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文章
管理
「混」不是原罪,混得明白才是正解 解析电池混用事件
新出行原创 · 文章

最近赶在年前上市的车不少,近期主打「生来会玩」概念的 iCAR V23 也在 12 月 16 日正式迎来了上市。

在大家探讨这台硬核小方盒子的配置和颜值之余,眼尖的网友也在申报目录中发现了一个「盲点」,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 iCAR V23 401 版本有两个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此后,网上引发了热烈的探讨,重新又把混用供应商这件事情摆上了台面。

就这这个热点事件,那么本篇我们就来聊聊主机厂们「混」的背后。

一、AB 供

厂商混用供应商的事情,其实并不算是什么行业秘密。

通常,厂商对于预期将会成为热门的产品都会提前找好供应商,视厂家的产能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寻找另外一家供应商分为 PLAN A-PLAN B。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 「AB 供」。

新能源普及前,网友们对于工信部的申报目录没有盯得那么紧,发动机通常也没有那么多的供应商,更多是单线供应或是厂家自产。

而到了新能源时代,为车辆提供动力输出、能源存储的电机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变得多了起来,并且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普及,有时候供应商的产能并不能匹配上车型的销量,或者一个供应商的某款产品/产线要同时为几家厂商服务,此时主机厂就需要有一条 PLAN B 作为后路。

此前关于新能源车「AB 供」的新闻并不多,此前传得比较火的有理想 L6 采用宁德时代或欣旺达的电池、问界 M7 某场事故牵出标准智驾有两套供应商,博世和福瑞泰克。

笔者以前和现在都是数码圈的爱好者,回想过去的数码圈,厂商采用多家供应商的例子不在少数。

例如华为古早前旗舰产品 P10 曾爆发过“闪存门”,混用 emmc 和 UFS 闪存颗粒,彼时该事件也是将华为推上了风口浪尖。

后面华为、小米、VIVO 等厂商同样也有类似的混用方案,例如小米 13 早期批次供应三星屏幕,后期则切换为国产屏天马,小米 15 的线性马达同样也是有瑞声和歌尔两家供应商供应。

不过现在手机厂商们对于「混用」的事情也开始变得透明了起来,有些厂商会在出厂时将核心元器件供应商标注在手机盒侧面,如果消费者不满意可以走权益七天无理由退货。而其他元器件目前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查询,做到知根知底。

但汽车和手机不同,毕竟一件是快消品,一件是大宗产品,没法做到“七天无理由”退货。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厂商提前去告知消费者 AB 供的供应情况,以便消费者自行斟酌。

回到 iCAR V23 「AB」供的事件,通过向官方了解和相关渠道获悉,iCAR V23 的 401 版本近期的批次都将会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后期的批次受限于宁德时代的产能,将会加入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池作为补充,混合采用

而 V23 的 501 顶配版本将只有宁德时代一家供应商,目前已知生命周期内不会混用其他供应商的产品。

二、得「混」明白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其实混用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两家供应商的实力之间不应该存在太大的差异。

在当前多数新能源用户的认知里,宁德时代是中国电池行业的龙头,其后才是其他的电池供应商。如果 A/B 之间可以选择,那用户自然会选择更好的那个。

但实际上,宁德时代之外也有一些电池企业可以供给优质的动力电池产品,例如 iCAR V23 401 版本的 B 供国轩高科,其实在动力电池领域也有着不错的口碑。当前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是大众汽车,其产品供应大众旗下多款新能源车。

此外,国产厂商中,吉利、长城、奇瑞等头部主机厂都是国轩高科的客户。

装机量方面, 国轩高科 2024 年上半年的全球电池装车量为 9GWh,同比增长 38.2%‌ 。而在刚过去的 11 月,国轩高科的装机量达到了 3.56GWh ,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

可以说,国轩高科是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第二梯队动力电池厂商,奇瑞和 ICAR 在 A 供产能有限的情况下从第二梯队再选择一家头部做补充,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轩高科当前的主要产品方向是磷酸铁锂,此前已经预研发出了能够突破 1000km 续航的高端磷酸铁锂电池,搭载在 ICAR V23 上的磷酸铁锂其实属于国轩高科中较高端的产品。

而对宁德时代来说,虽然磷酸铁锂和三元锂都是其基本盘,但更高端的三元锂电池、固态电池才是宁德时代的高端发力方向。

A 供和 B 供两条线,其实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你既有可能获得头部品牌的入门电池,也有可能获得第二梯队的高端产品。

此外,采用 B 供并不代表在产品角度搭载国轩高科的产品会比搭载宁德时代的差。行业内的工程师朋友透露,采用 A、B 供只是单一部件的供应商不同,但在整车落地时工程师仍要负责保障所有产品体验的一致性。

所以在大的出厂调教、电池寿命、各方面的性能等方面,不论是搭载宁德时代还是国轩高科的 V23 401 版本体验都是基本一致的。

或许两个电池版本之间实际的续航表现会有几公里的不同,但我认为这算是比较合理的“公差”。

在手机圈,即便是搭载完全相同硬件的两台不同手机,都有可能存在一定上的性能释放不同,我们一般把这种情况比喻成两台机器的“体质”不同。

总结

总的来说,iCAR V23 401 版本电池混用这件事我认为并不是一个负面舆情,只要解释清楚,还是能让用户自主定夺的。

如果厂家能够在交付前给到用户知情权,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决定提车,那自然是两全其美。当然,如若不能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毕竟供应商目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不可能因为一些质疑声就切换一条供应链,强行让 A 供为其加产能。

在这个新能源渗透率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配套供应商崛起,我觉得以后扶持不同国产供应链品牌、采用 A/B 供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感觉慢慢地大家也需要对这种情况保持平常心。

如果你对 iCAR V23 401 版本真的很心动,又想提到手的是装配宁德时代电池的版本,那我的建议是你在 3 月混用电池批次前把车拿下。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