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小米汽车在2025年推出的最新车型(如SU7 Ultra和YU7)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突破。以下从核心技术、性能配置及智能化布局三方面分析其技术亮点:
一、核心动力与电池技术
1. 超高性能电机系统
小米自研的V8s电机转速高达27,200转/分钟,是全球最高转速的电机之一,性能超越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保时捷Taycan Turbo。该电机采用创新散热设计和材料优化,实现更高功率密度(6.78kW/kg)和扭矩输出,零百加速时间可达1.98秒,最高时速达350km/h。 SU7 Ultra采用前V6S电机与后双V8S电机的三电机布局,综合功率超600kW,兼顾爆发力与续航平衡。
2. CTB一体化电池技术
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电池包电压达871V,支持超快充。通过倒置电芯设计,电池包厚度仅120mm,集成效率达77.8%,低温续航能力提升显著,冬季续航衰减减少30%。提供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选项,适配不同用户需求,磷酸铁锂电池由比亚迪代工,三元锂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
二、制造工艺革新
1. 超级大压铸技术
-采用9100吨自研压铸机(高于特斯拉的9000吨),结合高强高韧的泰坦合金材料,将72个零部件整合为单一压铸件,焊点减少840处,车身减重17%,同时提升防撞能力和NVH性能。
- 国内唯一同时掌握自研压铸设备与合金材料的车企,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三、智能驾驶与座舱系统
1. 全栈自研智能驾驶
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支持L3级自动驾驶目标。技术亮点包括:
自适应变焦BEV技术:精准识别泊车、高速、城区等复杂场景。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提升异形障碍物识别准确率。道路大模型**:实时优化行驶轨迹,提升安全性。智驾累计里程超1亿公里,城市NOA功能实测表现接近头部厂商,激活率达82.39%。
2. 智能座舱与生态整合
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Xiaomi HyperOS系统,实现车机与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小爱同学语音助手结合AI大模型,支持自然语义交互与多模态指令。
-内饰采用碳纤维方向盘、赛道刺绣等运动化设计,强化驾驶沉浸感。
四、研发投入与战略布局
研发投入:2025年预计投入300亿元,重点布局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车规芯片等领域,累计专利超千项。产能与市场:工厂二期年产能达15万辆,2025年销售网络覆盖58城、200家门店。充电网络整合蔚来、小鹏等第三方资源,覆盖超2.9万个充电桩。
小米汽车通过高转速电机+CTB电池+一体化压铸+全栈智驾**的技术组合,实现了性能与智能化的双重突破。其技术路径既对标特斯拉等国际品牌,又通过生态整合(如澎湃OS)形成差异化优势。未来,随着增程式SUV(2026年)和海外市场扩展,小米或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