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广汽本田销量惨淡,李进答卷不及格,刘朝明沉默营销引热议
文章

随着年末的钟声渐行渐近,汽车行业的销量大战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 广汽本田 的表现却如同寒冬中的一片枯叶,显得格外凄凉。据统计,今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整体增长,新能源乘用车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但广汽本田的销量却同比下滑三成,这份“负分答卷”无疑为其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作为广汽本田的执行副总经理,李进无疑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位曾在广汽长丰、广汽三菱和广菲克等多家车企担任过副总经理的汽车行业老兵,似乎并未给广汽本田带来任何转机。相反,随着他入主广汽本田,品牌的销量却持续下滑,甚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李进履新之后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广汽本田在2023年的销量为64万辆,同比下滑13.5%。而今年广本的销量更是同比下滑近三成。李进曾试图将 雅阁 打造为明星产品,但这种“精品战略”在当下多元化的市场中显得格格不入,更像是上个时代的残留。

而广汽本田的营销部门同样难辞其咎。作为主管营销的负责人,刘朝明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堪称“灾难级”。他开通的微博账号发布的内容寥寥无几,且播放量、粉丝数等数据惨淡,与同行业的高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刘朝明发布的微博中,雅阁一款产品便占据了将近半数的内容,而其他明星产品如 飞度 、 皓影 等则几乎被遗忘在角落。这种“偏心”的营销方式不仅未能提升雅阁的销量,反而让广汽本田的品牌形象更加模糊。

除了高管团队的问题外,广汽本田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上的迟缓也是导致其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当其他车企纷纷推出家族系列纯电车型时,广汽本田却迟迟未能跟上步伐。其纯电产品序列下仅有寥寥几款默默无闻的作品,且市场表现极为惨淡。这种对新能源市场趋势的预估不足和技术落后让广汽本田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更为严重的是,广汽本田在命名和产品布局上的混乱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其推出的“烨P”和“极湃”等电动品牌命名拗口且缺乏辨识度,让人难以记住。这种混乱的命名方式不仅未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反而让消费者对广汽本田的产品产生了质疑。此外,在很多网友看来,“烨P”的字体设计使其看上去很像“诈尸”二字,显得非常不 吉利 。

面对销量溃败和品牌形象受损的困境,广汽本田需要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进和刘朝明等高管似乎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仍然坚守着过时的战略和营销方式,未能及时调整方向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固执和沉默不仅让广汽本田错失了发展的良机,也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了信心。

综上所述,广汽本田在销量溃败下所面临的高管困境和品牌迷思已经不容忽视。如果想要摆脱困境并重新找回市场节奏,广汽本田必须大胆启用新的人才、明确品牌战略目标、优化产品配置投放以及加强营销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