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撤销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美国当地时间 7 月 10 日,理想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LI”,拟最多募资 1 亿美元。理想的赴美上市,标志着继蔚来汽车之后,理想成为国内第二家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新造车势力。
7 月初,有国内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理想汽车将在月内赴美 IPO,具体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随着招股书递交,理想汽车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已是箭在弦上。
从 2018 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洗牌期后,理想汽车的发展情况似乎较为稳健。收购资质、美团加盟、两轮融资、批量交付、收割订单…理想汽车期间甚至还成功吸引了美团 CEO 王兴以个人名义出资 2.85 亿美元前来助阵。如此利好,让人们更愿意相信,理想 IPO 颇有水到渠成之意。
不过,疫情影响之下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美股又接连出现瑞幸造假、中概股回归潮这些标志性事件,让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印象愈发不佳。加上外患之下必有内忧,理想汽车相比蔚来在发展体量与客户量均有差异,且企业已处长期亏损,难盈利,这让行业人士不断猜测理想上市背后的真实意义,仅仅募资 1 亿美元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1
1亿美元募资金额只是起到占位符作用
根据此次理想上市招股书,理想此次目标募资 1 亿美金。对于募集资金用途,理想汽车对外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公司的运营资金。据理想汽车预估,未来三年将会支出约 104 亿元人民币。
相比起造车新势力动辄数十亿的融资,理想此次的招股书仅 1 亿美金的融资规模显然规模偏小。不少舆论甚至将理想此次的融资规模和估值联系进行解读。
针对外界对于 1 亿美元融资的多种解读,理想汽车对外回应称,关于美股融资方面,目前招股书写的 1 亿美金融资额不是最终的融资目标,相当于占位符,后续数字还会更新。因为规模比较大的募资都是先写个数字,一定要写是因为要交 SEC 注册费,实际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
汽车预言家从行业专家获悉,相比国内 A 股的审核制发行,美股和港股采用注册制发行股票。一个突出特点是监管机构不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做出判断,也不确保其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的责任由公司和相关中介机构承担,拟发行证券的价值主要由投资者判断。
在注册制前提下,如果企业需要在美国获准上市,必须向美国证监会(SEC)注册,发行人应提供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并保证其真实性。据相关资料,SEC 是由立法授权、直接对国会负责、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证券监管机构,具有准立法权、准司法权、独立执法权等。
据相关人士介绍,美股上市 IPO 费用一般包括律师费用,保荐人费用、中介费用、公开发行说明书费用以及承销商的佣金。在美国 IPO 费用一般为 100-150 万美金,同时也要支付 8%-12% 的筹资佣金。而在纳斯达克,IPO 费用一般在 2000 万元人民币左右,在筹资额的 10% 以上。
相关专家指出,因为注册制,所以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募资金额经常会发生变动。以蔚来为例,蔚来赴美上市最初的计划募集资金为 18 亿美元,后来更新招股书修订为 15.18 亿美元,但实际最后的发行募资额仅为 10.016 亿美元。
“不必过于关注理想 IPO 的具体募资金额。”相关行业人士对汽车预言家表示,鉴于目前中概股上市的复杂性,招股书内容更新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募资金额也不一定是一个恒定的数字”。
2
理想上市时机的“超级时刻”
根据 2019 年 10 月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相关信息,李想对于理想汽车上市的规划是 2022 年前推向资本市场。但此次披露的招股书说明了理想汽车上市计划正在被提前。
“在过去 5-6 年中,没有什么时机比此时更适合理想上市。”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至少有两个非常充足的理由支持理想此时上市:
1. 特斯拉狂飙带来的新能源产业狂热
本周 7 月 13 日,特斯拉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上涨态势,股价暴涨 16%,市值超过 3200 亿美元。近两周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 40%,市值继超越全球最大汽车厂商丰田之后,又跻身美股市值最高的十大企业。
在特斯拉不断被追捧的同时,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企业也开始被资本市场看好。
2019 年,大众汽车集团、丰田汽车公司年销量均超过 1000 万辆。全球前十的车企中,没有一家销量在 200 万辆以下。作为对比,造车新势力“鼻祖”特斯拉的同期销量不足 40 万辆,中国新势力头牌蔚来的销量更是仅有 2 万辆。这让资本市场看到了智能汽车蕴藏的无限潜力。
特斯拉股价市值的狂飙,让世界新能源汽车板块出现了巨大涨幅。在美股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汽车从年初的 3.72 美元上涨到如今的 14 美元,市值出现了高达 3 倍多的涨幅。
而在 A 股市场,和特斯拉相关的中国供应商宁德时代、科达利、长盈精密等也都出现了巨大的涨幅。
相关行业专家分析指出,美国股市尤其是纳斯达克对于特斯拉、蔚来这类智能电动汽车企业非常认可和看好。以美国电动卡车初创企业 Nikola 为例,即便目前没有推出任何新车,但这家车企的市值依然高达 195 亿美元。其市值甚至曾因概念车的发布一度超越老牌车企福特。
“理想汽车此番上市时间,踩在了过去数年都没有的新能源资本爆发时期。此时间上市,在外界都看好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高估显然是大概率事件。”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2. 只能假设的理想运营情形
如果说特斯拉带来的资本狂热为理想奠定了上市的外部环境,那么现在理想自己的运营情况就是上市的另外一大优势。
以招股书中披露的交付数据为例,理想首款车型于 2019 年上市,迄今为止不到一年。因此此次在理想的招股书中只披露了 7 个月的销售数据,大批量的交付从 2019 年 12 月开始。
实际上,从 2020 年一月末开始,中国全境开始受疫情影响,体现在理想汽车交付上就是无法准确的评价理想真实交付量水平。
“理想现在招股书中的 7 个月的交付数据,受外界因素影响太大,”相关分析人士对汽车预言家表示,由于没有一个正常销售情况的数据,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剔除客观因素合理对交付情况评价,已经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还体现在营业收入、利润等多个指标方面。由于运营时间较短,疫情叠加影响,投资者对理想汽车真实的运营情况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而在特斯拉狂热的背景下,对于理想汽车的评价很容易陷入高估的状态,分析人士这样认为。
3. 股东方强势推动上市
此外,理想汽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成功引入了美团等相关机构相关资本。据消息人士透露,理想此次上市节奏的加速,是外部投资者的提议。
资料显示,7 月 1 日,理想汽车 5.5 亿美元 D 轮融资 5.5 亿美元。这一轮融资的领投是美团,完成后估值为 40.5 亿美元。在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中,汽车预言家看到美团已经是理想汽车的第二大股东,持有 23.5% 的权益,略低于李想本人的 25.1% 权益。投票权方面,李想 70.3%,王兴 9.3%。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现阶段上市,对于现有股东来说将会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套现。这或许是理想股东方推动理想快速上市的重要原因。
但也有行业分析人士明确表示,汽车和互联网运营的模式不同,理想似乎还没有适应互联网快进快出打法的体系。
此外,相关人士表示,现阶段是全球性的股市上扬阶段,理想在此时间节点上市,有助于进一步获取社会资本关注。
3
理想距离蔚来第二还差什么?
作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造车企业,外界舆论都将其认为是蔚来第二。迄今为止,蔚来已经完成了股价3倍的涨幅,市值逼近 800 亿元。
但在行业专家眼中,理想距离蔚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从企业运营层面上来看,尽管李想和李斌都曾经带出过上市企业,但聚集到资本运作能力上来看,李想和李斌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过去的履历中,李斌手中操盘过易车、推动过易鑫上市,投资过优信二手车、首汽约车、摩拜等一系列明星初创企业。有着丰富人脉和成功创业经历的李斌熟稔于汽车出行赛道发展动向,并能借助资本力量做局造势,取得高额回报。蔚来在面临多次危机的时候,李斌总能找到不同方向,不同属性的资本,使蔚来回归到正常的发展渠道。
但李想显然没有这样丰富的资本运作经历。因此,外界对于理想汽车上市之后的经营具有一定的担忧。“美股较为开放,拥有各色各样的资本玩家,理想能否应对还有待观察,”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此外,理想聚焦的所谓增程式电动汽车能否像特斯拉一样的纯电动汽车获取资本关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从技术路线上来说,理想 ONE 一直以“增程式电动车”自居。在此前多个场合,李想都对外表示增程式可以让用户告别里程焦虑。而在 4 月 30 日的一场沟通会上,李想却改口表示将不再强调“增程式电动车”概念,统一对外描述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理想的话术改变背后,是理想面对压力的妥协。
一方面,所谓“增程式”是一个小众概念,此前只有别克等少数企业推出过所谓增程式的产品,在消费者市场,这一技术并不被消费者所理解,远没有纯电动以及插电式混动直接。而另外一方面,在理想的技术路线之上,政策变化影响巨大。
汽车预言家此前曾刊文报道,在 2020 年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推广文件中,新能源补贴的价格上限被设置在了 30 万元,而理想 ONE 补贴后零售价为 32.8 万元,超出了国家新能源推广补贴门槛。如果未来政策将所谓增程式技术排除在补贴类型之外,那么理想将失去和蔚来等纯电动汽车企业竞争的有利条件。
“目前市场的狂热,实际上是对纯电动技术路线的狂热,”相关行业专家明确表示,如果细分来看的话,蔚来的技术路线和传统车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路线相差不大。这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未来理想在美股市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