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10 月 24 日,特斯拉突然宣布下调售价,Model 3 从此前的 27.99-36.79 万元,调整至 26.59-34.99 万元,降价幅度为 1.4-1.8 万元;Model Y 从此前的 31.69-41.79万元,调整至 28.89-39.79 万元,降价幅度为 2.0-3.7 万元。
其中 Model Y 长续航版本降价幅度最大,降幅 3.7 万元,而 Model Y 后驱版在降价之后也重返进 30 万元以内区间。与此同时,Model Y 的“加钱银”(冷光银此前需要 8000 元选装)也纳入了车辆的免费选配范围。
网友们直呼,压力又给到了国内品牌们。
一、 特斯拉真正意义上的“促销”?
回顾前几年特斯拉曾经的降价行为,大多是顺应政策和自身成本降低的举动。比如国内新能源的补贴政策、购置税减免政策以及国产化率的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主逻辑都是成本导向下,保证不影响毛利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价格调整。
确实,以特斯拉的品牌力,没必要做无谓的降价行为。一个最好的明证就是,今年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特斯拉已经做出了几轮主动涨价。
而在此次特斯拉降价, 并没有任何新工艺或者新技术来进一步压低成本,国内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也在逐渐收紧,电池材料也并未下涨,这个时候特斯拉的突然降价,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促销型降价行为,也就是俗称的以价换量。
以特斯拉的品牌力,如果要走以价换量这条路,只能说明特斯拉已经嗅到了一丝压力与危机。
第一个压力可能来自于 “产能大于需求”的尴尬处境了。
随着今年 9 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线升级项目竣工,年产能已达到了 75 万辆。而目前的车辆交付周期大幅缩短,也证明供求关系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产能相继提升,而储备订单数量却一路下滑。财报显示,上海超级工厂在今年前 9 个月累计交付超过 48 万辆,对于目前来说仍有较为充足的产能未启用。也就是说目前特斯拉的国内订单储备已不足上海超级工厂一个月的产能,从而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而其二的压力可能在于自身产品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升级换代,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内卷”环境。 同级、同价的新能源竞品已经有能力且已经开始挤压特斯拉的市场占比,让强如特斯拉也难以独善其身。
作为特斯拉国内当前最大竞争对手之一,比亚迪今年三季度的累计销量约为 118 万辆。其中,9 月单月销量更是超 20 万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 64 万辆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位,而特斯拉同期交付量为 56.5 万辆。
并且从今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来看,距离比亚迪年初定下的 150 万辆全年目标已相差不远。
而特斯拉也许下了「 50% 全年交付量增长率」的目标,同样也是以 150 万辆为目标。
但根据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为 168.61 亿美元,共交付电动车 31.01 万辆;第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为 146 亿美元,共交付电动车 25.4 万辆;第三季度汽车业务收入为 186.92 亿美元,共交付电动车 34.38 万辆。
显然增长的趋势逐渐放缓,并且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其当季营收、交付量均低于市场预期。如果按照前三季度的增长趋势,特斯拉「150 万辆」的目标或难以实现。
而对于马斯克而言,能否完成「150 万辆」目标,中国市场极为关键。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特斯拉也不得不打起了“促销战略”。但是对于特斯拉来说,只不过是牺牲掉一些毛利率来换取销量,毕竟特斯拉的毛利率实在太高了。
众所周知,国内新能源品牌大多数都是靠着低毛利甚至负毛利来换取市场销量,即便是一线品牌,比如小鹏、蔚来、理想,都处于比较低的一个毛利率状态:小鹏汽车上半年毛利率为 11.55%,同期蔚来、理想汽车毛利率分别为 13.8%、22.09%。
而特斯拉今年三季度公布的整车毛利率是 27.9%,虽然低于去年同期的 30.5%,但依旧保持着一个传统车企所不敢想象和企及的水平。
换句话说,未来特斯拉还有足够的降价空间,不排除进行第二波降价操作。只要特斯拉愿意吃点亏,少赚点,完全可以用粗暴的降价来换取火爆的订单。
二、惊显销量“压力怪”
此次除了降价之外,特斯拉还重新上线了「车主引推奖励计划」。
原本这项政策本意是“以老带新”,扩大特斯拉用户,同时扩大超级充电桩的使用时长。但随着日益庞大的特斯拉用户群,这项免费服务的高昂支出也让特斯拉开始力不从心,随之暂停了该政策。
而特斯拉此次政策随着降价一并上线,似乎在说着:特斯拉你冲不冲,冲冲冲冲冲。
相比此前单纯的充电额度奖励,此次新的车主引推奖励计划奖励更是丰富,包括 TeslaMic 无线话筒、Model Y 儿童学步车、1500 公里超级充电额度等等,这无疑提升了车主推荐的意向。
相信在这政策之下,更多的特斯拉车主都会推荐意向购买新能源车的亲戚朋友选择一台特斯拉,对于购车讨论的主观意识来说,就已经偏向于特斯拉了。
三、刚提车即成韭菜?
说到降价,那免不了又有新一批的韭菜的呐喊着维权。
针对此次降价,不少车主直呼又当上了“韭菜”、“提车一周降八千, 提车一个月一万四。”、“三个月血亏三万。”......
甚至上一秒是特斯拉忠实粉丝,下一秒成了黑粉。
针对此次降价行为,我们也咨询了特斯拉中国客服,对方表示,若车主已下订单但未提车,可以享受当前降价后的价格,而对于已经提车的用户则无法享受当前价格及补差价的要求。
对于此操作,特斯拉客服也表示,“我们的销售模式和价格原则会简单直接透明一些。”
“涨跌明了”——特斯拉,似乎没什么问题,对此你们怎么看?
四、降价后国内各大品牌会有压力吗?
特斯拉连打了六次“涨价牌”之后,国内车企纷纷说跟上。几轮下来,把特斯拉逼出一丝压力。
这时候,特斯拉突然打出了“降价牌”,压力都弹回了国内车企们。
对于此次特斯拉 Model 3/Y 降价,我们在社区也进行了一波的投票,最终九百多人的投票中,340 人都认为此次特斯拉 降价,受冲击最大的是小鹏 G9,票数位居第一,而紧追其后的则是蔚来 ET5。
当然, 特斯拉的降价对国内车企们确实给到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 Model 3/Y 的同类型竞品势必会被波及。
但是 Model 3 和 Model Y 早已不是当年的唯一纯电车型选择,更不是现在性价比的最佳选择。这两款车型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升级换代,即使进行降价处理,其产品力面对已有能力的国内品牌竞品车型也不见得有多大优势。
而特斯拉的两款车型的目标用户则是像传统 BBA 的用户群体,看中的不是产品力,而是品牌力和保有量。
在初代产品占住市场之后,国内品牌们只有负重前行,拿出更好的产品来说服消费者,才能拥有向下一阶段进军的底气。
所以,从目前国内各个品牌也能看出不同的本土化产品体验,比如足够智能的座舱体验、顺应时代的 6 座 SUV、露营外放电、小冰箱、激光雷达等等,都是头部国内新能源品牌所找到的差异化之道以及特点所在。
选择性多了,消费者对于国内技术的认为度也高了。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特斯拉的“换汤不换药”对于目前国内竞品车型来说,有影响但不多。
总的来看,特斯拉降价能够拉走的市场群体还是比较有限的,毕竟如今在内卷严重的中国市场上,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认识不断上涨,现如今不光只看品牌力,也要权衡产品力、性价比。而国内品牌给到特斯拉的压力,从此次降价促销就能看出。
编辑总结:
当理想、蔚来价格下探,问界、极氪、小鹏向高端发展,零跑、哪吒逐渐露头,小米、集度筹备进入市场,特斯拉加入内卷大战,大家最终都会在新能源的“窄门”狭路相逢,同台已成定局,产品竞争力是最重要的筹码,新能源之争的大戏,其实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