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3月21日,我们通过东风日产N7座舱品鉴会,实车体验了东风日产N7的 「AI零压云毯座椅 」的自适应功能及通过现场的座椅解刨图更深度的了解这款智能座椅整体的构造及原理。

东风日产N7将在4月份开始正式预售,欢迎大家关注、体验分享。
先说结论,在20万以下级别,东风日产N7的 「AI零压云毯座椅 」不论从舒适性还是功能性都处于领先水平。
01 从实际场景定义AI零压云毯座椅
日产的座椅凭借其卓越的舒适性,长期以来被誉为 「大沙发 」,在行业和用户层面都享有高度认可。然而,随着智能电动时代的到来,用户对座椅的动态支撑性和个性化适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N7座椅在延续日产 「大沙发 」舒适性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家庭用户实际使用场景进行了技术升级,目的是用科技化、智能化重新定义「大沙发 」的功能。

结合几个典型场景说明:
家庭成员轮流驾驶: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轮流驾驶车辆是常见场景。传统座椅的记忆功能虽然可以调节位置,但座椅的贴合型面无法根据不同体型进行动态调整。
小体型乘客缺乏有效支撑的痛点: 小体型乘客在传统座椅上容易陷入大沙发式设计中,缺乏腰部和背部的有效支撑,长时间乘坐可能导致肌肉紧绷、脊椎悬空,甚至引发劳损。
长途驾驶导致的肌肉与腰椎疲劳: 长途驾驶时,久坐容易导致肌肉酸痛和腰椎疲劳,频繁切换坐姿后越坐越不舒适。
结合这些典型场景,东风日产N7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了「 AI零压云毯 座椅 」, 不仅保留了日产「大沙发 」的经典舒适性,还通过智能化技术解决了传统座椅在个性化适配能力上和动态支撑性的不足,为家庭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舒适解决方案。
下面结合本次现场展示的座椅解剖图说明东风日产N7是怎么解决上述的使用痛点。
02 AI零压云毯座椅构造及工作原理
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了N7座椅的具体构造,现在很多车企在车型发布的时候会宣传展示座椅层数, 更有甚者把座椅中的无纺布都拿出来算一层进行宣传 。其实真正影响座椅基础舒适性的必然不是层数的简单堆叠,而是针对每一层都有其合理、精准的设计。
据了解,N7座椅靠背有11层、座垫10层的复合结构,单看层数东风日产N7肯定不是最多,但座椅舒适性依然处于行业顶级水平,怎么做的?其中有三层是最关键的。
座椅座垫弹簧 : 座垫弹簧设计是个关键因素,它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弹性,以确保座椅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承受频繁的压缩和回弹, N7上 采用4根均衡S型蛇簧, 在动态行驶中可有效规避人体器脏振动频率,起到久坐不晕车、过坎不振的效果;
支撑发泡层: 常规低坐姿轿车中 ,由于空间布置的影响,发泡厚度会受限,但N7在布置阶段就最大化优化其低block骨架内部结构,使坐垫发泡的厚度达到58mm,同时N7 采用 行业最高75kg/m³的发泡密度(行业平均50-65 kg/m³) 来强化其发泡的支撑性能,在动态路面上具有更强震动吸收,在不同的坐姿下都能提供更好的支撑性。此外,10年内使用都不会出现座椅塌陷的情况;
零压感软绵层: 日产称为SLAB,这结构是日产在行业首创,目前基本上行业所有车企座椅都跟进了这种结构设计来提升舒适性,N7的SLAB厚度为15mm,发泡密度同样高达4 5kg/m³,这种结构可以提升落座瞬间表面的柔软感,让乘坐体压均匀分布在每个点上。

再配合日产独有、且针对中国用户体型设计的 「 Spinal人体工学座椅造型 」,以上这些因素是一起构成日产大沙发名号的核心基础。

而回到东风日产N7 「AI零压云毯座椅 」的自适应功能的主要构成,之前我们文章已经提及到,具体如下:
- 皮肤 - 电子皮肤系统,49个智能传感器(35个柔性体压传感器、6个气压传感器、8个重量传感器),而其中的柔性体压传感器相当于皮肤中的神经末梢;
- 大脑 - 自适应体态AI核心算法;
- 心脏 - 10L充抽一体式气泵;
- 肌肉 - 3分区自适应气囊(2个腰托气囊、4个侧翼支撑气囊、1个坐垫腿部支撑气囊);
在本次的现场座椅展示中,我们也一睹真面目。先说大家最关注的座椅里的 「 电子皮肤系统 」 - 智能传感器。
重量传感器 :座椅SBR,检测座椅是否有人;
气压传感器 :用来精准控制座椅中气囊充气量;
柔性体压传感器 :AI零压云毯座椅的关键,均匀分布在座椅靠背中间、靠背侧翼及坐垫前端,据介绍,这款传感器是与机器人设计同源, 传感器可精准感知1毫牛(约0.1g)的体压变化,能够识别用户穿羽绒服与薄衬衫的差异, 具体点位分布如下:
- 靠背中间:11个点位;
- 靠背侧翼:左、右各6个点位;
- 坐垫前端:左、右各6个点位;

在同样位置上,座椅内部布置了「肌肉」 - 气囊,用来调节座椅各部位支撑型面,以此更好的贴合、支撑用户的身体。同时为了满足对气囊进行快速且稳定的充放气支撑作用,N7在靠背内部上方布置了一个「大心脏」 - 10L充抽一体式气泵,快速充气、抽气,但实际体验时气泵运动时的NVH还是可控的。
东风日产N7 「AI零压云毯座椅 」 整体的工作原理:
重量传感器负责判断用户是否入座,柔性体压传感器则负责判断用户身体各部分的压力情况,而通过控制器里面的东风日产自研的自适应体态AI核心算法 ,释放信号启动10L一体式气泵进行工作,对座椅内部的支撑气囊进行充放气,气压传感器会精准识别到位后停止并稳定支撑。
而当你的坐姿变化、或稍微倾斜,整套系统会再重新识别体压分布情况并再次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调整。
视频上传成功
依托这套AI智能自适应座椅系统,回到前面的痛点场景,当您与老婆互相换人开车时,车机会联动OMS身份ID识别,上车时系统主动感知,自适应匹配对应用户的记忆贴合状态。
而当您的体型较小,落座后座椅会自动感应体型,根据传感器的输入自动调节座椅气囊大小,提供稳定且高度贴合躯体的柔软支撑,行业首创腰部、侧翼、腿部能同时自适应贴合。
同理,当长途驾驶时,由于能随时对体压变化的高灵敏智能捕抓,无论是坐姿变动、体型变胖变瘦还是不同季节穿衣体量变化,都能提供柔和且无缝即时的贴合反馈,缓解疲劳
此外,依托座椅内部10L的大气泵,当车辆高速转弯时,结合AI算法,座椅侧翼会联动横向加速度信息提前预判,自适应气囊瞬时响应,随转随充,1秒内实现完成充气 (注:小米SU7为1.5秒)。
03 AI零压云毯座椅的豪华配置
自适应座椅在汽车市场上不是一个完全新的功能,不论是供应商还是主机厂都有过研究,部分豪华车型也有过应用。
例如,我们体验过奔驰在一些车型上配置的 「动态座椅 」的功能,其实这也算是一个为了防止驾驶疲劳的功能,但是相较于东风日产的AI零压云毯座椅,功能差异巨大。
奔驰的 「动态座椅 」功能的实际表现是:当车辆行驶时座椅的靠背或坐垫会微调一定角度,防止 乘客和驾驶员常常会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感到肌肉疲劳、僵硬,甚至引发腰酸背痛等问题。
差异点在于:奔驰采用的方案并无人体压力分布的识别,只是单纯的输出规则,行驶一段时间后座椅就微调座椅角度,一定程度上还会干扰用户原有的坐姿。
而东风日产N7「AI零压云毯座椅 」能根据乘员姿态实时自动调整背部、腰部与腿部支撑,实现 无感贴合的舒适乘坐体验。

当然,市面上也有同东风日产N7类似方案的豪华车型,那就是在22年发布的宾利添越Bentayga加长轴距版, 但它价格是400万以上,而东风日产N7目前预估售价是20万以下, 性价比显而易见。

除此之外,如果再对比同样是中大型轿车的奔驰E级的座椅功能,在本次体验中,东风日产N7座椅上还有几个大的亮点,非常值得后续大家实车也关注、体验。
前排主副驾座椅上的全身SPA级12点按摩功能: 按摩具 体为靠背8点,座垫4点的分布,完全覆盖驾乘人员的肩颈、背部、腰部、臀、大腿,可局部也可全身。
按摩气囊是A面布置(布置在面套底部,更接触人体)、四层结构设计(行业主流为三层),这两个设计能提供给更大、更柔软贴合的按摩体验,据了解,按摩力度达到60N的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奔驰E没有按摩功能。

前排主副驾座椅上的气动座垫加长功能: 这应该是行业首个气动座垫延伸功能, 腿部支撑长度达到60mm,支撑性非常到位且扎实。
而奔驰E是常规的机械式座垫延伸(前端会有硬物感),N7创新式的气动式座垫延伸并不会对座椅基础舒适性产生影响。

视频上传成功
对于座椅基础的通风功能: N7前排座椅采用的是主流豪华车型上应用的吸入式通风, 相比吹出式,吸入式通风更温和,避免汗液吹向皮肤造成黏腻或感冒;N7单座椅通风量达到21 m³/h,7min就可将座椅表面从55℃降至体表36℃,快速带走温度和湿度。
而对比奔驰E级,座椅通风并非标配,部分款型还需要额外花费6700元才能装备前排通风。
可以说,东风日产N7在基于自己独有的大沙发舒适特性上,又叠加了多个豪华车型的功能配置,「AI零压云毯座椅」从舒适性和功能来说都可以媲美豪华汽车座椅的。
04 东风日产对座椅舒适性的全面探索
当传统座椅还在讨论填充物软硬度、座椅分层时,日产已将舒适性升维为四维时空体验:通过OTA神经元网络,座椅会学习、适应您的驾驶、休憩坐姿弧度、它不仅是一张座椅,更是随车搭载的舒适性AI管家。
目前不论是座椅供应商、新势力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在跟进自适应智能座椅的研究,而东风日产N7的 「AI零压云毯座椅 」,是日产自身对智能电动时代座椅舒适性的一次全面探索,也是继车载大沙发设计之后再一次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