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用这面这句话来描述现在的宝马,我觉得再适合不过了。
在燃油时期,宝马凭借独有的产品力成为了公认的“汽车三巨头”之一,手握溢价权,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早成者的它,随着时代变迁,来到了电气化时代,想着油电两手抓,成功犹如唾手可得一般,但实际却泼了一盆冷水,不仅市场没到手,业绩财报也哐哐下跌,反倒让自身陷入了困局当中。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降价促销、价格战、市场内卷之后,宝马也想明白了:只有“新世代”才有机会救自己。
所谓的“新”,其实就是全新的开始和全新的思考,几乎能代表现阶段宝马对于纯电的思考,也是宝马真正意义上步入到电气化时代当中。
那么既作为燃油是的早成者,又作为电气化时代的晚达者,宝马的新时代会以什么样的新形式出现?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一、 补完计划,从设计开始
从名字也能看出来,宝马所谓的“新世代”其实就是宝马未来纯电系列的雏形。
目前宝马也是推出了两款新世代概念车:Vision Neue Klasse 和 Vision Neue Klasse X,所代表的就是宝马未来的轿车和 SUV 两大细分市场产品矩阵。

正像上世纪 60 年代一样,此番“新世代”的主要任务是承接宝马新的设计,新的交互,以及新的电气架构,换句话说,宝马的下一代就在这两款“新世代”身上。
既然要新,那么整个前脸就全部重新设计,玩起了灯的艺术,也省去了多余的线条。
不过,既然家族式的前脸没办法继承了,那就保留下旧时代的一些印记,比如短前悬、俯冲姿态和霍氏拐角。
最终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台新世代概念车,就是宝马对于新世代纯电车在外观上的构想:简洁、电动化、不拘于过去,但保留些经典历史痕迹。

大家可能觉得,这是概念车而已,量产版肯定不会那么跳脱。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直到我看到了这两款概念车的量产版谍照,在姿态、前脸、细节等方面上都保留了概念车上大部分的设计理念,似乎宝马的决心非常坚定。


对于它们的最终造型,我也非常期待,毕竟好看与否都代表着宝马下一代的设计语言。
而这个答案也将很快出现在我们面前,根据官方介绍,新世代首款车型将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完成量产的最终准备,也就是在 2025 年当中,会揭晓新世代的神秘面纱。
二、新 Drive,新交互
当然,想要造好纯电,重要的还是“里子”,一个足够智能的“里子”。
此次宝马摈弃掉了以往经典的豪华内饰,转为了更为电气化的简约式风格。
一眼望去,以往繁多的实体按键全部取消,只留下屏幕、方向盘以及小部分的按键。
对于传统豪华品牌来说,属实不太容易,毕竟当传统豪华不再豪华,又该如何去诠释自己是一个豪华品牌呢?这就需要宝马接下来一步一步地转变。

那么在这化繁为简的内饰之下,宝马又如何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曾经宝马一直致力于人机交互的创新性,在 2001 年首次引入了 iDrive 旋钮,以五维操作为座舱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体验。


而如今,为了新世代,这次 iDrive 再度进化为全景 iDrive,以“驾驶乐趣为中心”为设计理念再度进行创新。
那么根据官方介绍,该座舱系统主要由视平线全景显示、BMW 首创向心中控、3D 抬头显示和超感智控方向盘四大交互界面组成。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10 年前《碟中谍4:幽灵协议》中的 BMW i8 概念车?
电影中展示了宝马对未来人机交互技术的探索,以挡风玻璃作为屏幕,实时投影出导航路径和环境信息,这种高度直观的界面将关键信息动态、清晰地呈现给驾驶员。

如今,BMW 视平线全景显示便是这个理念的落地形式,以整个挡风玻璃作为一个大型显示屏,无论是让驾驶者自行决定在视野范围内显示哪些信息,还是让所有乘客都能看到完整的内容,BMW 视平线全景显示都能实现。


首创向心中控其实就是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异形屏,该异形屏的显示区域和全新的系统 UI 都跟着异形设计并行设计,咋一眼觉得奇怪,但宝马给出了它的解释。
这样的设计其实跟当年宝马向驾驶员倾斜的中控台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异形屏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了优化,缩短了方向盘到显示屏的距离,让触控操作更加轻松。


那么这个向心中控还与 3D 抬头显示进行绑定,官方还给它们赋予了一个概念:“视觉锥”。听起来高深,其实就是根据驾驶员的视线优化了屏幕位置和角度,让你的眼睛总是能专注在该看的地方——比如前方的路,而不是四处乱瞟找导航。

最后就是驾驶员前方的全新超感智控方向盘,采用了“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两项创新技术,能触摸、能感知,还能“可视化”。啥意思?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你摸方向盘的时候,它能给你“反馈”,有种沉浸式操控的感觉。

宝马这套全新的座舱系统也将会在 1 月 8 日开幕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正式发布,并且表示,这套系统也会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搭载在国产化的新世代车型上。
三、由内新生,水平拉齐主流
大家对于传统豪华品牌电车吐槽最多的就是“油改电”,跟不上时代。
所以宝马痛定思痛,新世代车型搭载上了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域控制系统也分为了两块:
对于驾驶方面,用上全新电子控制单元,配合宝马自研的动态性能控制系统,整个平台的性能能提升 10 倍。
宝马还是更强调自己开车的乐趣,加上自身品牌的属实,没必要像放弃性能的标签去主打智驾。

对于智驾方面,宝马用上了委婉的说辞,表示要让用户好用、常用、敢用,宗旨就是“安全为先”,让用户有清晰的使用边界。
简单来说就是,宝马依旧主张人机共驾的理念,驾驶者为主,智驾为辅,并没有像国内品牌一样对智驾层面那么激进。

在动力性能层面上也是上“新”了,终于搭载上了 800V 平台架构,电池能量密度也得到了提升,使得新世代车型的续航能耗能够与国内主流水平基本拉齐,能实现 10 分钟补充 300 公里里程的表现。
并且在电驱上也搭载上了第六代 BMW eDrive 电驱技术,电驱的功率、能效也均获得提升。

从以上这些改变,也能看出宝马对于造车的初心一直没有变,依旧是把驾驶者为中心,一切电动化的升级都用在了为驾驶者服务上,为“纯粹的驾驶乐趣”添砖加瓦。
至此,对于宝马这“真正”的纯电车型,我十分期待,不知道它到底能够为我带来什么样的驾驶乐趣以及全新体验。
四、成功,还需长线思考
如果说在十年前,我们还能说看不透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不愿意投注,那么来到今天呢?
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以惯性思维来看待,燃油时代到新能源时代,肯定会是“握权者”的雪球越滚越大。但这仿佛就像一场大富翁,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是最后的胜者,可能一次犹豫,一次错过就被追赶落下。

就如同现如今的宝马,作为燃油时代的霸主之一,其实早早就布局了新能源领域,推出了 i3 以及 i8 这样跨时代的新能源车型,让其在彼时成为了传统车企中最先向新能源领域发起冲击的“先行者”。

但先行,并不代表走得远以及走得快。
随着基于宝马 i3 和 i8 在市场的败退,也似乎打击到了宝马对于新能源摇摆不定的信心。
探索失败的宝马,并没有坚持对“第二曲线”新能源车的探索,反而是推出了 CLAR 平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油改电”平台,并推出了后续的一系列车型。

之后的事,大家都比较清楚了,被国人吐槽“油改电”、降价促销、反复横跳......
从某种意义上说,宝马与特斯拉都在豪赌,区别仅仅是特斯拉赌对了。
虽然目前宝马也放下了“傲慢”,重新对新能源有了新的思考以及战略,在策略上也做出了改变。
但在没有一款能够强有力地产品推出之前,相信也没有多少人认为宝马这场自救计划能够成功。

相较于新势力来说,不管是宝马还是传统豪华品牌,其实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技术、供应链、品牌力等等,但可能是“傲慢”,可能是“自大”,一直以来都是以“自我”推出产品,最终倒在为自己错误选择的路线负担当中。
而宝马也正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耽误了新能源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晚达者未必不达,宝马这次也终于有着当年做燃油车般的创造思想,但只不过要等到两年后才能面世。
那么在你们眼里,这到底是宝马又一个“饼”,还是对宝马“正版”电车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