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节能降碳”、“绿色低碳”成为热议的高频关键词。
对于车企而言,要积极履行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一道必选题。然而,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先不说在原材料及产品生产制造过程能耗较高,报废后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更是难以估量。如果以2015年作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市场化的开端,那么按照动力电池约5-8年的使用寿命推算,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处于老龄,一轮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
新形势下,车企如何履行义务、降碳尽责?
2月27日,吉利“电池回收”计划正式曝光!该项目投产运营后,可新增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4万吨/年和高镍三元前驱体产能3万吨/年的产能,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投产目标。提前备战“电池退役潮”,吉利做坚定的可持续发展者。
全链条布局 备战电池“退役潮”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呈现持续爆发式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动力电池的退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退役的电池可能仍有20%~80%不等的剩余容量。这使得动力电池从车辆“退役”后,仍然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这既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也意味着一定的环保风险。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吸引了不少企业争相入局。仅去年一年,新注册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就超过4万家。尽管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热火朝天”,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一市场目前整体竞争格局暂时呈现“小、散、乱”的局面。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之一,吉利此次以全生态、全链条的布局加码动力电池回收,被业界认为是进入打通技术与渠道的新阶段,具有前瞻性与竞争力。其主要通过回收吉利提供的废旧电池包,从中回收有价值的钴、锂等材料,制成正极材料,最后再供给吉利集团旗下的动力电池工厂,由此打造完整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充分激发了吉利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
更重要的是,退役动力电池通常有两种回收方式: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其中,梯次利用相较于直接拆解经济效益更大,将是未来动力电池回收的主流方向。吉利的“电池回收”计划采用的正是技术含量更高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从而充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约为146亿元,2030年预计可达1406亿元。预计到2050年全行业动力电池一半的材料,都将来自于报废电池的循环利用。吉利自2021年开启全面向新征程,如今新能源汽车 实现了销量、渗透率双增长,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成本,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减碳不止于电 做坚定的可持续发展者
减碳、脱碳已成社会共识,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包括汽车行业。但对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减少的是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碳排放,布局电池回收只是其中一环。其实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碳一直伴随其中。
吉利在减碳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局限于推动电池回收的发展,还制定了“供应端”、“制造端”和“使用端”三方面的具体减碳行动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可以实现单辆车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减少25% 以上,并在2045年达到碳中和。
在使用端上,吉利汽车凭借多技术路线储备、多品牌战略,加速构建新能源体系及产品矩阵。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构建起覆盖混动、纯电、换电、甲醇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新能源电气化发展体系,包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等多个品牌。2月23日,吉利汽车再度推出一个全新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系列“吉利银河”,主打15-30万元新能源市场,吹响全面进军新能源车市突围向上的号角。
在生产制造环节,吉利汽车所有生产基地均完成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其中10个基地已获评“绿色工厂”。去年,吉利汽车西安工厂正式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52兆瓦超级光伏电站投产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475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万吨。
在供应链端,吉利汽车坚持从源头发力减碳行动,与供应链伙伴通力合作推动绿色采购。现在,吉利汽车自有包装已实现100%采用循环包装,使用可循环包装材料的供应商达82%,覆盖72%的汽车零部件,实现减少碳排放达36万吨。
在“3060双碳”目标下,一场漫长的低碳战役就此打响。对车企而言,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发展可能是未来需要持久驻足的全新赛道,提前强化品牌的“可持续”心智,这不仅是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也是在为企业与消费者搭建起一条除冰冷工业数据以外更为温暖人心的情感桥梁。可持续之路并不轻松,吉利汽车正在“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