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在成都车展前的这天,我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和它亲密接触。虽然已经多次驾驶过 i3,但拿到钥匙后,我并没有闲然自得地开门上车,而是像很多人一样开始担心:这车 150 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够开回来吗?撂半道上不还得叫拖车吗?!
随后,工作人员打消了我的顾虑,她告诉我:宝马已在成都建有多个公共充电桩,就算你把 i3 玩没电了,找个充电桩,再吃个饭,就能开着 i3 继续耍了!听到这,我才放心把 i3 开走。过后来看,在当天拥堵状况堪比北京的成都,我满满一个下午才跑了 80 公里,这样看来,如果家中或单位有充电桩,工作通勤也不成问题。
开着 i3 在成都刷街,路人的目光瞬间被这辆小包子似得电动车所吸引。当 i3 在路上的三厢车中亭亭玉立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i3 和 3 系都占了一个“ 3 ”字,为啥不造成三厢车呢?如果你有这个疑问,当你去趟德国就会明白。在城市代步车中,小巧的两厢车是欧洲人的最爱,i3 的车厢形式是当代欧洲市场需求的产物。
那么,宝马的电动车的驾驶质感如何?下面我来回答的干脆一点:
转向:快、准、但少了些传统宝马的回馈与沟通感;
悬挂:硬朗、有韧性、很宝马,但滤震性一般;
制动:脚感线性,力道足,很宝马。
加速:电门反应很快、扭矩大,加速快。单踏板操作,松开电门开始能量回收,车辆减速明显。
整体来看,作为电动车,i3 驾驶质感是很出色的。在走走停停的成都市区,反应灵敏的加速让并线超车毫无压力,单踏板操作也让右脚不用在刹车和电门间来回挪动,再加上顺畅丝滑的加速感受,在城市里驾驶i3感觉非常惬意。
如今,谈到电动车,或许无法避开特斯拉。当初特斯拉上市时,很多人对特斯拉的驾驶质感赞叹有加。原因是特斯拉在做开发时,得到了奔驰的帮助。以至于 MODLE S 这款车转向与底盘的驾驶感受像极了奔驰 W204 时期的产品。这是试驾后的真实感受,并不是看到特斯拉内饰中的奔驰共用件而做的主观臆断。所以,特斯拉并不是从 0 到 1 独立研发成型的。而我在这段扯进特斯拉研发典故的原因是:宝马 i3 也不是一款空穴来风的产品。
其实,早在 1972 年,宝马就研发出了自家第一款电动车—— BMW 1602e,当时研发的主要目的很简单:作为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的长跑运动员的领航车,它不能散发出尾气熏到奥运健儿们……它当时的续航里程只有 60 公里。粗略算下来,BMW 1602e 陪健儿们跑一次马拉松就要抓紧回家充电了。而后几十年里,宝马又相继研发了 6 款电动车,虽然大部分都没有上市,但它们为宝马的第八款电动车——i3 铺平了道路。
关于电动车,宝马有自己的理解,和电动届最火的特斯拉明显是两派观点。特斯拉像极了传统大排量美国车的粗枝大叶形象,加电池,换电机,大马力!长续航!而宝马的i系列则是严谨的德式思维,在电动车的探索上,总是显得小心翼翼。就算是最新的 i3 升级版,也只增加了几十公里的续航里程。我想,对于宝马这样的老牌车企来说,把 i 系列车型造的和特斯拉的续航里程一样长、加速一样猛烈几乎没有难度,但宝马没有这么做,而是另辟蹊径做起了“理念”车型。
所以,你会看到宝马i3用了大量花心思的设计与物料来展现宝马集团的环保前瞻与创新点。橄榄汁鞣制的真皮内饰、天然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环保内饰、全碳纤维制成的单体壳座舱,超窄独特的节能轮胎等等。i3 整体设计有些脱离家用车属性,更“概念化”。
但无论造车理念如何,电动车都脱离不开工具属性。电动车还有多久才能大规模普及?可以像汽油车方便日常使用?电动车性价比和充电便利性何时超越甚至取代汽车?关于电动车的未来,谁都不能打保票。在现阶段,电动车的争论会一直存在。举几个两方意见,比如特斯拉计划在 2020 年全球销量达到 50 万辆,这个数字可是沃尔沃 2015 年的全球销量。而美国能源部曾大胆预测:就算到 2040 年,电动车都不会普及。当下在中国,新能源车仅占领汽车 1% 的销量。而这 1% 中,还要除去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车型,这样算来,纯电动车仅仅占约 0.7% 的市场份额,目前来看,电动车微不足量,前途未卜。
对于宝马 i3 这样的“现象级产品”,目前注定无法走进千家万户,只能由一部分人先把玩。但是,面对环境保护和化石能源的枯竭的严峻形势,BMW i3 对于宝马,对于汽车行业的意义是非凡的,我们是该支持宝马呢?还是支持宝马呢?还是支持宝马呢?玩笑啦!大家请随意~如果我紧握 40 多万 RMB,相比 i3,我更有可能入一辆二手 BMW E92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