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话题文章
管理
四问四答 来聊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的背后争议
新出行原创 · 话题文章

随着 5 月 28 日比亚迪 DM5.0 技术的正式发布,让比亚迪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不过在舆论里,有正面的声音,就会有反面的声音。

不少人也质疑着比亚迪 DM5.0 技术,什么靠得是加大油箱、用 NEDC 工况,玩文字游戏,都是些表面功夫。

那么本篇内容就从秦 L 背后,探讨一下比亚迪 DM5.0 技术的一些质疑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吧

一、2100km 靠得都是油箱?

续航是新能源车主们特别关心的一个话题,眼下插混车型的普遍续航都在 1000-1500km 左右,这次比亚迪 DM5.0 直接干到了 2100km,显然有点不合常理,被人质疑也理所应当。

因此,质疑者们就顺藤摸瓜看到秦 L 上的 65L 油箱,相比秦 PLUS 增多了 17L。就一口咬定,比亚迪 DM5.0 的 2100km 就是靠堆油箱堆出来的。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我个人觉得并非如此,首先我觉得大油箱本质来说不是错,在不影响整车能耗(配重比例)前提下,给我更大的油箱,其实是一件对消费者利好的事。

其次增大油箱,也不是想增大就能增大的,还需要虑车型的定位,车内空间是否够用的问题。

而这就关系到了集成化的事情,上篇 DM5.0 的解析里也有说明,在 DM5.0 上是进一步对集成化以及轻量化做了提升。

所以也是基于这些集成化的升级,才能让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这两台中型车,能够塞得下这个 65L 的大油箱。

再看看同级别的燃油以及插混车型:凯美瑞 60L、五菱星光 53L、深蓝 SL03 45L......

在有限的空间下,做到更集成的系统,塞下更大的油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比亚迪 DM 5.0 的 2100km 续航,并非是单靠油箱堆出来的,更多的是在 DM5.0 技术优化下,低油耗的水平下,衍生出的一个结果。

二、用 NEDC,不用 WLTC?

另一个就是此次争议的焦点就是:用 NEDC 工况来将油耗打入“2 时代”。

众所周知,目前工信部国标测试工况已经从 NEDC 切换为更接近真实续航的 WLTC,而比亚迪在宣传上继续用 NEDC 工况,显然也会被质疑。

先说 NEDC 工况下的 2.9L 亏电油耗成绩,似乎有欺骗之嫌,但实则见仁见智。

首先就是比亚迪从 DM1.0 到 5.0 一直坚持用 NEDC 工况标准对外进行宣传,从第一代到第四代:10.7L → 5.9L→4.3L→3.8L,再到第五代的 2.9L,更多是用统一的工况让大家看到每一代之间的提升点。

 DM1.0 NEDC 工况亏电油耗 10.7L
 DM2.0 NEDC 工况亏电油耗 5.9L
 DM3.0 NEDC 工况亏电油耗 4.3L
 DM4.0 NEDC 工况亏电油耗 3.8L

其次就是比亚迪在发布会上也说明了 2.9L 是 NEDC 工况下的亏电油耗,WLTC 工况的亏电油耗也是公开性的数据,所以说它“欺诈”,也算不上。

所以比亚迪用 NEDC 工况宣传,无非就两个点:第一,当然就是让数据更加好看,更加“震撼”,利于宣传;第二,就是能够更直观看到 DM5.0 的提升。从宣传维度来说,并没有太大问题。

不过,从消费者的维度来讲,确实会有点为了“造噱头”而“造噱头”,让消费者看来不够实在,其长远效果如何则有待观察。

同时,在详细的配置表里也应该要把 WLTC 工况的亏电油耗数据标清楚,这样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够更好、更直观的对比同级别的车型。

当然,不可否的是,比亚迪 DM5.0 技术实实在在是做到了一个比行业平均水平还要低的亏电油耗表现,拿捏住了省油这个标签。

三、 DM 5.0 发动机热效率 46.06% 并非第一?

比亚迪刚丢出 DM5.0 的 46.06% 热效率发动机,吉利就在社交平台上刷新了记录,表示雷神最新电混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 46.1%,比比亚迪高出了 0.04%。

然而,吉利还没捂热,比亚迪也进行了回击,晒出今年 3 月获得的 46.5% 热效率发动机证书,表示“像这种没量产的,更高热效率的,我们还有大把”。

从量产的角度出发,量产和非量产是两个概念。其实很多车企对于发动机这方面都有比较深厚的技术储备,包括长安、东风等等,也都号称有超过 46% 热效率的发动机,但依旧处于实验室阶段。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生产工艺,你造一个可以,但要批量打造上车的话,就要解决成本、良品率等问题。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比亚迪 DM5.0 技术的发动机无疑是目前市场上热效率最高的一款。

再回到这场“竞赛”的本质,我们不禁要问:这不到百分之一的差距,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或许,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公司在技术创新和量产能力上的竞争。在这场竞赛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推动中国汽车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此外,讲个题外话,对于我个人来说,太过较真发动机热效率这个点,我认为意义并不太大。

科普一下热效率这个名词,用鬼话来说,热效率就是实际转化成驱动力的能量(机械能),和消耗燃料的当量热量总和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也就是说,燃烧等量的燃料,产生越多驱动力,热效率就越高。

用不专业的说法比喻就是,一间工厂里有 10 名工人,但真正干活的只有 3 名,这里的 “热效率”就是 30%。而另一间工厂也有 10 个人,但真正干活的却有 4 个,这里的“热效率”就是 40%。

而且有一点很重要要说明的是,热效率是一个范围,最高热效率是这段范围内最高的一点。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车企宣传的 46% 热效率发动机,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翻译过来,就是这款发动机的最高点热效率能够达到 46%,也就是热效率的上限值,而不是热效率总是 46%。

而且触发最高热效率的工况条件极为苛刻,基本上你可以将其想象为“中奖”,大奖就在那里。但赢得大奖的概率并不高。

按照常规的思路来讲,想要提升燃油经济性,就要想该如何提高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车企们也常说提高热效率 1% 比造航天飞机还要难。但这放到日常生活中能给我们省多少油?提高 1% 的最高热效率实际能省多少油?

实际上,我也不知道。

原因是因为燃油经济性不单单是以发动机为核心,其中还要经过许多部件,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就包括混动系统、传动轴、轮胎、风阻、车重等等等等。 

所以单从热效率来说一台车是否省油,这件事简直就是耍流氓。并且相比于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去讲讲发动机的高燃效区间,可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会更有用。

话虽如此,但我们并不能完全否认目前厂家对热效率的努力,毕竟在电动化的大趋势下,“众生平等”。而要在插混领域上做到更低油耗的表现,热效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

四、DM5.0 为什么要在入门车型首搭?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 DM5.0 技术是其集大成的最新之作。但也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这新技术不首发在旗舰车型(汉、唐)上,而是首发在偏入门的车型上呢?

最大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宣传策略上: 先「打开」市场,再「铺开」市场。

用入门级的车型能够更好的用数据展示其成果,就例如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上的 2.9L 亏电油耗(NEDC 工况)和 2100km 的综合续航,实实在在是让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果首发在旗舰车型汉和唐上,那么这两项数据就没那么“震撼”了,毕竟配置、车重、定位都摆在这里,那么亏电油耗可能就来到了 3+L,而综合续航也可能变成 2000km 或者 1900+km。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新技术拥有足够的曝光度以及认可度后,再覆盖到全车型上,这样就能更好地打开市场。 

作者结语 ... /

事到如今,比亚迪 DM5.0 背后的争议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讨论,大家将目光锁定在了 DM5.0 及其后续表现上。在流量为王的今天,比亚迪这次营销不得不说是成功的,让更多人知道且记住了 2.9L 和 2100km 的这两个数据出自比亚迪之手。但,归根结底,这背后依旧靠的是技术底蕴和实力,没有实力去做宣传也会站不住脚跟,清晰了解竞争形势以及自身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