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20多岁时,一直有个轿跑梦,没想到第一辆轿跑居然是一台高性能纯电轿跑。
先让我的 i4 和我收藏的几款国内很少见的宝马车模,来个同框合影,也聊聊我对 BMW 的理解。
M与轿跑的灵魂
早已在我心中根植
我的 E36 M3 GT ,就带有 M 三色赛车漆涂装

当时的 M 都是自然吸气发动机
而现在已经过渡到涡轮增压时代
甚至混动或是电动化的动力方式
性能一直在进阶

BMW的家族特征
也总在不断继承与演进
比如双肾格栅与引擎盖开启方式的变化

但无框车门的魅力
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抵御

同样拥有无限魅力的
还有溜背设计与硕大的尾箱盖

对于车迷来说:“生命在于换车”。
今年年初家庭指标排的电标终于到手了,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一台大 MPV ,所以即将加入我们家庭的电动车,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初心”来选择了。于是和老婆一起看车,觉得是时候入手一台蓝天白云了——从早期的 i3 和 i8 ,我就知道宝马挺早开始就研究新能源车了。如今的宝马 i4 ,我觉得从车身的设计角度已经非常完美,而四门轿跑也能充分满足实用性。于是就跑了两家 4S ,试车订车。蓝色一直是我的幸运色,最后销售电脑给我看了 M50 到港的现车情况,发现了一共有三台蓝车车源—— 2 台磨砂波尔蒂芒蓝, 1 台丹泉石蓝。最后看了看图片,直接敲定丹泉石蓝。

最早听说丹泉石,还是学生时代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用的那套“海洋之心”项链上的蓝色宝石。话说 i4 这颜值配上丹泉石蓝车漆真的绝配,丹泉石蓝比一般的蓝色,多了些深邃的味道。

这批 i4 赶上了纪念版宝马 logo ,科技感与经典色彩,一个都不能少。大尺寸的双肾也是致敬了宝马的百年经典。

让你时刻保持战斗的 M 标,旁边是货真价实的“鲨鱼鳃”,进风口是中间镂空,降低风阻的同时还能帮刹车降温,非常运动的设计。

19寸的 M 轮圈,配合 M Power 相同的米其林 PS5 花纹,前 245mm ,后 255mm ,这抓地力在弹射加速时足够应付双电机的暴力扭矩了。

动能回收 + 蓝色卡钳的大尺寸制动盘,起步迅猛更要能停的稳,对不对?

“鲨鱼鳍”也是传承了很久的家族特征,营造一种切割空气的态势,让整个车顶更添动感。

周末开着 i4 去看看朋友的画展,我发现 i4 是有着双重身份的,你可以把它当一台四门轿车用,然而回眸之间,却偶然发现:嗯,我有台轿跑!

i4的车顶弧线,含蓄内敛,又不乏个性张扬,真的非常有艺术感。

M多功能方向盘,手握的感觉非常运动,你会不自觉地手握 3-9 点,来个标准而安全的驾驶姿势。后边是 12.3 英寸数字仪表盘与 14.9 英寸中央触控显组成的一体式悬浮曲面屏,信息获取能力惊人。

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直接就显示在中央大屏上,一键直达。另外,各种车机功能,也都是图标化的,很好找到。

好莱坞大神汉斯·季默设计的各种声音氛围,总能让你有着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体验。而我最爱的是 SPORT 模式下的声浪模拟,可以让你回味到 E92 时代的高转速 V8 发动机,或是如今的 S58 涡轮直六引擎,搭配 i4 M50 的强悍加速,这种体验棒极了。

i4的设计师还为这台车保留了简约的几处按键,已帮助你能以最快速度处理遇到的一些紧急情况,比如前后窗起雾看不清外面,你可以一键处理;音量不合适,主副驾乘客都可以直接操作旋钮;还有遇到了你特别不喜欢的一首音乐……也可以迅速切换下一曲哈哈。总之,绝对够人性化,驾驶时让司机更踏实。

有趣的是,开着 i4 M50 这台车,不仅适合下赛道刷圈,住在北京狭窄的老城区里有时也是游刃有余。

50米自动循迹倒车或者 360 度的环景影像,偶尔走错路或者胡同会车也不会慌张了,妥妥的“老司机”气质。

每个周末到门口的充电站充电,现在充电还能免费停车。目前电费也可以接受,按照百公里换算下来费用也就是燃油车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如果相比 3.9 秒破百的大排量燃油车,那就更省了)。

充电的便利程度没的说,可以理解为“左右开弓”。

充电速度也够快,因为停车免费,基本都用慢充进行充电。

感谢欣赏,这就是我的 i4 M50 的一些体验,这台车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性能利器,也是日常值得依赖的通勤好手。最后来一张 1:43 巴洛克天使宝马 502 与 i4 车钥匙的同框,非常荣幸进入 i4 的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