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集团/品牌近期的新能源战略和布局我们已经聊了几期了,那么这期的主角让我们来聊聊一个同样「家底」雄厚,并且在市场分量感够重的企业——上汽集团。
在新能源赛道上,上汽集团的发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先实在 2021 年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品牌智己,而后又将飞凡品牌独立运营,旗下的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也在发力。
今天这篇,我们就来聊一聊上汽旗下各主流自主乘用车品牌的近况以及规划,看看在这条争先恐后的赛道上,上汽当前处在怎样的一个位置。
一、智己:高端之后,尝试走量
智己品牌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在 2021 年品牌发布用 L7 打出高端的首张手牌之后,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智己的发展历程从探索高端化到逐渐亲民,价格下探。
以最近上市的智己 L6 为例,叠加上市权益后 19.99 万元确实已经有了掀桌子的架势,而作为一台电车,其周边配置以以及竞争力也达到了同级中上的水准。
而在智己 L6 之后,智己此前发布的智己 LS6、LS7 两款 SUV 车型也将迎来改款,届时预计会比现款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配置刺激消费者。
其实从智己 LS6 开始,就能够看出智己已经逐渐放低了身段,将自己从高端品牌降级到中高端品牌,更加往走量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转变也确实为智己带来了一定的销量数据。
数据显示, 智己 LS6 2023 年 10 月份上市,首月销量为 3627 辆,而 11 月、12 月销量则攀升至 8156 辆、9878 辆。
但在 2024 年 1 月之后,智己 LS6 销量也开始遇冷,当下月销量基本上是热销期的一半。究其原因,还是市场上出现了更多配置更卷且品牌声量更大的竞品,智己虽然用 L7、LS7 树立了高端形象,但是品牌声量却没有打开。
因此,L6 就成为了智己打开品牌销量的一张关键手牌,根据与智己的访谈可知,其实智己 L6 已经是给到了「交个朋友」的底价,皆是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智己品牌以及了解其背后的技术实力。
目前来看,智己 L6 上市一周锁单量已经达到了 1 万张,算得上是不错的成绩。如果智己 L6 接下来也能保持不错的销量数据,那么确实能够为智己的品牌声量上一个台阶。
按照接下来智己的规划,其一年将会形成 3-4 波新产品,既做品牌,做知名度,也做市场热度,沿着这样的节奏去推出产品。
而在智己背后,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 也在合作推动智己的智驾落地。Momenta 与智己的合作关系非同寻常,二者基本算是相辅相成,上汽既有对 Momenta 的两轮投资,Momenta 也有反向投资智己,甚至有部分 Momenta 员工直接就是在智己办公。
接下来,智己的 IM AD 将逐步开放城区领航,在四季度实现「全国都可开」。目前智己 L6 的智驾软件包是免费提供给用户的,如果智己 L6 的销量能打好,那么智己的智能驾驶也能够推广出去,让智己再补齐一块短板。
总之,作为上汽集团、 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合力倾注的品牌,智己依然是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时代的门面和排头兵。
因此尽管当前销量尚未达到现象级,财务上也有亏损,但接下来智己仍然会是上汽在新能源赛道的重点发力对象,也许在智己的下一台车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上汽系黑科技的集合。
二、飞凡:不及预期,稳住再出发
和智己汽车同年出发的飞凡,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是智己的前辈。
飞凡汽车的前身是上汽荣威的新能源子品牌“R”标,曾向市场推出了紧凑型纯电轿车 ER6 以及中端纯电 SUV Marvel R。
这两款车型在彼时的新能源市场表现均较为平庸,前者后来成为了 B 端市场网约用车的常客,后者诞生之际市场对于新能源尚处于观望阶段,没有足够突出的产品力换来的是平平无奇的销量数据。
在这之后,上汽便决定重整 R 标的定位,使其以独立品牌的形式运作,冲击中高端市场。2021 年 11 月,飞凡汽车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 70 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汽集团出资 66.5 亿元人民币,员工持股平台出资 3.5 亿元人民币。
品牌成立后,首款车型是基于 ES33 概念车打造的 Coupe 造型 SUV R7。从产品角度来说,R7 的产品力还是叠得比较满的,标配 EQS 同款三联屏、首发华为 AR-HUD、高配版带 Luminar 高规激光雷达以及 PP-CEM 智驾等等..
不过,R7 上市时的价格还是过于自信,即便是提供了电池租赁版本,但上市时 29.99-35.99 万元的价格还是劝退了很多潜在消费者,也没有让飞凡汽车一炮打响。
在这之后,飞凡汽车也是吸取了首款车型高价未叫座的教训,在去年 10 月发布了三电相关的技术体系,并且换装巴赫座舱、湾域动态系统的新款 R7 价格直接下探到了 18.99-22.99 万元,并且取消掉了并不卖座的激光雷达车型。
不过在这之后,新款飞凡 R7 的销量也仅仅只是在上市初有了一点回温的势头,但因为内外的种种因素,2024 年至今的月销量仍然徘徊在 2-3 位数。
飞凡的第二款车型 F7 销量也同样不容乐观。上市初飞凡 F7 的价格为 20.99-30.19 万元,主打的卖点是全力打磨舒适的巴赫座舱。
即便是后续加推了 18.99 万元的都市版,但面对同级别当下更卷的极氪 007、小米 SU7 之流,飞凡 F7 难以与之硬碰硬,近期销量也是在 2-3 位数之间徘徊。
持续的销量低迷,让飞凡这个年轻的品牌陷入了困局。之前一直有传言称,飞凡品牌将重新归于荣威体系,不再以独立品牌的方式运营,并且将有可能大规模裁员。
不过后续飞凡汽车很快做出了回应,飞凡汽车将继续以轻资产的方式运营,进一步「优化」运营成本以及增强运营效率。也就是说,飞凡并没有正面回应裁员的情况,不过品牌将会继续独立发展,只是要更加控制成本,每一步旗要走得更加谨慎。
对于当下的飞凡来说,稳住再出发很重要。
根据流出的飞凡汽车产品规划,今年飞凡 R7、F7 都已经完成了年度改款,而下半年将推出名为 RC7 的中型纯电 SUV,主打家庭用车赛道和智能科技。今后每年,飞凡汽车都将推出至少一款新产品,保持差异化竞争。
RC7最近露面的也较为频繁,在工信部完成了申报,也被路人排到了内饰谍照。就当下的信息来看,飞凡 RC7 的整体参数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如果价格能打,飞凡 RC7 相信还是能够给飞凡带来一定的量,但是始终难成爆款。
值得一提的是,飞凡汽车还是上汽乘用车体系的换电试验田,在 R7 和 F7 阶段就已经在铺设自家的换电站,并且 R7 和 F7 也推出了支持换电的电池租赁版本。
只不过,飞凡的体量和销量始终难以支撑其迅速去比肩在换电领域迅速扩张的蔚来,在最近一次携手两桶油在北京铺设首座换电站之后,就没有了新消息。
根据此前的规划,飞凡将在年内新增 50 座换电站,后续的 RC7 是否支撑换电,飞凡的换电体系是继续拓展还是从此淡化,当下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总之,对比智己,飞凡像一个更早走出家中,并没有带上家中太多资源去江湖打拼的孩子,却远远小看了江湖的变幻莫测。接下来的新能源市场只会更加内卷,我们唯有祝愿飞凡早日破局,在洪流中稳住再突围。
三、荣威:上汽自主的混动中坚
聊完了飞凡,我们再聊聊飞凡曾经的本体荣威。
作为最早划分到上汽集团独立运营的自主品牌,荣威这些年也一直被上汽「大力栽培」,基本上最新的技术都会先给荣威体系的产品先用上。
在近年来,荣威品牌主要是发力燃油 SUV 产品,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旗下紧凑型 SUV RX5 的热销。而在新能源赛道上,荣威主要是打混动产品,此前的纯电产品主要有纯电旅行车 Ei5、中型纯电 SUV Marvel X 和 A0 级纯电小车科莱威。
其中,Ei5 每月的销量都能稳定在三位数到小四位数之间,主要是供给 B 端网约市场,而中型纯电 SUV Marvel X 上市时售价高昂,最终市场表现也很平淡,换标为飞凡 Marvel R 之后淡出市场。
科莱威在 2021 年初上市时销量也能占到年销 5 万台,但随着后续市场爆款宏光 MINIEV 的出现,加上 A00 级市场的收缩,当下科莱威也基本上是边缘化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飞凡汽车也进行了一轮战略调整,停掉了原本要发售的燃油 SUV 鲸和龙猫,当下主要是发力更平民价格的混动产品,做上汽集团的混动中坚。
根据荣威的规划, 荣威在未来 3 年将推出 8 款纯电和插混车型,将满足 10-20 万价格区间内的用户需求。以轿车、 SUV、MPV 三种不同车型形态,快速占位紧凑型、中型、及中大型细分市场。
目前已知的是,搭载荣威最新 DMH 混动技术的轿车荣威 D7 DMH 以及基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打造的荣威 D7 EV 已经布局在市场,并且近期开启了降价优惠活动。
同时,荣威还于近期发布了荣威 D5X DMH,以 10.98-13.98 万元的内卷价格直面竞品宋 Plus DM-i 和宋 Pro DM-i。
DMH 是一套主体 P1+P3 的混动技术,匹配了 1.5T 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关于 DMH 技术的解读,可以参考此前《何为超级混动 荣威 DMH 技术品牌大会专访》一文。
结合之前的访谈得知,接下来 DMH 混动技术还将应用于荣威旗下的 MPV iMAX8,让荣威实现更全面的混动产品线布局。
荣威现阶段就是上汽集团混动战线的主力,其剑锋直至比亚迪、奇瑞以及吉利系的平民走量产品。至于 DMH 混动系统能不能让消费者买账,在混动市场打响知名度,就看接下来产品推新的价格和上汽的营销推广了。
四、名爵:个性化和出海走量香饽饽
和荣威品牌属于同一等级的是「外裔归化籍」的名爵。
进入新能源赛道后,名爵本品牌推出的新能源产品并不算多,近年来仅在国内推出了 EZS、MG4 EV、Cyberster 三款纯电产品,混动产品基本上是基于现售的燃油车型改造。
MG4 EV 基于上汽星云纯电架构打造,也是该架构下的首款车型,匹配了魔方电池、主后驱等上汽新技术。虽然有着纯电「小钢炮」,MG4 EV 在国内的销量表现也中规中矩,去年年中至今的月销量基本在三位数,峰值时也未能突破 2000。
但是在海外,却是全然不同的另一幅光景。
数据显示,MG 品牌以 80+ 万台的海外销量表现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MG4 EV 海外累计销量突破 10 万台、坐稳欧洲紧凑型BEV销量冠军。我们新出行在海外出差实地考察时,MG 也是能偶遇的自主品牌常客。
在爆款销量的背后,除了 MG4 EV 本身的产品力还算不错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 MG 品牌在海外时的口碑和声量一直在延续,且 MG 被上汽收购后仍然有产品向海外输出,海外消费者始终还是认 MG 这个品牌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MG 在海外的经销商渠道方面也铺设地很广,目前在海外有 200 余个经销商伙伴,为其可观的海外销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于 MG 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上汽将许多旗下自主品牌的车型都挂上了 MG 品牌销往海外,包括飞凡 Marvel R、F7、宝骏 RC-5 等等车型。许多你在国内都比较少见的车型,在海外搭配上 MG 的徽标会让你感觉更加陌生。
根据 MG 名爵的品牌规划,接下来品牌将继续主打个性化和全球的战略,未来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 E3 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会衍生出更多适合欧洲市场的产品。同时,未来两年内,将有 14 款智能电动车型逐步投放到全球市场中。
先不论 MG 在国内的新能源销量如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 MG 品牌将继续会是上汽的出海主力,也会有更多本品牌和上汽其他自主品牌的车型悬挂着 MG 标运往海外。至少短期内,MG 品牌会持续受到上汽的关照,毕竟换谁都不会放下这块通吃海外的香饽饽。
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能源赛道竞争白热化的阶段,上汽旗下的各个自主品牌都完成了一次内部调整和再出发,智己下沉、飞凡轻资产、荣威主平价混动、名爵稳住海外。再加上和其他合资品牌的战略合作,上汽集团当前在新能源赛道的步伐还是比较稳的。
只是对于当前的上汽自主品牌来说,现阶段缺乏像燃油时代 RX5 那般能够达到爆款的车型,新孵化品牌的声量也还没有打开。
不过上汽当下也在积极地战略储备,近期还在上海举办了相关的技术发布会,详情可以参考《即将跨入 2.0 时代 一文看懂上汽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一文。
相信在吸取了先前在市场遇冷的教训之后,上汽能够靠着新的产品、技术和营销在新能源市场实现突围。
作为一个上汽车主,接下来更加内卷的新能源市场,祝愿上汽能够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关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