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我的选择:ID. 与众还是特斯拉?真实体验告诉你
文章

在选购新能源车时,我对比了大众ID.与众和特斯拉,以下是我的实际驾驶体验和感受。

1. 外观设计:ID.与众更稳重,特斯拉更简洁

ID.与众的外观设计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科技感与稳重并存。前脸的封闭式格栅和贯穿式灯带很有未来感,看着比较大气,整体造型也符合我对家用车的期待。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外观更倾向于极简设计,虽然流线型非常好,但长时间看会觉得有些单一,没有太多新鲜感。不过,这也符合喜欢简单风格的人群需求。

2. 内饰:ID.与众更注重细节,特斯拉简单到极致

进入车内,ID.与众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舒适和温馨。中控屏设计得很现代,触感很好,操作起来不复杂。座椅也挺软,坐长时间不累。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内饰风格极简,几乎没有实体按键,很多功能都需要在触摸屏里找,初次使用时感觉有点不方便。虽然很现代,但操作上的直观性不如ID.与众。

3. 驾驶体验:ID.与众更平顺,特斯拉加速更猛

在驾驶体验上,ID.与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平顺和舒适。电门响应线性,不会一踩下去就突然加速,城市驾驶时非常轻松。底盘调校得很好,过弯时车身稳定,开起来很安心。与此相比,特斯拉的加速简直是一脚油门就能把你推回座椅,推背感十足,虽然这种加速很爽,但城市驾驶时偶尔会出现“窜车”的情况,需要一点适应。

4. 智能化:ID.与众的实用性更强,特斯拉更依赖屏幕

ID.与众的智能系统给我留下了简洁且实用的印象。IQ.Drive辅助驾驶功能很好用,尤其是长途驾驶时,车道保持、盲区监测和自适应巡航都很贴心。车机系统的操作也直观,语音识别反应快,随时可以调节。特斯拉的智能系统更为先进,自动驾驶功能非常吸引人,但日常操作过于依赖触控屏,像空调和雨刷这些常用功能都需要通过屏幕调节,稍显不方便。

5. 续航与充电:ID.与众适合日常使用,特斯拉超充更快

在续航上,ID.与众的表现还算稳定,日常通勤完全够用,长途时如果有充电桩也很方便。唯一的不足是,虽然充电时间合理,但还不如特斯拉的超充网络来得便捷。特斯拉的超充速度真的很快,特别适合长途旅行。不过,特斯拉的实际续航有时会低于标称值,尤其在高速度或者寒冷环境下,续航会衰减明显。

6. 品质与可靠性:ID.与众做工扎实,特斯拉品控待提升

ID.与众的做工让我非常满意,车身的接缝均匀,内饰用料也很扎实,给人一种安心的品质感。开了几个月后,车身没有出现异响,整体的使用体验非常稳定。相比之下,特斯拉虽然智能化领先,但在品控方面一直被诟病,比如车身漆面薄,接缝不均,长时间使用后车内会有些异响。 总的来说,ID.与众给我的整体体验更倾向于稳定与舒适,它的设计、驾驶感受和内饰更适合家庭使用,而且操作直观,适合那些喜欢传统驾驶体验的人。而特斯拉则在加速性能、自动驾驶技术和超充方面更具优势,适合那些喜欢科技感、智能化功能和驾驶激情的人。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