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吉利银河星舰7 EM-i:新能源改革龙“卷”风
文章

上周吉利银河星舰7EM-i(以下简称星舰7)上市发布,这周吉利在深圳开了一个媒体沟通会,在短刀电池、雷神电混技术以及星舰7上都和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吉利智能电动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技术展望。而我也很幸运的成为了较早的一批近距离接触这辆车的普通人。

动力电池的技术升级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焦点,而吉利自研的神盾短刀电池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款电池不仅在尺寸上实现了大幅优化,更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长寿命,重新定义了动力电池的新标准。

神盾短刀电池以580mm的长度,较传统长刀电池缩短40%,并将厚度增加至18.2mm。这样的设计大幅降低了电池的内阻,使电芯的发热量减少,安全性和一致性得到全面提升。更短的电池意味着更低的安全隐患,更高效的能量传导,也让整车的空间布局更加灵活。

为了追求“极致安全”,神盾短刀电池在安全性测试中屡屡突破常规。通过全球首创的“8针同刺”试验和真弹枪击试验,这款电池实现了即使在极端破坏条件下也不起火、不爆炸的“军工级”安全表现。这样的安全水准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吉利对用户负责的承诺。

不仅安全,神盾短刀电池的性能也非常出色。凭借3500圈的循环寿命,它能保证车辆行驶超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与此同时,其快充性能也令人称道:从10%充至80%只需17分钟,极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对于寒冷地区的用户,神盾短刀电池更是“福音”。即便在-30℃的极端环境下,其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0%以上。这得益于吉利在材料体系和电解液技术上的精细优化,让车辆在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续航表现。

而现场,也展示了短刀电池的实体,并对其进行了拆解。

如果说神盾短刀电池为电池技术设定了新的标杆,那么雷神EM-i超级电混则让混动技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套系统将极致节能与智能化体验完美融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驾驶体验。

节能与高效,一直是混动技术追求的目标。雷神EM-i超级电混搭载全球热效率最高的46.5%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仅2.67L,综合续航可达2300公里,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日常通勤,都能轻松满足需求。

传统的混动系统往往依赖固定规则进行油电切换,而雷神EM-i则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对导航信息、驾驶行为和路况的实时分析,这套系统能自动调整油电分配:在高速时多用油,在拥堵路段多用电,甚至可以根据用户习惯优化能耗策略,做到“千车千面”。

雷神EM-i超级电混在安全性上的表现同样不凡。发动机、P1电机与P3电机互为备份,即使某一部件失效,车辆仍能继续正常行驶。此外,系统还集成了神盾短刀电池的5级冗余算法,避免因电池极度亏电导致动力丢失,让用户始终安心无忧。

而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吉利的发动机,已经卖了2000多万台。

雷神EM-i并未因追求节能而牺牲性能。零百加速7.5秒,最高车速180km/h,动力表现完全可以媲美传统燃油车。而其独有的碳化硅升压模块,更确保了车辆在满电和亏电状态下的驾驶体验一致性,让驾驶更加平顺流畅。

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引入AI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智慧能量管理、智能热管理和个性化驾驶优化等全新体验。系统能够根据导航信息、驾驶习惯和路况进行精准决策,在高速路段优先用油、拥堵时多用电,并智能调节电池加热或冷却,确保能效最大化。此外,AI还通过跟车距离和坡度识别,优化能量回收力度,提升驾驶舒适性和节能效果。

这一技术实现了“千车千面”的智能化出行:从提前储备电量应对爬坡或堵车,到实时监控能耗并给出优化建议,雷神EM-i将驾驶从“被动适应”升级为“主动智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省心的驾驶体验。

而当技术听完之后,实际落地的产品是如何呢,那就是看看车了;之前我听说未来3个月,10~15万级别这个价位的车将会非常的卷,现在这波龙“卷”风,已经在元旦前,吹进2024年了。

4740mm车厂, 2755的轴距, 1905mm的车宽,其实符合对家用车的想象。

如果让一句话来总结这辆车,那就是:顶配14万不到,给你满油满电1400km,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头枕音箱、HUD、50瓦无线充电(带通风)、零百7.5秒的加速、和3.75L的亏电油耗。基本上你能想象得到的配置,都塞在你能买得起的价格上了。

如果你吐槽家用车一定是牺牲了车机作为代价,那这辆车还有Flyme Auto。

Flyme Auto的加入可能就已经和其他同价位的车拉开差距了,如果是中配12万不到,已经能获得纯电120续航和快充的体验,然后后排可以放倒,空间长这样。

这放到村里都能当做是mini van了;正面一个贯穿式车灯,颜值基本上是属于消费升级的那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有意思的点,比如说传统的门把手造型。我上周把奇瑞V23开回去的时候新出行的同事还教了一下门怎么开,而我有一次打滴滴打到比亚迪元的时候,里面还有教程叫你怎么去开门。

以及车内上方的把手。

还有中控保留的好几个按键,还有上面的中文。

以及后排保留的USB-A接口,毕竟现在我手头的设备基本上都是C口了,包括充电线的接充电头的接口。

我会觉得这车是准备投入下沉市场用的;当时我把吉利星越L Hi.P开回家的时候,有一天我家人把车开出去公园转了一圈,回来之后和我说,空调不会开,于是他们开窗吹了一路。我寻思星越L下面一排按钮,怎么就不会按呢?下去之后一看上面只写了AC,而我家人可能并不知道AC就是空调的意思,他们可能只知道那个按键式开空调用的,但是不知道再新车上,哪个按键是开空调用的。

那如果是下放下沉市场的话,那么或许吉利的目的,可能是想让这款车,直接替代掉现有的很多家用燃油车,毕竟我每次回广州,看到的基本都是“两田一众”,在老家连比亚迪都少,更别说吉利了;如果老一辈的说本田、丰田的省油,那么现在国产的混动技术流,直接用更省油的选项,更快的加速和更猛的动力,刺激现有的车主换车。

我当时候和我爸说星越L满油满电1200km的续航我爸都沉默了,现在同样的续航,价格对半砍;对于老一辈的来说,可能真的就是打开新世界。

因为工作关系,我之前稍微了解过一下全球的汽车销售状况,发现目前基本上销量最好的车,还是10~15万区间,日系和韩系的车还是占主流,且韩系车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还超过我想象。或许老百姓需要的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需求:省油、好开、别抛锚。

有时候在各种微信群很多群友会因为这个车的功能争吵一下,那个车没有什么功能觉得亏了,科技日新月异,时常为自己的车不够牛逼而感到跟不上潮流。

但哪有那么多极致需求,或者10万左右这个价位车款的集体“升杯”,才是新能源改革最接地气的科技升级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