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前有李想豪言“ L9 是 500 万内最好的旗舰 SUV ”,后有何小鹏略微收敛的强调“ G9 是 50 万内最好的 SUV ”,似乎汽车市场的这些后起之秀已经不把老大哥们放在眼里, RR 、保时捷之流不值一提,更遑论 BBA 。
固然这些言论符合各位新势力创始人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题营销”个性,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的新品牌们,确实真有了和 BBA 这些豪华品牌掰掰腕子的实力,可以用实际的市场反应告诉那些品牌们:
豪华,是万恶之源
领克腾势星途 WEY 到现在的蔚来小鹏理想,中国汽车品牌无论出身如何、底色如何,只要是发展几年,一定会把“高端”喊得越来越响,而且对标的车型也不再仅仅是丰田本田大众,似乎每一个中国品牌都有与生俱来的使命——冲击高端、冲击豪华,通俗点就是——拳打奔驰、脚踢宝马、誓把奥迪赶下马。
为什么都把矛头指向 BBA ?
——因为它们是大众认知中形成习惯的“豪华品牌”。
“豪华”意味着高端、意味着积累,如果一个品牌能够被大众认可为豪华品牌,除了直观的价格区间更高之外,也代表着大众对其品牌形象、产品感受和技术实力的认可,这对于初入江湖的新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江湖需要立棍,而立棍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原来的老棍撅棍。众多新品牌选择这一捷径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几年的汽车江湖纷乱,大多都是因此而起,特斯拉的高位入局,让众多后来者看到了机会,只是这立棍之路上,大多也是以失败告终,即使是现在叫得响亮的蔚小理,也都经历过“至暗时刻”,而现下, BBA 传统“御三家”的疲态,让他们再次看到了机会。
大浪之下有大家
时也,势也。国别品牌与市场的攻守异位,是一个暗涌更深的棋局,在此略过不表。仅就近几个月的销量数据而言, BBA 在中国市场,面对新能源时代失守非常明显,也就无怪乎活下来了的新品牌们集体吹响了冲锋号,杀入 BBA 的主阵了。
相比较总是言论出位的“造车新势力”,传统汽车人同样也有野望,只是更加务实。同样对标 BBA ,智己汽车是更不容忽视的强力选手。
支撑“豪华”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相比较于普通汽车, BBA 的发展历程证明了—— 40 万级高端市场用户所在意的更多应该是 “ 感受”——在一致的功能之外的更个人的体验。
如果仅仅是满足驾驶和乘坐的基础功能,普通级汽车市场的内卷已经可以算得上是百花斗艳了,而要上升到“高端”,符合大多数意向用户所希望的驾乘感受、空间感受、附加感受无疑才是身位和市场的双重保证。
对于感受,智己汽车首款量产车型智己 L7 给出了自己应当是豪华市场强力选手的答案:
豪华车,首先是一台车。车辆所独有的驾控感受,是我选择智己 L7 的很重要的原因,在其他品牌用堆料来冲击高端、大谈特谈空间、材质的时代,也只有真正的汽车人才会想起驾控的出色是汽车的初心,一台配置高端、感受舒适的车,缺了驾控的用心,确实是能够带来豪华的感受,但并不是豪华车的感受(请仔细审题)。
由威廉姆斯团队调教的底盘,让智己 L7 实现了 50:50 轴荷比的杰出表现,近乎完美平衡的车身姿态配合,再配合四轮转向和 3.87s 的零百加速,实现了驾驶车辆时非常顺手和加速、过弯时都非常稳定的感觉,安全的享受速度带来的激情。
整体感受上,蔚小理的空间豪华、舒适感受的本质还是在堆料,并不能对 BBA 形成绝对的优势,而像智己 L7 在驾控感受上的用心调校,是需要经验与积累的,也能够形成真正和 BBA 扳手腕的实力。
时代新豪华
如果仅仅还是在原有的感受维度里去找方向,也只能算作是旧标准的跟从者,很难取得突破,更不用说挑战和超越了,而敢于挑战 BBA 的中国品牌们之所以敢于亮剑,是因为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口——智能化感受。
前段时间,智己汽车开了一个很大气的发布会,完全线上,空间不大,甚至都没有一个大气的舞台, CEO 用和大家聊天的方式讲了智能汽车的标准,但大在格局,大在洞察,大在把握住了时代的先机。
毫无疑问,现在是智能汽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线的车型,如果没有好的智能化感受,是无法称为豪华车的。
行业对于智能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是有基本共识的,但是真正的智能汽车究竟是什么样的,应该在感受层面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似乎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智己用了一场发布会来给出了他们的回答,关于智能汽车究竟应该是怎么样以及应该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的回答。
回看智己汽车提出的五个标准,其实很有意思,是非常典型的三大维度定义法:做什么、怎么做和方向在哪里。
IM AD——“更像人 ” 的智能驾驶,回答的是智能汽车做什么的问题,有智能驾驶能力是智能汽车的基础,从智能辅助驾驶到完全的无人驾驶都属于智能驾驶能力的范畴,而在基础能力之上,智己给出了自己在感受层面的进阶答案——更像人。
更像人是一个感性的描述,也就是在理性的识别和做出操作之间,有更多的感性因素,碍于现在车子还没有形成大量的交付,我的车子也还在排产中,没有办法实测体验,但是仅就发布会之前传出的一些道路测试视频来看,智己 L7 是具备了“更像人”的特点的,甚至还有点小性格,比如在新出行的实测视频里,智己 L7 能够通过对加塞车辆的类型、速度等进行识别之后,做出让或者不让的选择,很像一位老司机审时度势,“这车别得过,老师傅我寸土不让,这车太大别不过,我还是怂一点”。而类似场景下,特斯拉能够完整的识别出公交车,但是对公交车的“意图”缺乏判断,不能及时做出应对,需要人来接管。
车本身是一台机械,似乎应该是纯理性更好,但其实不然,毕竟驾驭和使用汽车的是人,考虑并照顾人的感受,才能够让驾乘之旅更舒适,“更像人”无疑是在智驾功能基础上的进阶。
场景感知能力和持续进化能力,这是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怎么实现智驾。场景感知很好理解,无论是视觉识别还是激光雷达识别,智驾的前提都是充分感知汽车所处的场景和状况,知道“我在哪、周围有啥”才能考虑“怎么走”;而持续进化能力就比较有意思了,我粗浅的理解,路况和车况是复杂和动态的,道路环境和车辆也都会不断升级,如果一辆车的智能驾驶能力不能够持续进化,也就是无法处理新状况,对用户来说当然是意义很小的,进化靠什么呢?还是要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实话实话啊,我不觉得靠数字模拟和固定的封闭路况的循环往复,可以给车辆提供足够多的场景来学习和进化,这里就得提到智己做得比较有意思的另一件事了——原石谷计划,智己以权益和真金白银的企业增值作为奖励,鼓励所有智己的车主,都可以选择授权自己的行车数据到品牌后台,作为 AI 学习的场景素材,随着用户越多、行驶的里程和场景越丰富,大量真实的“难题”无疑会更全面、高效地驱动智己汽车的智能驾驶进化。
多元社交和多元共创呢,其实相当于给未来发展方向指了一条路,社交的一些玩法,智己目前其实是有一些尝试的,灯语的应用在当下是可以实现车和人之间的部分社交玩法的,但是这个其实更依赖于整个行业的共识和推动,智己汽车首先把它当做一个标准提出来,我觉得还是比较像一个优等生,先做到了基础功课的高分,同步在思考更多和更广阔的知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豪华,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智能化的程度也应当代表豪华的程度,而 BBA 无疑是失速了的,反观新的中国品牌,把着新能源蓬勃的先机,也在智能化上亮点不少,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能够有实力也有信心去给智能汽车定标准的智己汽车。
真正对 BBA 的挑战,其实并不需要等到蔚小理的 997 ,真正决定品牌高端天花板的恰恰是轿车,而不是 SUV ,我想智己汽车先从轿车入局,背后的野心可以说是更加明确和更加清晰了。
所以综合来说,从市场的角度, BBA 被挑战很合理,同时很多品牌也确实具有挑战 BB 的实力,但能不能挑战成功,不是靠喊得多响就可以的,现阶段既能够在原有的规则里玩出新意、又能引导新的规则的,只有智己 L7 ,所以我站智己 L7 。