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撤销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撤销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撤出议题
蔚来战略的得与失
(原谅我用斌哥头像做了封面,希望他不会告我侵权)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目前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油车的优劣势比较。
新能源车相比于油车的优势:智能化(比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主动安全等),出行成本低(电费便宜,百公里能源成本低),使用体验相对更好(提速快,没有变速箱的顿挫感,安静等)。
新能源车相比于油车的劣势:空间相对小(由于底盘增加了10公分左右厚度的电池,导致车内空间局促,尤其是垂直空间),续航短(普通家用车,如果开高速的话,一般续航能达到600-70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但普通纯电车只有这个的一半),价格贵(不得不说,目前新能源车均价还是远远超过燃油车的,还有保费也贵,基本可以抵消省下来的油费了),补能体验差(油车加油十几分钟搞定,电车要面临薛定谔的充电枪,一般补满需要1个小时甚至更长,还有加油站的布局要比充换电站广泛得多)。
可以看出,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的劣势,空间、续航、价格和补能,这些痛点都是受众面最为广泛的家用车最为看重的方面,相信这也是新能源车短时间内未能全面取代燃油车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无论是空间、续航,还是补能,都与电池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电池能量密度能够做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节省空间和提高续航,补能效率也可以获得提升。
蔚来战略的得
相比于其他新能源企业,蔚来一开始就选择了换电这个赛道,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大,电力基础设施好,汽车消费群体集中,从蔚来过去几年的发展来看,换电模式在中国国情下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独特优势的。换电相对于充电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补能方便快捷,续航焦虑上有所缓解,同时也解决了电池衰减和更替的问题,使得汽车使用寿命变得更长。蔚来换电战略不仅使得蔚来在高端纯电领域站稳了脚跟,而且也成为了蔚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蔚来战略的失
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换电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蔚来换电是一种重资产的运营模式,造成蔚来亏损最严重的两方面,一个是研发,一个换电站的铺设,换电站回报周期太长,而且依赖换电站布局的扩大和使用效率的提升,长期来看会一直是蔚来严重亏损的一块。
蔚来换电结构导致汽车结构设计受限,比如必须要大于一定的车宽,不能设计更小的车,不然无法换电。电池无法与底盘集成在一起,造成底盘比非换电车型还要厚,且悬架设计灵活性也要差一些。不同车型电池可能不能兼容,比如蔚来和乐道,增加了研发成本。
但总的来说,蔚来换电模式,相对于充电车来讲,我认为利是大于弊的,而且通过后期电池发展、技术改良以及市占率的提高,可以慢慢减小或者消化这些弊端。
蔚来换电的优劣势相信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我今天想着重讲的并不是这一方面,而是蔚来其他的战略失误,也就是蔚来不会花钱的地方,蔚来把钱花到刀把上的地方。
战略失误一:手机。手机相信是绝大部分蔚来车主都能看到蔚来最明显的战略失误,从开始立项我就不看好,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基本已被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五大厂商垄断,基本容不下第六家竞争者,在蔚来汽车保有量如此低的前提下发展手机,别人可能会为了一辆汽车轻易放弃已经持续多年的手机使用习惯吗?这明显是拿着马鞍去配一匹好马。你要做的应该是与各手机厂商积极沟通,说服他们手机与蔚来汽车更好的适配,如果他们不睬你,那只能是你还上不了桌面,要多潜下心来好好发展。
战略失误二:蔚来7系。其实强如BBA,他们主打车系也只是轿车两款,SUV两款,奔驰是C和E,宝马是3和5,一大一小,高低搭配。对于蔚来来说,SUV品类,es7/ec7,上不能打es8,下又没es6的价格优势,定位极其尴尬,完全没有必要留着。ET7相对于ET5体验的提升,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并不是特别明显,蔚来把ET7比ET5贵的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什么空气悬挂,什么百公里加速,什么女王座驾,什么舒享套装,都没有直接上100度大电池,车身加长增加空间来的更有效果。
战略失误三:对智驾和软件系统的过度投入。我一直都认为,智驾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东西,至今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养成对自动驾驶付费的习惯,我甚至觉得将来也不会有。我们开车场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高速,一个是城区,相信90%的人90%的用车场景都是在城区,而目前即便是最先进的车企,城区智驾体验都难言舒心,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机器。而对于高速场景来说,L2级别的智驾已绰绰有余,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过度开发。
软件系统主要是车机和智能座舱。首先,汽车毕竟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的基础功能是运输,而不是娱乐,它不像手机,我们时刻都要带着手机,但汽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每天接触的时间可能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且在这有限的一个小时内,我们还要集中精神开车,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注对车机和智能座舱的体验,远远没有手机那么依赖,更无法取代我们对手机这种万能电子产品的享受。
车机和智能座舱首要做的就是流畅,基于它们的操作系统而言,重要的不是功能多,而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做到足够流畅就可以了,功能越多,软件越多,系统表现越拉胯。大众和丰田的车机那么拉胯,也不影响他们的汽车畅销全世界,因为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一辆汽车的核心体验,我觉得蔚来在软件上一定要跟苹果和微信学,要会做减法,不要瞎折腾,不然再好的芯片也受不了。
战略失误四:暂时放弃电池业务。正如前面我所讲的那样,蔚来的换电体系整个都是围绕电池来做文章的,蔚来对于电池这种重资产的考量,必定是重中之重。蔚来的换电模式,导致蔚来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为车主投入大约1.5块电池的成本,这也是蔚来汽车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对于电池成本的把控,对于蔚来能否走得更远,可以说至关重要。
很可惜的是,目前绝大多数新能源消费者,都没有体验过换电车,即使绝大部分电车消费者,也没有完整体验过一辆电车从购买到电池报废的全过程,他们根本不知道电池寿命要低于汽车报废年限,感受不到换电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也就无法感知到换电对电池成本的过量投入是否值得,所以很多潜在消费者可能很难为蔚来电池的高成本买单。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把成本降下来,关键原因除了全产业链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够生产电池,因为电池占到一辆车成本的40%以上,你有一千个理由把其它东西做好,却没有一个理由把电池做差。通过第三方供应商固然可以降低短期成本,但长远来看,蔚来如果想做成像BBA或者大众和丰田这种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商,无论如何都应该把电池拿下来。或许斌哥并不愿意放弃电池业务,但捉襟见肘的战略空间迫使他不得不这么做,他还是太不会持家过日子了。
战略失误五:乐道L60的coupe造型和起步60度小电池。乐道是蔚来旗下寄以重望的一个品牌,主要承托对蔚来集团产品走量和分摊研发成本的重任,乐道主打的是家庭,却忽视了作为普通家庭用户最为看重的空间和续航,市面上没有一款coupe造型的油车SUV卖得好的,和特斯拉比续航也不占优势,在特斯拉品牌压制前提下,你必须有更多的牌才能打赢这场纯电SUV的争夺战,但很可惜的是,在目前国内新能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coupe造型和60度电池,已经很难吸引到新的消费者的注意。
最后总结
蔚来在战略上的失误,导致自己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少,这几年网友都开玩笑蔚来一直在“讨饭”,如何把钱用到刀刃上,我认为目前仍是蔚来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短期来看,蔚来应该放弃手机业务,砍掉es7/ec7产品线,增加ET7的竞争力(比如标配100度电池,加量不加价),减少对软件系统的投入,以做减法优化改良为主,甚至芯片的研发我觉得优先级都没那么高,将节省出来的战略资源,重点投入到增加消费者感知最强的痛点需求上来,比如增加垂直空间和电池容量。
中期来看,乐道必须做出改变,造出击中消费者需求痛点的产品,应向理想mega学习,错了就及时做出改变,现在就开始设计box版的L60,并且将入门版电池加大到75度,哪怕贵点或者在其它地方抠点成本都没关系,这是蔚来举足重轻的一款产品,留给你犯错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
长期来看,必须重拾电池业务,目前可能囿于资金压力,但蔚来也必须做长远打算,可以先像大众收购国轩高科一样,等未来资金充沛时,收购一家即将被淘汰的电池企业,比如像欣旺达或者亿纬锂能这种。
对于这些年来的亏损,蔚来一直用研发和换电站来遮羞,对于换电站这种重资产的长期主义,尚且可以理解,但蔚来这些年做了不少无效研发的事情(比如手机和7系),浪费了不少战略资源,必须要加以重视,随着新能源下半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不能降低成本的车企,相信会越来越难以生存。
我相信李斌和蔚来高层,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我提出的这些问题,但李斌的理想主义和好高骛远,总有一天会让他的战略空间变得越来越窄,等他们意识到自己无牌可打时,面对这种成长的阵痛,我希望蔚来还是能够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