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长安汽车董事长 朱华荣:一定要培养长安汽车自己的“雷布斯”和“余大嘴”。
今年的北京车展,各路新车带给线上线下观众们的观感,可能还没有雷军与各位车企 CEO 谈笑风生来得印象深刻。
曾经车展里酷炫的概念车型,已经大幅减少;或是看到网络舆论,段建军不胜其烦地为媒体们强调“奔驰不会停止电动化步伐”;更远一点的地方,李想和李斌坐在 ET7 里互相吐槽着“高端纯电”的不易……
往届车展里,可能从未有过将车企 CEO 们如此带上放大镜观察的情况——也从未有过如此多的 CEO 们,纷纷在各自品牌的站台里掠阵,又不约而同地走向其他品牌的站台,与对家 CEO 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
今年的北京车展,主角依旧是新车们。但车企 CEO 们,似乎想把车展当做公演舞台,努力搏得一个「出道」机会。
一、想出道的 CEO 们
在车展的媒体日上,雷军如同流量明星般需要安保组成人墙前行的画面,以及各个车企 CEO 之间的频繁交流串门,组成了这次北京车展一道奇怪的风景线。
而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看来,在这一次的北京车展,个人 IP 带来的流量已经被无限放大。
我们都知道各个品牌有着属于自己的品牌 IP 价值,这在许多时候都是让消费者得以下单的缘由,比如理想的家、遥遥领先等等,车企在多数时候,通常将营销的主要精力放在品牌 IP 的塑造当中。但如今的雷军则告诉了车企们,个人 IP 的造势,也能让品牌挣得不菲的关注度。
如果快速翻览这接二连三的动作,似乎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有关雷军和小米汽车的流量密码:创始人/ CEO 亲自上场。

因此我们才得以在这次北京车展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车企 CEO 碰面视频,或是介绍自家的车型,或是吐槽造车的不易。但相同的,是原先离我们很远,似乎只在新闻和财报上见过几行的人名,正以更鲜活的方式,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与用户和媒体们打成一片。
“流量是未来企业领导人「必须要解放起来」的生产力。”朱华荣如此表示。
但从北京车展上的情况来看,面对这轮新型的营销攻势,能意识到是一回事,而能快速做出反应,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事实上大部分流量的诞生,都源自于雷军前往各个展台的巡游,而被巡游到的车企们则是被动地收获到了这部分流量——比如雷军与李想的理想 L6 买卖传。
同为新势力,微博之王李想也只能暂时交接桂冠;而同为老牌国企,相对于长安汽车正准备让高管们「全员出道」的追逐流量密码,或许是智己 L6 带来的各种风波,上汽集团则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车上,而非人上。
上汽集团的做法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本届车展里,“喊口号”的战略发布少了,看着抓眼的概念车也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品牌主销车型伴随销售顾问们的进场,试图在这些“网红”CEO 们的流量间隙中,抓到看车的普通人们。
2024 年,车圈的发展,似乎走到了一个奇怪的分岔口上。
二、培养下一个「雷布斯」?
“培养自己的雷布斯和余大嘴”,开头的话放在现在,想必不止是长安汽车一家的梦想。雷军个人 IP 的流量放在任何一家车企,都是泼天的富贵。
久居幕后的车企高层们,如果只是像前文提及的那样,学习雷军/余承东/李想们站到台前,自然是不够的。如果在过去的竞争中,高管们做好“期末考试”的成绩就够了,那在这一轮次,每个人都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既要懂产品,还要懂技术,并且会营销。
符合这些定位的人在车企里显然一抓一大把,但如果同时符合这三重定位,一下便淘汰了许多人——遗憾的是,就目前为车企站台的 CEO 们当中,能达成产品/技术/营销的“三角形战士”,还不是多数。
如果放眼到雷军个人,我想很容易就能让各家车企们推出对应人设的复刻版本:谦逊、超强的学习能力、优秀的网感、以及上述所说的“懂产品懂技术会营销”。那下一步呢?
我们需要明了的事情,是各家车企想要复刻“雷布斯”的最终目的——卖更多的车。而做下一个“雷布斯”和“余大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伪命题,车企们在对流量飞蛾扑火下隐藏的真正核心,是如何令消费者买账。

而这一点才是属于雷军个人 IP 的撒手锏——在用户群体深耕十年的雷军,又接连拜谒各个车企间的高层。做手机的雷军是经年老将,并不意味着跨行做汽车的雷军就是新兵蛋子。
在更有趣的角度上看, 2008-2016 年,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青春期”——在现实中互不相识的大家,可以聊到“天长地久”。网友们有着丰富的表达意愿,对于与品牌之间的反馈也非常直接:有事没事就去评论区/论坛下面留言,一旦产品发生问题,骂就对了——这正是小米/华为等一众手机品牌崛起的时间节点。
但之后的互联网生态变得不一样了,人们的分享欲开始缩减,更愿意躲起来说“悄悄话”——这体现在微信仅三天可见、微博仅半年可见、小红书/抖音等各种社交软件上的“屏蔽通讯录好友”等等克制社交的功能。
现如今的流量获取容易,在时间的催化下,拎出下一个“雷布斯”、“余大嘴”也不是难事。困难的,则是将那些组成流量的观众和看客们,转化为下单、锁单的消费者们。
而在车圈逐渐变得“饭圈化”的情况下,有人欣然接受,准备出道当一个好网红;有人嗤之以鼻,却又不由自主陷入其中;还有的人选择不看,不听,不问,好好卖车。
我们在当下不知道这三种人的选择是否正确,不如交给未来判断,才不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