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撤销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一句话概括:
认可纯视觉智驾方案、满意新G9官方价格给出的诚意、25年的我对安全性、舒适性有更高的品质追求。

25款G9、G6在3月13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发布,我提前几天把自己的22款G9进行官方二手评估,评估出来的现价还可以接受。
之前也研究了一下今年各家品牌的产品发布规划。个人预测这次新G9甚至有可能下探到25W 的区间,最后果然还真是!而且除了四驱和电池大小不同(续航不同) 之外,其余豪华配置全部标配!实在诚意满满。


于是果断在发布会还未结束时就下单并锁单。于是今天过去交付中心提车。
那么,具体我为何要这样置换呢?

一、微观角度
配置对比:22款小鹏G9(702max) VS 25款小鹏G9(625max)
改变:
智驾方案: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方案
品牌超充免费度数:3000度→1500度
音响:丹拿音响→Xopera音响系统2.0(自研)
重要提升:
机械悬架→双腔空悬+可变阻尼减振器
(最看重这点)
车机智能芯片8155→8295P
充电3C→5C(SOC10%-80%,12分钟)
标配电吸门
座椅升级:
四座标配通风、加热、按摩;
更厚的慢回弹海绵柔软座椅;
前排座椅厚度经调整后,使后排腿部空间更大。
提升:
三层镀银全景天幕
后备箱一脚开启
电容方向盘
智驾小蓝灯
外放电2.5kw→6kw
认可XPENG的纯视觉智驾方案
使用了P7+五个月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并参与了两站(珠海、东莞)智驾大赛的经历,使我清晰认识到:
即使在智驾大赛那种每分必争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坚持该接管的情况就接管的个人智驾原则,绝不勉强地去挑战已经肉眼可见的危险情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更加不会去强求智驾0接管。

由于我的智驾经历也不少了,很清楚无论如何OTA,现在各品牌的智驾方案都会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处于“人机共驾”的阶段。
在这样的个人智驾原则底线之下,我是挺认可P7+的纯视觉智驾方案的,在高速、在城区用都表现不错,当然还有个别进步的空间(留给鹏厂智驾团队后续OTA吧,我相信并默默支持同学们的工作)。不过真遇到特殊危险情况就接管呗,也不丢人。
免费充电度数够用
免费充电度数是少了,但我这几年的自身开车经历来说,也是够用的。再说万一不够用,也可以在小鹏商城用积分兑换电卡。积分获取途径在:app→我的一趣创作。
而且对比用油车,纯电车已经把用车成本大幅降下来了,花钱充电也问题不大。
Xopera音响也值得期待
音响的确是22款G9丹拿的质感和口碑都更佳。同时鹏厂的音响团队一直提升Xopera音响系统的质感。例如P7+从刚提车到现在,经过OTA,其Xopera音响的质感确实提升不少。所以25款新G9的音响也值得期待。而且音响系统并不是我个人最看重的东西。
高度认可G9的续航表现
24年三月参加了新出行社区举办的「1000公里一充就到挑战赛」,我的G9在满电出发的情况下,中途只需要充一次就可以由深圳自驾到武汉!1000多公里全程直播,真实经历!

自身需求改变
25年的我更加注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上25款G9的提升都打在我的价值点上。
尤其是标配双腔空悬+CDC、全车座椅舒服程度大升级、空间变大、5C充电更快、标配电吸门更便捷。
老G9的情况
我的老G9在24年初由于恶劣天气被大树砸了,前机盖、前挡玻璃、车顶玻璃都换了,但我很满意A柱无弯曲、很坚挺,质量确实棒。
意外是难以避免的,我的老G9整车安全系数确实受到影响,所以只能个人提前防范于未然。

个人也颇了解G9在二级市场的行情价。在这种曾经大伤过的情况之下,我认为官方二手给出的评估价还是可以接受的(在此点赞总部二手团队的同学,专业且高效),另外这次本品置换新G9有1W的车款减免。

二、宏观角度
G9受到国际的认可
大众集团和小鹏汽车在之前官宣合作的时候。就曾透露过,会基于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来打造两款新车型,并且将在26年以大众汽车品牌的身份在中国市场销售,期待到时试驾一下。

这证明小鹏G9的车型平台、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都是得到大众集团的高度认可的。而且小鹏G9在欧洲也获奖不少,证明小鹏G9的品质,还是有不少业内团体认可的。
关于时间维度与个人成长
自从20年7月提车小鹏P7开始,我几乎试驾过市面上所有品牌的新能源车,基本每款是上市就交诚意金(先锁上市权益、也可全退款、销售也会第一时间联系你试驾),且有些车款不止试驾一次。这个试驾的兴趣使我能在整体上多维度上更加了解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个人觉得各家品牌本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是因为各家策略不同,锚定的地区、针对的客户人群属性不同,所以推出产品的价格区间、特性也不同。导致各家的发力点也不同而已。
而我很清楚自己需求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智能化,所以小鹏汽车XPENG就很契合我。
而22年的小鹏G9是我当时试驾了一圈车后的最优解;另外假设我在25年才考虑购买新能源,25款G9也是现在的最优解。
22年时我只考虑Max版本:36.99W的702Max 与41.99W的650四驱Max,相差5W,当时因为超40W的个人预算,也认为自己对于四驱没太大的需求,所以选择了702Max.
这次置换相当于把22年没用上的这5W,三年之间用到别的地方进行投资,三年后补上这5W.置换新G9,除了不是四驱,可以说是比当年650Max要全面升级。




而这个过程中,我也去过不少地方,参与了不少鹏厂活动,收获了很多“智”同道合的鹏友,陪同小鹏汽车从高峰走到地底,再从地底走回地面。
我拓宽了认知和视野,个人也得到了成长。实在感恩遇见小鹏汽车,真是我最佳的出行小伙伴。
三、最后,其实我买车的心态一直都不是追求各方面都要完美的车。反而我喜欢有进步空间,能不断OTA升级的智能车,而且我喜欢参与这个共创优化的过程,过程中保持耐心等待与正向沟通反馈。
现在刚考虑智能车的朋友如何选购?
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点但也很重要:品牌车款每年OTA频率的多少。小鹏汽车这几年在这一点一直排在前列。
这个东西我的理解:本质是反映该车企有无认真负责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坚持智能化,惠及用户。在这方面就像大师兄曾经说过那样:“即使在小鹏汽车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减少过对智能化的投入。”
另外,我个人觉得科技的进步并不应该高高挂起,吊起来卖很高的价格。而是应该降低门槛,普惠大众。
25款的G9配置拉满且价格很有诚意;现在的小鹏的智驾功能免费使用;车子会保持OTA,常用常新...
这些种种,正与大师兄说的「科技平权」相契合。

小鹏25款新G9,24.88-27.88W的价格真的是诚意满满,这是一台被受认可的好车。
真心希望有考虑购车的朋友,如果你也在类似的预算区间内,无论如何都要试驾一下小鹏G9.多多对比一下,选适合自己的。
没有绝对的好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鹏友波波。
喜欢分享我的试驾和用车经历。
与鹏同行,探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