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地平线为何成为全民智驾的“必选项”?
文章

在刚结束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智驾毫无疑问是最热话题。

率先拉开“全民智驾”序幕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示,“一旦开了智驾车,就很难回去”,广汽副总经理高锐称,“没有智驾能力则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不仅力推“智驾平权”,更在现场点名表扬了地平线的智驾能力。

过去两年,国内智驾的普及率已经超越了电动化。去年,中国乘用车的智能驾驶装配率达到了 65% 以上,而同期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为 47.6% ,这意味着智能驾驶为一个兼具安全和舒适性的配置,而不是高端电动车的专属特权。

喊了多年的“智驾平权”终于从口号变为现实。在这场技术浪潮中,站在聚光灯下的是一众车企,但背后却是整个智驾产业链的合力托举,尤其是在含金量最高的领域,以地平线为代表的国内智驾科技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技术研发与产品量产方面成绩亮眼。

成立十年的地平线去年成功登陆港交所,并且交出了一份兼具技术厚度和商业锐度的财报答卷。

公司去年营收 23.84 亿元,同比增长 53.6% ,产品解决方案交量刷新纪录,全年约 290 万套,累计交付 770 万套,市占率超 40% ,稳居中国 ADAS (高级辅助驾驶)市场首位,在中国独立第三方自动驾驶( AD )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市场份额超过 30% ,排名第二。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监测数据, 2024 年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中,地平线凭借低、中、高全阶计算方案的产品布局,以 33.97% 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

换言之,自主品牌每生产三辆有智驾功能的车,其中就有一辆搭载了地平线的技术方案。

这些数字背后,既是地平线商业成功的注脚,也是国产智驾方案规模化落地的里程碑,更映射出一场由技术普惠驱动的产业革命。

一、软硬协同领跑行业

地平线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其独特的“软硬一体”技术路径。

与多数企业依赖第三方硬件或单一算法不同,地平线从创立之初便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具壁垒的路线——自主研发计算架构( BPU : Brain Processing Unit )与算法深度耦合,开创专用智能计算架构新范式,形成全栈技术闭环。

按照地平线创人兼 CEO 余凯的说法,“地平线能够把对算法的理解融入硬件架构,使得架构设计能够支持最先进的算法,更加高效、低功耗,并且部署更快。”

对车企来说,地平线同时提供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最终意味着极致的计算效率、极致的性价比以及极致的驾乘体验,而这恰恰就是 Tier 1 、整车厂和用户最关心的点,也是国产方案厂商能否弯道超车的关键。

从 2019 年推出的征程 2 系列开始算起,地平线通过三代计算架构的迭代完成了技术上的追赶,第三代 BPU 纳什架构的推出,标志着地平线计算方案设计能力的跃升。

该架构专为自动驾驶端到端和复杂博弈的场景优化,原生支持大参数 Transformer 模型,能够在复杂交通流处理中实现“拟人化”决策。

基于纳什架构开发的征程 6 系列覆盖 10-560TOPS 算力,是目前国内唯一满足从 L2 辅助驾驶到全场景高阶智驾需求的解决方案,征程 6 系列去年一经发布之后就受到各大车企的追捧,目前已经确定和 20 多个 OEM 品牌合作,定点车型超过 100 款。

今年 1 月份,地平线开始批量供应征程 6M 和征程 6E 。余凯最近在“中国电动百人会”论坛上透露,征程 6 系列中的旗舰产品、单颗算力达到 560 TOPS 的征程 6P 已经成功流片并且完成实车验证,能为高阶智驾系统开发提供强大的算力与灵活的算法优化空间。

基于强大的技术全栈能力,地平线去年还推出了基于征程 6P 打造的软硬一体化产品,也就是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Horizon SuperDrive ( HSD ),依靠强大的无图和端到端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体验无断点、全场景无差别的拟人体验,预计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征程 6 系列和 HSD 的落地是地平线成立十年来的技术集大成者,这些技术上的突破,离不开公司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去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达到 31.56 亿元,同比增长 33.4% ,是整体营收的 1.32 倍,拉长时间来看,地平线研发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步收窄。

过去三年,地平线的营收翻了五番。 随着今年征程 6 系列的大规模出货以及 HSD 的落地,地平线将会加快盈利的脚步。过去半年,包括高盛、花旗银行在内的国际投行已经多次上调地平线的目标股价,侧面证明了地平线在全民智驾时代的发展潜力。

二、软件重新定义价值

在技术突破之外,地平线独特的商业策略同样值得深究。

不同于英伟达和 Mobileye ,地平线既不想做一锤子的硬件买卖,也不想通过绑定芯片和算法的“黑盒方案”来获取不合理的定价和话语权。

它的货架中包含全栈方案以及其中的算法、软件、开发工具和处理硬件,而且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独立实现商业化,按照官方说法,合作模式主打一个“丰俭由人,灵活可拓展”。

从过去几年的业绩来看,地平线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通过“软件授权 + 规模化硬件”的组合拳,既能实现短期现金流造血,又为长期生态布局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024年,地平线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达 16.47 亿元,同比增长 70.9% ,占总营收 69.1% ,这种“软件定义价值”的模式,源于车企对地平线算法授权和开发工具链的强烈需求,因为相较于自研,采用地平线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车企的研发成本和开发周期。

与此同时,去年地平线的产品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是处理硬件模块)收入 6.64 亿元,同比增长 31.2% ,随着地平线 2025 年累计交付量预计突破千万套,硬件成本有望进一步摊薄。

整体来看,去年地平线的毛利率超过 77.3% ,远超德赛西威和经纬恒润这样的国内智驾供应商,甚至超过了老对手 Mobileye ,后者去年的毛利率降至 45% ,而地平线出色的业绩背后,归根结底是因为建立了“计算方案 + 工具链 + 软件算法”三位一体的底层技术赋能模式。

以征程 6 为例,目前,博世、大陆、四维图新、福瑞泰克、轻舟智航、鉴智机器人、易航智能等多家行业头部软硬件合作伙伴已基于征程 6 系列开发差异化的智驾解决方案,并斩获多家头部主机厂客户的量产定点。

今年,随着征程 6 系列的大规模出货和 HSD 的落地,地平线今年的累计交付量将会突破 1000 万套,并成为国内首个千万级交付的智驾科技企业,整体业务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今年年初,征程 6 系列已经全球首发落地在比亚迪“天神之眼 C ”方案中。通过“标准硬件 + 定制软件”的模式,地平线可以帮助车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高阶智驾功能的普及,而这种策略已经成功吸引吉利、长安、奇瑞、理想等主流车企的加入。

无论是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中的 H3 ,奇瑞发布的猎鹰 500 ,理想全新一代 AD Pro 、长安天枢智驾还是广汽发布的“星灵智行”,都将采用征程 6 方案,地平线已经成为各大车企推动智驾平权的不二之选。

征程 6 作为国内唯一满足全阶智能驾驶量产需求的系列计算方案,具备同代一致、代际兼容、系统最优的特性,其高效、灵活、开放的竞争力,结合地平线及产业合作伙伴积累的丰富量产协作经验,将助力车企加速智驾普及与应用,让更多人都开上智驾车,让智驾从“能开”变成“好开”。

三、尾声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智驾水平作为购车时的重要参考,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少的车企执着于“全栈自研”,反而是会转向更务实的“全栈可控”。

在最近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活动上,余凯就表示,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功能价值点,但难以差异化,就像打电话之于手机一样。

“你不能说自动驾驶开出林志玲或郭德纲的风格,对所有人来说,自动驾驶都是从 A 到 B ,足够安全、舒适、便捷。它是一个标准化功能,像手机基带。”余凯说。

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未来也将是“二八开”—— 20% 的车企自研, 80% 找最强合作伙伴。

凭借软硬一体的技术优势和庞大的生态朋友圈,地平线有望成为供应商方案中的“最大公约数”。随着 2025 年千万级交付目标的实现,地平线有望通过规模化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以 HSD 系统定义高阶智驾体验标准,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

在智驾平权浪潮中,地平线的真正竞争力在于: 以普惠技术推动行业升级,构建 " 需求—技术—生态 " 的正循环体系,将自身发展嵌入中国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历史进程,进而为中国汽车产业打开新的可能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