。

戴姆勒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还体现在其加快国产化的战略上,据了解现在戴姆勒 70% 的中国销量都是来自于国产车型,而且未来戴姆勒的国产车型还会继续增加到 6 款。国产化在节省了汽车生产企业成本的同时更是给消费者购车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而随着中国工厂生产装配工艺的逐步加强,其装配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此前有沃尔沃,如今的最新消息称宝马的iX3 不仅要在中国生产还要出口到其他国家。我想借此机会询问奔驰是否也有考虑从中国出口整车的计划?“奔驰正在这方面做着积极的准备,比如 E 级车的长轴距版的部分零部件现已出口印度,并在在印度进行组装;中国的发动机工厂也在向德国输送大量发动机的零部件……”蔡澈博士表示未来在保证质量与利润的情况下,会考虑从中国出口整车。

产品布局会循序渐进,未来会深入更多的细分市场

现在像特斯拉这些新的电动车企业,其每个车型都只推出了一款车,通过续航里程来区分高中配,每款车型的配置都一样,这一点很像移动电子设备的生产销售方式,而奔驰目前在新能源车的生产销售上还是采用了传统汽车的套路,在现有的车系上相应的各自推出一款纯电动车,例如 EQA、EQC、EQS 等等。

特斯拉 Model 3

两种模式孰优孰劣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将会像燃油车一样拥有更多的细分消费市场,发现并抢占各大细分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了各大造车企业如今的当务之急。我希望从蔡澈博士的口中探听到奔驰将以何种方式布局新能源细分市场。

蔡澈博士严肃地回答我:“之所以采用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是为了尽可能覆盖更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细分市场。”虽然目前戴姆勒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所涉及到的车型级别还没有像燃油车那样广泛,但是他们正在努力地缩小差距。而且“随着各家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戴姆勒还会积极去开拓新能源领域的细分消费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新创的汽车市场。”

有人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块大蛋糕等着大家来分,但是在与蔡澈博士对话之后,我更愿意将它比作一个大面饼,未来可以做出的蛋糕具体有多大还犹未可知,分的人也还不甚明确(传统造车、新势力造车、出行行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紧跟时代潮流,以消费者为导向,踏实造车,这个市场足以满足各家的胃口。


有趣的闲聊


新出行:现在像丰田、雷诺、福特都有专门的风投基金对新创公司进行投资,戴姆勒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举措?

蔡澈:我们也有同样的机制,比方说目前我们有两个平台,其中的一个叫做“实验室 1886”,因为 1886 年我们制造了第一辆汽车;还有一个平台叫做“初创高速公路”。

新出行:这两个平台是如何来运作的?

蔡澈:这两个平台都是我们邀请创业公司,来向我们展示他们最新的想法和理念的平台。与此同时我们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中拥有股份,我们会用这样的机制寻求投资的机会。

新出行:车企投资的这些公司中很多是会关注像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方面,做有关汽车产业方面的研发,戴姆勒是否会有这样的基金来聚合一批公司来为未来的研发做准备?

蔡澈:当然,我们早期的投资寻求的是与我们的业务、战略相关联的公司,并不是为了简单盈利的目的去进行投资,所以应该不会去投下一个像百度、阿里这样的企业,以营收的方式来增加我们的收入,这不是我们的理念。

新出行:作为与中国合作伙伴设立的合资品牌,腾势在未来戴姆勒新能源战略的位置和地位是怎样的?

蔡澈:我们的目标首先是专注于我们目前现有的产品,我们现有的产品现在在里程上进行了新的升级,同时我们也在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比亚迪一起探讨未来的计划与可能性,现在还不能过早透露过多的细节。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